科研产出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设计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直接影响试验的遗传力和品种选择效率。本研究以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数据为资料,依据各棉区的试验发展现状和试验遗传力随着试点数量的变化,分析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设置的合理性,提出各棉区试点数量的设置方案。结果表明:(1)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采用3次重复是保证试验效率的充分条件;(2)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国家棉花区试现行的试点数量设置已经可以充分满足试验的遗传力要求,西北内陆棉区的试点数也符合遗传力达到0.75的基本要求;(3)由于棉花区域试验对品种的推荐审定和应用十分重要,试验过程中也可能会因田间管理、自然灾害或其他异常情况导致试验报废,为充分保证试验的可靠性,长江流域棉区可保持当前20个左右的试点数量,遗传力即可达到0.90的水平;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可以分别将试点数量增加到27个和19个左右,遗传力达到0.90和0.85的水平。该结果为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区域试验布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区域试验 遗传力 噪信比 重复次数 试点数量 优化配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河道污泥对水稻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2014年以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某河道污泥为研究对象,以农田施用污泥20 kg?m~(-2)和不施用污泥为主处理,以施氮肥120 kg(N)?hm~(-2)(LN)和240 kg(N)?hm~(-2)(NN)为副处理,连续两季种植粳稻品种‘武运粳24’,研究河道污泥农田施用对水稻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道污泥农田施用,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和重金属Cu、Zn、Pb含量,水稻产量平均增加7.05%,水稻籽粒中重金属Cu、Zn、Pb含量分别增加53.66%、18.71%和802.29%,水稻吸氮量显著增加,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2)河道污泥施用后,较高施氮量(NN)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含量,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水稻产量、水稻吸氮量显著增加,但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3)污泥处理条件下,与第1季相比较,第2季稻田土壤重金属Cu、Zn、Pb含量平均下降5.0%左右、籽粒中重金属Cu、Zn、Pb含量下降7.27%~12.65%,但均显著大于不施河道污泥的对照处理。4)污泥×氮肥、污泥×年度、氮肥×年度和污泥×氮肥×年度的互作效应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水稻产量、籽粒重金属含量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河道污泥 施氮量 重金属 水稻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喷钙对金陵黄露桃钙吸收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鲜食黄肉桃品种金陵黄露为材料,在盛花后30 d(幼果期)、55 d(果实膨大期)、80 d(成熟前期),分3次对果实和叶片喷施不同形态的钙,研究了喷钙对叶片、果皮、果肉钙含量及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钙增加了金陵黄露桃叶片、果皮、果肉的钙含量,整个发育期以幼果期喷钙效果最为显著,0.015 mol/L螯合钙处理在3个测定时期(花后55 d、80 d、87 d)钙含量最高。此外,在果实贮藏25 d后,观察其果肉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经喷钙处理的果肉细胞中钙主要分布于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而且细胞结构较清晰完整,0.020 mol/L和0.015 mol/L螯合钙处理的清晰程度较好;而喷施清水对照的果肉细胞中仅发现少量的钙,其细胞壁扭曲变形、断裂,细胞分室作用消失,细胞结构异常,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可见,在桃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和果实表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钙溶液能增加果实钙含量,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其中以0.015 mol/L螯合钙处理效果较为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出血症病毒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的RT-PCR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鉴别兔出血症病毒经典毒株(RHDV)和变异毒株(RHDV2)的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经典RHDV和RHDV2的VP60基因序列,设计2对分别结合两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利用2对引物,以人工合成RHDV2的VP60基因构建的p MD19-T-VP60-2和p MD19-T-VP60为模板,进行RT-PCR体系退火温度的优化,优化后的退火温度为58.2℃。对优化后的RT-PCR体系进行RHDV和RHDV2的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并用于检测RHDV人工感染样品和疑似临床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经典RHDV和RHDV2的检测限度分别为95拷贝和76拷贝的靶基因片段,且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以及重组质粒p MD19-T-EBHS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RHDV人工感染的组织样品检出率为100%,15份临床样品中3份为经典RHDV阳性,其他均为经典RHDV及RHDV2阴性。该方法的建立能够实现快速、特异及敏感地检测RHDV和RHDV2,为监测RHDV变异株的流行情况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经典毒株(RHDV) 兔出血症病毒变异毒株(RHDV2) RT-PCR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木霉的生防细菌鉴定及相关基因功能预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抑菌圈法筛选出12株对绿色木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生防细菌,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为12C2-4和MS82菌株。通过对峙培养法发现MS82菌株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几乎没有影响。通过API20 NE、API50 CH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基于16S r DNA基因片段的系统进化分析对MS82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MS82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为了明确MS82中参与抗真菌活性相关的基因,利用Tn5转座子随机插入的方式构建MS82菌株的突变体库,获得完全失去绿色木霉抗性的突变体MS82MT31。通过对抗菌失活突变体中突变基因定位,发现突变基因为rpo B基因,与已知菌株Pf0-1的rpo B基因相似性为96%,说明rpo B基因与MS82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雷蒙德氏棉PIF-like转座元件鉴定与特征分析
