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烟蚜茧蜂畸形细胞发生及发育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畸形细胞来源于卵的浆膜层。蜂产卵33~36 h后幼虫孵化,每胚胎平均释放150个细胞。畸形细胞的直径随寄生日龄而增加,由初始直径(22.1±6.5)μm增长到第5天达最大为(30.1±8.5)μm。但是,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寄主龄期和外界因素等不同而有差异,即使是条件相同其大小也有不同,最小的9.0μm,最大可达100.0μm,但其数目却随日龄增长而下降。扫描电镜显示:畸形细胞表面覆有微绒毛,4日龄比1日龄的更长、更密,表明吸收和分泌功能增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控制
《中国畜牧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困难如潮,希望似海"。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新思路、新机制。要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梳理每个农产品产业链条的技术需求,解决每个环节的生产技术难题,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本刊携手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办"奶牛养殖"专栏。本栏目将围绕奶业发展的需求,以详实的数据、实用的技术、朴实的文章、精美的版式,宣传现代奶牛产业技术,提高奶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奶业竞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0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植物细胞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器官,叶绿体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的信息在揭示物种起源、进化演变及其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此同时,比核转化具有明显优势的叶绿体转化技术在遗传改良、生物制剂的生产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分析则是叶绿体转化的基石.基于叶绿体的这些重要作用,收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从几个方面归纳了本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使读者对迅速发展的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以及对叶绿体基因组在物种的进化、遗传、系统发育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对叶绿体转化技术的研究和广泛应用产生积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P神经网络模型对超级玉米性状的研究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对超级玉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选育超级玉米杂交种时,和平均值相比,黑穗病和空秆率要小,容重适当降低,百粒重稍高,穗行数14行以上,秃尖小,晚熟,耐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辽黑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PCR-SSCP多态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松辽黑猪部分重要生长、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对引物中,只有p3的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p3的扩增片段在松辽黑猪中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BB型与AA型相比在IGF-Ⅱ基因(AY044828)第21585 bp处有G→C突变,松辽黑猪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56、0.2609和0.0435。AA基因型对瘦肉率(P<0.05)、日增重(P<0.05),BB基因型对平均背膘厚(P<0.01)有正遗传效应,对其他性状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松辽黑猪 IGF-Ⅱ基因 PCR-SSCP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荧光标记技术的玉米群体混合样本基因频率分析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玉米群体混合样本等位基因及其频率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BI全自动遗传分析仪,利用5′端荧光标记的SSR引物,通过混合样本中PCR扩增产物检测峰高与丰度对应,分析基因频率。【结果】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相比,ABI全自动遗传分析仪的检测灵敏度高。20个供试玉米群体中,荧光引物Phi072(6-Fam)共检测到8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个群体4.1个;引物Phi084(Hex)检测到4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个群体2.15个。多重PCR(multiplex PCR)荧光SSR检测结果显示,可以明确区分不同等位基因。荧光SSR能准确地读出片段大小,定量PCR扩增产物的丰度。用GeneScan获取数据,用Genotyper软件对数据进行设置与输出,使用R软件的FREQS-R模块,初步探讨利用荧光SSR定量化数据,计算供试群体15个单株混合样本的等位基因频率。【结论】可通过荧光SSR产物的丰度来确定混合取样群体的基因频率。
13个苜蓿品种耐盐性的鉴定
《草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3个品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在NaCl不同体积分数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及幼苗进行耐盐性研究,观察其发芽率、苗高、根长,计算发芽势、耐盐极限量、耐盐半致死量。结果表明,这13个苜蓿品种中,其耐盐能力最强的为宁苜1号,最弱的为朝阳苜蓿。耐盐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宁苜1号、WL-525、龙牧801号>胜利者>公农2号>龙牧803号>MagnumV-wet>朝阳苜蓿>公农3号、农宝、竞争者>公农1号>大叶苜蓿。同时供试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活力指数与盐体积分数呈显著至极显著负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两个品种吉单209(JD209)、郑单958(ZD958)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LAI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动态特征参数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探讨春玉米高密度高产群体叶面积系数(Leafarea index,LAI)动态变化特征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相同密度下ZD958群体LAI大于JD209,表现较强的耐密性。两个品种高产的适宜密度范围是6万~9万株/hm2,群体的最大LAI在5~7;各生育期的群体LAI与密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其中抽雄吐丝期LAI对密度的增长率最大,分别为0.583和0.679;灌浆期群体LAI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表明此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大喇叭口期LAI对穗数、穗粒数影响最大。密度是通过调控群体的LAI和穗数来影响产量构成和最终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