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高效、新T-DNA侧翼序列分离技术——Actail-PCR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T-DNA插入突变体侧翼基因组序列的方法。【方法】分离侧翼的目标基因组序列是利用T-DNA标签法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一个关键步骤,笔者发展稳定高效的Actail-PCR分离技术。该技术一侧引物来自于T-DNA载体,另一侧引物为一个复性控制引物。复性控制引物在3'端为一个14bp的随机简并引物,在5'端非目标尾部序列接上一个通用引物,中间由5个多聚脱氧次黄嘌呤核苷(poly(dI))连接。【结果】Actail-PCR技术将随机简并引物重新编辑成复性控制引物,在40℃的低严谨条件下,3'端的随机简并引物可以与T-DNA插入突变体的侧翼目标区段随机的结合,扩增得到目标片段,随后利用5'端的通用引物与T-DNA载体上的巢式引物依次组合,在65℃(10个循环后逐步降温至58℃)的高严谨条件下逐步扩增特异片段,同时抑制非特异性扩增,可以显著提高目标片段的扩增效率,减少假阳性。【结论】相对传统的TAIL-PCR,Actail-PCR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分离T-DNA插入突变体的侧翼基因组序列。

关键词: T-DNA 侧翼序列 TAIL-PCR Actail-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由麻疹思考小反刍兽疫的问题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类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国际上将小反刍兽疫归为A类传染病。目前除非洲、中东和南亚次大陆传播外,在我国周边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频繁出现流行。因此,该病作为一种重大的跨国动物疫病,也在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的优化

生物工程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现有猪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优化。以巴马小型猪为供体,采用超数排卵技术,采集5~6日龄的胚胎(囊胚/桑椹胚),比较冷冻方法、胚胎承载工具胚胎、透明带处理和冷冻胚胎移植受体对猪胚胎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方法I[胚胎首先在冷冻液1(TCM199+20%FBS+10%EG+10%DMSO)中平衡3min,然后立即转入冷冻液2(TCM199+20%FBS+20%EG+20%DMSO+0.4mol/LSUC)中并在1min内装管(每管含2~6枚胚胎),直接投入液氮保存]与冷冻方法II[透明带完整的胚胎在NCSU23(含7.5μg/mLCB)培养液中平衡25min,13000×g离心12~13min,然后在含2mol/LEG的NCSU23中平衡5min,再在含8mol/LEG+7%PVP的NCSU23中快速漂洗,装进OPS/GMP管,放入液氮保存]冷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GMP法能显著提高冷冻胚胎存活率(83.8%vs77.6%,P<0.05)和囊胚细胞数(47.5vs53.1,P<0.05);以0.5%链蛋白酶(Pronase)处理透明带10s,虽然对猪胚胎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囊胚细胞数(60.1vs46.6,P<0.01);以地方猪种(枫泾母猪)为冷冻胚胎移植受体能显著提高妊娠率和胚胎效率(P<0.01)。

关键词: 胚胎 玻璃化冷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黄醇提物抗氧化和保护神经细胞损伤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化学发光法和H2O2氧化损伤PC12细胞的模型,研究了8种桑黄子实体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的作用。结果表明:8种醇提物均有良好的抗自由基活性,其中PB-10抗氧化活性最高,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IC50为3.76μg/mL,对H2O2清除率的IC50为4.24μg/mL。样品在10μg/mL时对H2O2氧化损伤后的PC12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修复作用,其中PB-10活性最好,在10μg/mL时修复率为(72.5±0.3)%,150μg/mL时达到(90.7±3.6)%,且醇提物的抗氧化和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均与样品中的黄酮含量成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桑黄 抗氧化 PC12细胞 氧化性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芹侧耳自交S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分化

菌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选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24号(广杏)为自交材料,对其自交S1代群体的质量性状(颜色、畸形、生长特性)和数量性状(形状、产量、大小、数目)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交后代的出菇率为70%,自交导致后代群体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和平均产量都低于亲本,16%的后代菌株单产高于亲本,最高单产达204.0g,高出亲本45.7%。木屑培养基上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与产量无显著相关性(R=-0.028)。均菇数目与单产成显著正相关性(R=0.543)。大部分菌株(52%)菌盖颜色为亲本颜色(灰色),自交后代出现20%非亲本形状(棒状)菌株,畸形菇占19%。后代群体盖径、柄径、柄长的变异程度相当,差异性不显著。可根据育种目标对自交子代的较优菌株进行定向选择利用。

