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在粮食物流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单项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在确定粮食物流需求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并把这一模型应用于长春市粮食物流需求的预测。误差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物流需求量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粮食物流 需求预测 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杆菌胞外多糖及其在酸乳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乳酸菌胞外多糖是近十年来乳品科学的研究热点。在乳酸菌中,有关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乳杆菌胞外多糖不仅在发酵乳的流变学特性、产品的结构和质地以及口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的胞外多糖还具有抗癌、抗溃疡、免疫调节或降胆固醇等活性。本文主要讨论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结构特性、分离纯化和定量方法、影响胞外多糖产量的因素以及在酸乳中的应用。

关键词: 乳杆菌 胞外多糖 酸乳 结构特性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植物提取物在仔猪饲料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品种相同、出生日期相近的哺乳仔猪20窝,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抗生素组,C、D、E为植物提取物添加剂组。15~17日龄开始试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C、D、E组及B组在试验结束重、日增重等生长指标都显著高于A组(P<0.05),而C、D、E组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C、D、E组腹泻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显示,D和C组显著高于A、B和E组(P<0.05)。因此,3种复方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具有显著促生长和降低腹泻率作用,其效果达到抗生素水平。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抗生素 饲料添加剂 乳仔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7年吉林省玉米主要病害调查及其发生趋势预测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8~9月对吉林省的长春、四平、延边和白城等9个地区25个市(县)、乡(镇)的生产田、吉林省区试和生试试验田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病样采集。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和灰斑病普遍发生,白城和松原地区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发病率高达100%,灰斑病发病率高达90%,未来几年可能成为吉林省主要玉米病害。2007年许多地区玉米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纹枯病、瘤黑粉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也较为普遍,甚至在某些玉米产区成为主要病害。

关键词: 玉米病害 发生趋势 预测预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西北部地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200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基础种质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国内10个基础种质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45个杂交组合,对穗粒重的总配合力、超中亲优势、超高亲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穗粒重、总配合力、超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4项指标反映穗粒重杂种优势基本是一致性的。玉米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模式是一种动态模式,随不同的种质资源、不同的时间、不同地域而变化。代表P群的2个自交系齐319、沈137与其它类群种质具有较高的配合力。试验所在地铁岭主要杂种优势模式为旅大红骨类群×P群、Reid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塘四平头类群×P群和Lancster类群×P群。

关键词: 玉米 总配合力 超中亲优势 超高亲优势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年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产量构成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吉林省2006年结束区域试验的27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4个熟期各品种(系)区域试验3年的平均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对不同熟期的品种(系)应有不同的选择标准,在高产育种中应因熟期不同区别对待。对于中早熟品种,高产育种时应选择穗数中等、穗粒数和千粒重不太高、结实率较高的品种。对于中熟和中晚熟品种,高产育种时应选择中高秆大穗品种,同时注意提高结实率。对于晚熟品种,高产育种时要兼顾各因素,不能片面强调单一的因子。各个熟期高产育种的共同点是都应选择结实率较高的水稻品种。

关键词: 水稻 产量构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大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连锁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品种(系)鉴定以及辅助选择这5个方面概述了分子标记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大豆 育种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田种植诱集作物对降低二代玉米螟危害的作用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正常播种的玉米田两侧晚播相同玉米品种或甜玉米品种,通过对正常播种区与晚播区二代玉米螟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分析得出,在正常播种的玉米田内局部晚播相同品种玉米或甜玉米能够明显降低二代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二代玉米螟卵降低幅度在58%~76%。晚播的同品种玉米或甜玉米对二代玉米螟成虫产卵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因而减轻了二代玉米螟在正常播种玉米田的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 玉米 诱集作物 二代玉米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肉质性状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肉的内在品质,尤其是牛肉的嫩度,不仅与屠宰后肉的处理有关,而且还包括遗传、营养和饲养等影响活体的肌肉特性有关因素。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基因型肉品质的不同主要是通过结缔组织的特性、肌间脂肪的含量与组成分和肌纤维的特性。这些不同主要引起肉色和烹饪失水率的不同,还会引起风味和嫩度的不同。抑肌素基因的突变会引起肌肉的过度生长,促进糖分解肌肉纤维的代谢,还会导致胶原质和肌间脂肪含量的下降,从而影响肉的品质。肌间脂肪含量是高遗传变异的,嫩度是中等遗传变异的,风味和多汁性是低遗传变异的。决定结缔组织或肌纤维特性的一些关键基因的多态性都已经被鉴定,因为它们都与肉品质性状相关联。

关键词: 牛肉 肉质性状 双肌性状,遗传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