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因素分析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先玉335为超高产玉米品种,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创造出了15 310 kg/hm2的吨粮田。吨粮田品种具备以下高产因素:棒三叶叶面积与单株叶面积的比值高;具有良好的穗部性状整齐度;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其他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关键词: 春玉米 超高产 栽培技术 高产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鼠子宫内膜诱导蜕膜化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体内和体外诱导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方法。[方法]利用假孕小鼠子宫角注油和激素处理体外分离的4周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诱导蜕膜化,通过半定量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蜕膜化标志分子蜕膜/滋养层泌乳雌激素相关蛋白。[结果]假孕第4天子宫角注油和雌激素与孕酮联合处理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都可显著提高蜕膜化标志分子的mRNA水平,可诱导产生蜕膜化。[结论]建立了体内和体外诱导蜕膜化的方法,为验证小鼠蜕膜化芯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鼠 子宫内膜 蜕膜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骨干恢复系花和花粉数量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种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杂交大豆产业化的瓶颈,父本恢复系花粉数量直接影响母本不育系的结实率,选育花粉数量多的恢复系对提高杂交大豆制种产量至关重要,花粉数量也是衡量一个恢复系授粉能力的一个指标。采用田间调查和显微镜镜检对已育成的12个骨干恢复系的开花持续时间、开花数量和花粉数量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恢复系单株花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12个恢复系的单株花数量为74.8~408.9个,单株花数量最多的是恢复系JLR104,最少的是恢复系JLR75,而大多数的恢复系单株花数量为120~160个;大豆每朵花的花粉数量没有明显差异,为3400~4900个。单株花的数量决定了花粉的数量。

关键词: 大豆 恢复系 授粉 花粉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主要营养品质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6年吉林省育成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品质指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普通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8.06%~13.97%,平均10.37%;粗脂肪含量2.85%~9.70%,平均4.56%;粗淀粉含量62.59%~76.80%,平均71.15%。就年际间变化而言,粗蛋白含量变异较大,但整体呈比较平稳趋势;脂肪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异较大;粗淀粉含量整体比较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就省内不同地区而言,粗蛋白含量除通化和白山地区较低外(9.99%),其他地区基本相当,变辐为10.13%~10.48%;延边地区粗脂肪含量较高,为5.42%;通化和白山地区的玉米品种粗淀粉含量较高,为72.01%。[结论]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指标偏低,不同品种间变异比较大,品质改良潜力很大。

关键词: 玉米 品质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和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公主岭国家黑土监测基地为平台,研究玉米连作条件下施肥及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可持续性影响。试验共设有机肥和化肥N、P、K的不同组合共24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施用常量有机肥和高量有机肥(FYM1、FYM2)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产量分别达到7668kg/hm2和7925kg/hm2,FYM(无有机肥)处理为5718kg/hm2。有机肥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也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N肥165kg/hm2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单施磷素、钾素及磷钾配施增产作用不明显,表明土壤中的磷钾营养水平没有限制作物产量。降雨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磷、钾处理的产量与8月份的降雨量显著相关。

关键词: 玉米 施肥 产量 气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中国粮油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邻苯二甲醛和氯甲酸芴甲酯联合柱前衍生,反相C18短柱分离,二元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用于检测胱氨酸和赖氨酸)和荧光检测器(用于检测其他氨基酸)联合检测,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种质资源中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各氨基酸浓度在5~900μ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1以上。检出限低,灵敏度高。以5%三氯乙酸为提取溶剂,游离氨基酸的提取效果好,标准添加回收率为96.32%~102.25%,相对标准偏差为1.56%~4.30%(n=6)。本方法可用于大豆及其它谷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豆 游离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水胁迫下不同地理来源粳稻品种的耐冷性差异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来源于8个国家和中国7个省份的399份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冷水胁迫下不同国家或省份间粳稻品种耐冷性状的表型差异和不同国家或省份间粳稻品种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冷水胁迫下纬度相对较高的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粳稻品种的日生长速度、株高、穗长和结实率的表型值及其冷水反应指数(CRI)较大,表现较强的耐冷性;朝鲜和日本粳稻品种的结实率相对较高,表现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云南粳稻品种的结实率表型值及其CRI最大,表现最强的孕穗期耐冷性。日生长速度、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CRI平均值均小于100%,而抽穗天数和分蘖数CRI的平均值大于100%。其中,结实率和日生长速度对冷水的反应最敏感。自然条件与冷水胁迫下,对各国家或各省份粳稻品种的聚类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与自然条件下相比较,冷水胁迫下粳稻品种的聚类结果与这些品种的地理来源更密切相关。

关键词: 粳稻 地理来源 冷水胁迫 耐冷性状 冷水反应指数 聚类分析

吉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变异与动态预测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1套鉴别寄主对2006~2007年采自吉林省7个地区100份玉米大斑病病菌分离物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5个类型的生理小种:0、1、2、3、12、13、1N、23、2N、3N、12N、13N、123N、123、23N;吉林省玉米大斑病菌的小种组成十分复杂,在中晚熟玉米产区已没有明确优势小种的存在;1号生理小种虽然是主要小种类群,但所占比例仅为18%,并且出现了能够克服4个抗性基因的强毒力小种。不同玉米熟区的大斑病生理小种的分布与种间变异频率也趋于复杂。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变异频率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发展青贮玉米关键措施及育种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概括了青贮玉米的特点和类型,结合国内外青贮玉米发展现状分析了吉林省青贮玉米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吉林省发展青贮玉米的几点意见及育种对策。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发展 现状及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白城市旱地棉花生产的发展对策

中国棉花 200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