《棉花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IF-like转座元件在植物基因组中含量丰富,是植物DNA转座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系统研究了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水平PIF-like转座元件的数量、染色体分布、结构特征、表达模式及相邻基因的种类和功能等,共鉴定了440条包含转座酶且插入位置明确的PIF-like转座元件。这些元件几乎均匀地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上下游2 kb内共有171个相邻编码蛋白的基因,其中132个基因注释到了GO数据库中,且这些基因的功能分布广泛;部分PIF-like转座元件表达,且具有组织特异性。这些遗传信息为深入研究棉花PIF-like转座元件介导的基因和基因组的进化规律以及棉花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PIF-like转座元件 雷蒙德氏棉 生物信息学 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土土壤水分的高光谱参数及估测模型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滨海盐土5个试验点的土壤含水量和室内土壤表面高光谱反射率,综合分析了350~2500 nm波段范围内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光谱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比值光谱指数(RSI)、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和差值光谱指数(DI)确定了光谱参数,进而构建土壤含水量估测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滨海盐土原始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最大负相关出现在1930 nm(r=0.86)附近.对RSI、NDSI和DI的直线回归方程、幂函数回归方程进行对比,以RSI(R_(1407),R_(1459))为自变量构建的土壤含水量指数函数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最大(0.780),标准误较小(0.016),拟合方程为y=0.00001e~(9.72053 x).估测模型能够更好地监测滨海盐土土壤水分状况.基于RSI(R_(1407),R_(1459))构建的模型可实现对江苏省滨海盐土土壤水分的精确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KT/HAK/KUP家族基因在桃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钾肥施放的响应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转录水平分析KT/HAK/KUP家族基因在桃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及对钾肥施用的响应情况,明确关键基因,旨在揭示果树K~+吸收与转运机制的分子基础,并为果树施肥及高效园艺作物的遗传改良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霞晖6号’桃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钾肥处理,分析其对桃叶片发育、光和性状及钾素营养状况的影响;通过HNO_3-HClO_4法消解叶片样品,利用ICP-AES设备测定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钾离子含量;利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技术分析KT/HAK/KUP家族基因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动态表达及对钾肥施用的差异响应。【结果】钾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干鲜质量比,增强了钾素富集水平,并有效促进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上升)和蒸腾作用(蒸腾速率Tr显著增加);KUP1-16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KUP14在叶片整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其次是KUP3和KUP7,而KUP12和KUP13在叶片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均没有检测到表达量;在桃叶片发育不同时期,KUP家族基因在转录水平对钾肥施用的响应不同:钾肥处理显著抑制了KUP14从施用钾肥至初秋时期(9月11日)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在桃叶片正常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KUP3对钾肥施放最为敏感,其表达水平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是持续被诱导的,表明该基因更倾向于在钾素供应丰富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尽管KUP11和KUP16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但在叶片发育不同时期是稳定不变的,且不受钾肥施放的影响,说明它们在叶片发育及钾素营养动态中持续发挥作用。【结论】钾肥施放促进桃叶片发育,改善叶片钾营养状况,并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KT/HAK/KUP家族基因在桃叶片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并在转录水平对钾肥施放的响应是不同的。
关键词: 桃 叶片发育 钾 KT/HAK/KUP转运体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回顾信息技术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的应用概况,针对中国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十三五"期间如何建设具有一定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平台。建议将风险分析与预警预报技术相结合,提高GIS系统与风险分析在预警体系中的应用。进一步开展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信息化工作,替代传统防疫指挥调度管理方式,给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门带来一种全新高效的防控指挥模式。利用动物疫病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及其模型方法论实现预警决策模型,构建智能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创新体系。使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新的数据类型和未充分利用的数据源,为未来智能化远程动物疾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冬瓜氮素利用及菜地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2年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单施化肥(T1)、有机肥-化肥配施(T2)及单施有机肥(T3)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冬瓜氮素利用及菜地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较T1处理,T2和T3处理分别增加了冬瓜氮素累积吸收量13.69%和13.16%,但菜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较T1处理分别降低了9.33%—22.91%和8.76%—27.08%。T2、T3处理条件下,冬瓜氮素表观利用率分别达26.11%和24.78%,较T1处理提高10.04%和4.41%,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处理条件下,菜地氮素盈余量达89.93 kg/hm~2,而T2、T3处理则显著增加菜地氮素盈余量达17.37%—32.20%,且氮素盈余率显著增加8.33%—22.6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