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我国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我国玉米单倍体产生途径、鉴定方法以及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孤雌生殖 育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H-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松辽黑猪、军牧1号白猪、PIC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和松野杂交猪共计127头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在5′-上游区的HinfⅠ多态位点上,所有试验猪种中均发现了多态性,在第二内含子的HaeⅢ多态位点上,所有被测猪种也都存在变异,在第二内含子的MspI多态位点上,松辽黑猪、长白猪和松野杂交猪仅表现为AA型,其他猪种均表现出多态性;(2)7个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松辽黑猪遗传变异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HH基因型极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1),而Hh基因型又极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1),最小二乘均值为:2.760>2.598>2.335,dd和Dd基因型分别极显著高于DD基因型(P<0.01),最小二乘均值为:2.763>2.732>2.347,结果提示:可通过提高"HH-dd"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松辽黑猪的肉质。

关键词: H-FABP基因 PCR-RFLP 肌内脂肪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适宜播种密度在65000~75000株/hm2,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吉单257、吉单137适宜播种密度在60000~65000株/hm2;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57、吉单137百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4个品种的容重与密度关系呈二次抛物线,郑单958在50000株/hm2、先玉335、吉单257在57500株/hm2、吉单137在50000株/hm2时容重最高,商品等级最好;4个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穗位叶叶绿素SPAD值降低。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 商品品质 半干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因素及其改良途径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地综述了近些年来大豆籽粒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遗传以及蛋白质与脂肪等性状的相关关系,并在环境方面如气候与栽培条件对蛋白质的影响做一总结,最后提出改良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主要是加强生物技术、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栽培 生物技术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球菌胞外多糖及其在干酪生产中的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乳酸菌胞外多糖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改善食品的风味和质地,有的胞外多糖对人类健康有益。近年来,有关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很多,其中乳酸球菌胞外多糖的研究报道占很大比例。本文着重讨论乳酸球菌胞外多糖的分类、理化特性、生物合成,以及在干酪中的应用。

关键词: 乳酸球菌 胞外多糖 生物合成 干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中南部区不同类型大豆的筛选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吉林省中南部地区不同类型大豆,为明确吉林省中南部地区适宜种植何种类型大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3种类型的9个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结果]确定在吉林省中南部区种植大豆,高脂肪类型品种的产量优于高蛋白品种,与普通大豆品种差异不显著。[结论]吉林省中南部大豆产区适宜推广种植高脂肪类型大豆品种。

关键词: 不同类型 大豆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多糖对幼龄动物消化道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饲用植物多糖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畜牧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作者就植物多糖对动物消化道发育及功能调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植物多糖 消化道 幼龄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再论中国粒用高粱育种方向与策略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粒用高粱育种近10年来进展缓慢,今后应以高产为目标,以多抗、耐密、广适为核心,以优质为保障。(1)组织高粱育种单位、育种者之间进行科研大协作,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技术储备,重视农艺性状选拔,创造新种质;(2)适应气候条件变化,选择相对较晚熟的杂交种,有利于提高产量;(3)重视改善品质,根据用途培育优质高产杂交种;(4)提高抗逆性和耐密性,增强抗倒性;(5)不同类型间亲缘关系要清晰,以保持和提高两亲间的杂种优势;(6)改进和强化育种选择方式,增加F2代群体株数,保证种植密度,强胁迫环境下选择,提高选择强度;(7)改进和完善种子繁殖制种技术,保证新品种的繁制质量和数量,建立优良杂交种推广体系;(8)促进粮食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利于高粱发展。

关键词: 粒用高粱 矮秆耐密 广适性 繁殖推广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光合作用与产量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差异,选用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光合速率,光合日变化等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叶片光合速率动态变化不同,有的品种前期光合速率高,后期衰减较快,有的品种则相反,有的品种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都较高;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从壮龄叶开始向下呈下降趋势,但品种间的下降幅度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叶片正面、背面光合速率相差较大,不同生育时期背面光合速率占正面光合速率比率也不同;不同环境下品种间光合日变化差异很大,在相同环境下由于各品种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一样,使日变化仍有较大差异。因此,选择高光效品种时应兼顾各项光合特性指标。

关键词: 大豆 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日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

遗传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玉米自交系掖478和丹340构建了397个F2:3家系群体,利用双亲间多态的150个共显性SSR标记绘制分子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1478.7cM,标记间平均距离10.0cM。在5种环境下对株高和穗位高性状进行鉴定,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21个株高QTL和25个穗位高QTL。于第1和5染色体的umc2025-umc1035及umc1822-bnlg1118区域检测到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2%和14.9%的株高QTL。于第3和5染色体的phi029-umc1102及phi109188-bnlg1118区域检测到平均贡献率达到10.2%和22.8%的穗位高QTL。第5染色体的Bin5.05-5.07区域可能存在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主效QTL。株高和穗位高的基因作用方式主要是加性和部分显性效应。文章还分析了群体大小及试验环境对株高和穗位高QTL定位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