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田间药效试验中常用公式的比较
《农药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对田间药效试验中常用的3个公式进行了比较,得出Abbott公式和Henderson-Tilton公式误差产生的规律:在处理区与对照区的有害生物种群初始疫情相差悬殊,处理区与对照区的有害生物种群终期疫情大于0.5甚至更多的条件下,会产生较大误差。认为杨信东公式可以消除误差,是广适性公式。
关键词: Abbott公式 Henderson-Tilton公式 杨信东公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迁飞的多普勒昆虫雷达观测及动态
《生态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黄昏18:30以后大规模起飞,空中虫群密度在20:00~22:00时最大,迁飞过程可持续到次日5:00;稻纵卷叶螟主要选择在500m以下高度飞行。空中虫群具有聚集成层的现象,虫层多在100~500m高度之间形成,有时形成两个虫层,成层现象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迁飞过程分析表明,浦口区的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台风、副热带高压和江淮气旋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多次迁入迁出过程。低压系统外围的下沉气流很可能是稻纵卷叶螟两次集中迁入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红牛H-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对肉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选择对肉质性状有影响的优势基因型作为遗传标记,为草原红牛的继续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运用PCR-SSCP方法对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研究,分析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136位点一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肉质性状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FABP基因对草原红牛嫩度有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凝乳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中国乳品工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凝乳酶制剂,采用基因工程方法,从犊牛皱胃黏膜细胞中克隆得到凝乳酶基因,然后将此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WlN1中,使之与几丁质结合域(CBD)一内含肽(intein)融合,从而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TWIN1/EchybF2。经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在IPTG诱导下进行凝乳酶的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和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CBD-intein-EchybF2融合蛋白在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在低温诱导时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并具有凝乳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