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水稻籽粒不同部位植酸含量及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其籽粒不同部位植酸含量品种间差异及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3个水稻品种米糠、糙米、颖壳、精米的植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8.51、9.77、1.40和0.91mg/g,而且不同水稻品种间籽粒不同部位的植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籽粒中,米糠中植酸积累最多,其次是精米,颖壳最少。米糠中植酸含量与糙米和颖壳中植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和米糠中植酸含量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 植酸含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科研院所的科学发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才队伍是科研院所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科研院所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以科技创新人才为重点,坚持科技创新、科技产业、技术支撑和管理创新人才"四支"队伍一起抓,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新型科研院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关键词: 人才队伍 科学发展 科学人才观 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大麦新品种“花11”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施肥量对大麦品种"花11"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早播,适当增加基本苗和施肥量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从而提高产量;适当减少施肥量,控制有效穗数,可防止发生倒伏,有利于提高粒重和籽粒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啤酒大麦的品质。试验认为,可根据播期合理控制基本苗和氮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有效穗数,从而保证"花11"的优质高产。

关键词: 大麦 播期 播种密度 施肥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马蹄莲ISSR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CSCD

摘要:选取白花马蹄莲和10个颜色有代表性的彩色马蹄莲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叶片基因组DNA,通过正交设计研究Mg2+、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DNA、引物的影响,确定彩色马蹄莲最佳ISSR反应体系为:每20μL中含1×PCR Buffer、1.5mmol/L MgCl2、0.6μmol/L引物、20ng模板DNA、1UTaqDNA聚合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15条进行分析,共获得了109条带,其中多态性为99条,占总数的90.8%。选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绘出了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图,为系统进行马蹄莲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马蹄莲 ISSR反应体系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小麦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单独亚族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P2/ERF家族转录因子是植物中重要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各类生理过程。为了给该家族转录因子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利用小麦EST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UniGene/UGOrg.cgi?TAXID=4565),以拟南芥AP2/ERF家族转录因子单独亚族成员AtAP2-Soloist的氨基酸序列为探针,搜索到一个小麦UniGene数据,经拼接得到1个全长cDNA序列(TaAP2-Solosit),通过RT-PCR方法从"扬麦15"的cDNA中克隆了该转录因子基因(YM15 AP2-Solosit)。克隆的转录因子核苷酸序列与电子克隆的序列只有1个碱基不同,两者编码氨基酸序列一致。从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进化树、功能域、二级和三级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扬麦15"中的YM15 AP2-Solosit转录因子属于AP2/ERF家族中的单独亚族,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拟南芥的AtAP2-Soloist相似。EST丰度分析显示,YM15 AP2-Solosit在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

关键词: 小麦 AP2/ERF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 g,与其他配方有显著差异。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氮源添加量在35%~40%为适合比例。

关键词: 杏鲍菇 培养基 工厂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旱稻三交种的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野败不育系ZZA、旱稻野败不育系保持系沪旱1B和旱稻恢复系旱恢3号配制的一个水旱稻三交种(ZZA/沪旱1B//旱恢3号)和两个相应的单交种(ZZA/旱恢3号和沪旱1A/旱恢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性状调查,测定产量、抗旱性和稻米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交种株高、叶绿素含量、穗长等性状与单交种的变异系数差异不显著,但群体抽穗历期延长;产量明显高于单交种,2006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17.33%和25.63%,2007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3.57%和11.71%;抗旱性增强,抗旱系数达51.21%,高于两单交种和亲本;主要稻米品质指标与两单交种差异不大。结果表明,水旱稻三交种可以拓展杂交稻的遗传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三交种 单交种 水旱稻杂交 旱稻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贝叶斯法进行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水稻植酸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中花11(粳型)和LPA(籼型)为亲本杂交获得F2群体的172个单株,构建了含126个SSR和4个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贝叶斯(Bayesian)法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进行了主效应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共检测到3个与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有关的主效QTL,分布在第3、5和6染色体的相应区间内,表型贡献率分别为5.38%、8.02%和4.62%,降低籽粒植酸含量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LPA。检测到10对上位性互作影响籽粒植酸含量,分布于水稻第1、3、5、6、11染色体上,互作效应值为1.69~5.18,其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8.67%~24.73%。

关键词: 水稻 植酸 数量性状基因座 贝叶斯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花茎尖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建立了适合中国菊花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体系。在4℃下,把1~2mm的菊花茎尖放在含0.4mol/L蔗糖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2~3d,用预处理液在25℃下处理30min,再用玻璃化试剂PVS2在冰浴条件下处理15min,换新鲜的PVS2试剂并迅速投入液氮。液氮保存24h后,40℃水浴解冻2min,用含蔗糖1.2mol/L的MS液体培养基洗涤20min,滤纸吸干后接种到恢复培养基中,在25℃条件下弱光培养1~3d转入正常光照培养条件下培养,2周后成活率可达86%以上,成活的茎尖均可再生。

关键词: 菊花 茎尖 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不同桶式无土栽培新装置在番茄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桶式无土栽培Ⅱ型装置为对照,研究了2种不同桶式无土栽培新装置在番茄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桶式无土栽培Ⅰ型新装置和Ⅱ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提高。Ⅰ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鲜重、根系活力、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单果重以及单株产量等生理指标表现较优。综合比较,桶式无土栽培Ⅰ型新装置更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改善。

关键词: 番茄 桶式无土栽培新装置 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