关键词: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精液5mL大管冷冻方法的初步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 mL大管解冻后的精子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以及人工授精结果为判定指标,筛选冷冻液Ⅰ和冷冻液Ⅱ中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cetyl-D-Glucosamine,N-AcGA)、甘油和卵黄的适宜浓度,寻找适宜的平衡时间和冷冻高度。结果显示:(1)在冷冻液Ⅰ中添加0.1%的N-AcGA,解冻后精子的活力和顶体完整率最高,分别为50.00%和56.60%;(2)冷冻液Ⅱ中以4%的甘油浓度最好,解冻后精子的活力、弯尾率和顶体完整率可分别达52.50%、52.08%和77.67%;(3)冷冻液中的卵黄终浓度以10%效果最佳;(4)在4℃中平衡2 h,冻后顶体完整率比对照组(0 h)有显著提高(P<0.05);(5)在冷冻高度方面,距液氮面1 cm处冷冻对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性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6)在人工授精方面,5 mL大管冷冻精液平均获得了超过80%的受胎率。

关键词: 精液 5mL大管 冷冻 人工授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充不同光质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光合和前期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温室黄瓜对不同光质的反应及其反应机理。【方法】对处于弱光条件下的温室黄瓜进行补充红光(650nm)和蓝光(450nm)处理,以补充白光为对照,补光时间10h(7:30-17:30),测定不同光质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和前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补充红光处理提高了温室黄瓜冠层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产量,促进同化产物向营养器官分配。蓝光处理提高了温室黄瓜叶片的比叶面积、气孔导度,促进同化产物向果实分配,提高了商品果数量和商品果总产量。【结论】补充红光和蓝光由于提高了温室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从而增加了温室黄瓜的干物质产量,补充蓝光促进了同化产物向果实分配,从而提高了产量。

关键词: 黄瓜 红光 蓝光 干物质生产和分配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鉴定及其群体感应淬灭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几年南京种植的彩色马蹄莲软腐病发生严重,从不同品种的彩色马蹄莲不同部位病组织中分离到6个菌株,经形态特征与培养性状比较、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信号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产生并释放出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信号分子。利用PCR技术扩增土壤根癌农杆菌中的attM基因,其编码的AttM解酯酶可以显著降解AHLs,在离体条件下可有效地减弱该病原菌的致病性,这为有效控制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彩色马蹄莲 细菌性软腐病 病原菌鉴定 attM 群体感应淬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及三波长技术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豆类淀粉含量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利用蒽酮比色法结合三波长技术测定豆类淀粉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建立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三波长技术优于单波长技术;在测定过程中以盐酸作为水解酸,避免了淀粉以外的其它碳水化合物的水解,使得测定结果更准确;单因素实验中各因素最佳条件为盐酸用量0.4 mL、水解水浴时间2 min、蒽酮用量0.5 mL、硫酸用量5 mL、显色时间3 min;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度,据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出淀粉最佳测定条件为蒽酮用量0.5 mL、硫酸用量4.8 mL、显色时间18.8 min。优化建立的三波长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捷、适宜于多个淀粉样品测定的特点。

关键词: 淀粉含量 蒽酮比色法 三波长 响应面法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棉花种子市场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看我国种子行业的商业化改革

中国软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种子市场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的角度分析了种子行业商业化改革的效果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探讨了种子市场特征等因素对农户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商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化,大量以小规模私人经营为主的种子经销商在最近几年便遍布县乡村,打破了地方市场的垄断,提高了种子的可获得性和品种的自由挑选度。但市场竞争缺乏规范和透明度,市场监管成本过高,造成了市场上同品种之间价格差异巨大,不良品种大量翻新,提高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大部分农户缺乏充分信息挑选自己满意的品种,部分农户倾向于选择自留种等次优策略来回避市场风险,从而对及时采用最优品种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限制了种子市场的总销售量和行业的扩张,使得改革难以达到促进技术推广利用和种子产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 种子市场 农户市场参与行为 商业化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