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不同耕作措施对宁南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宁夏南部旱地降水不足、耕层浅薄、作物产量低等问题,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宁南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改善旱地耕层土壤结构、选用适宜耕作措施和作物增产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以马铃薯和春小麦为供试作物,在宁南旱区开展2年(2019-2020年)大田试验,设置2种耕作方式(翻耕和深松)和4种耕作深度(20、30、40和50 cm),分别为传统翻耕深度20 cm、深翻耕30 cm、深松30 cm、深松40 cm、深松50 cm等5种不同耕作措施,以传统翻耕深度20 cm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结合深度措施对作物收获期土壤容重、生育期土壤紧实度与水分、生育期作物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深松50 cm处理能显著降低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0—60 cm层土壤容重,平均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6.49%和6.94%。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各处理生育期平均土壤紧实度均以深松50 cm处理最低,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19.32%和8.11%。深松50 cm处理对提高马铃薯和春小麦季作物各生育期0—100 cm层土壤蓄水量效果最佳,平均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3.58%和25.66%。在作物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各生育期作物干物质累积量均以深松40 cm处理最高。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不同耕作处理下作物产量、纯收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深松40 cm处理最高,马铃薯季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5.20%、18.90%和9.10%,春小麦季分别显著增加59.24%、88.20%和28.98%。不同耕作方式结合深度对土壤蓄水量、作物生物量及产量均呈极显著影响,而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受耕作方式影响显著。【结论】不同耕作方式结合深度措施可显著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提高作物生育期土壤蓄水量,进而实现马铃薯和春小麦季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其增产增收效果以深松40 cm处理较好,可在宁南地区马铃薯和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耕作方式 耕作深度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水分 作物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盘山西侧华北落叶松林密度对生长和林分蓄积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量化林木生长、生物量和蓄积量对密度的响应关系,以期为人工林合理经营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六盘山半干旱区树龄37 a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现存密度的林分结构与林木生长特征,根据经验方程计算生物量及材积,分析密度对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研究区林分树高、胸径、单株生物量及材积的平均值依次为14.1~15.5 m、15.1~22.5 cm、75.1~153.0 kg、0.150~0.292 m~3,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小。密度每增加100株/hm~2,树高和胸径分别降低0.037 2 m和0.460 0 cm。在600~1 000株/hm~2范围内,密度每增加100株/hm~2,单株生物量和材积分别降低10.38 kg和0.0189 m~3;在1 000~2 000株/hm~2范围内,密度每增加100株/hm~2,单侏生物量和材积分别降低3.90 kg和0.007 3 m~3。样地林分高径比、生物量、蓄积量依次为0.647~0.994、95.0~150.2 t/hm~2、181.2~300.9 m~3/hm~2,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密度每增加100株/hm~2,高径比、生物量、蓄积量增幅分别为0.022 0、3.99 t/hm~2、8.37 m~3/hm~2。不同密度的林木生长指标所占比例均呈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结论】当兼顾林木高径比、单株及林分生物量和材积时,华北落叶松的合理林分密度为1 100~1 350株/hm~2。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林分密度 树高 胸径 高径比 生物量 材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娃娃菜不同轮作模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作物与娃娃菜轮作后的效果,在宁夏南部山区进行定位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比较分析了娃娃菜-西兰花(CMB)、娃娃菜-大葱(CMG)、娃娃菜-洋葱(CMO)、娃娃菜-土豆(CMP)和以娃娃菜连作(CCC)为对照的5个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旨在筛选出适宜与娃娃菜轮作的作物,为从栽培模式选择角度缓解或避免娃娃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马铃薯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为12.8 mg·kg-1,轮作大葱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为75.74 mg·kg-1,但不同轮作模式下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轮作马铃薯土壤的碱性磷酸酶、蔗糖酶与轮作洋葱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显著低于娃娃菜连作和轮作其他作物。细菌丰度在属水平上的结果表明轮作导致大部分有益细菌属丰度升高,如贪铜菌属(Cupriavidu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柄杆菌属(Caulobacter)等,有害菌及其他部分未分类功能作用菌属丰度降低,如伯克氏菌(Burkholderiaceae)、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真菌群落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连作与轮作模式下共有的优势菌群,同时轮作洋葱CMO和轮作马铃薯CMP中多真菌属丰度最低且与连作CCC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是改变娃娃菜连作与不同轮作模式下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综上所述,不同作物与娃娃菜轮作会造成土壤化学性质、酶学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其中以洋葱与马铃薯在各方面指标中表现效果最佳,建议宁夏南部山区冷凉蔬菜产业中将娃娃菜-洋葱和娃娃菜-马铃薯作为主要的轮作模式进行推广。

关键词: 娃娃菜 轮作模式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宁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灵芝菌株发酵小麦秸秆对纤维降解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灵芝菌株发酵小麦秸秆对纤维降解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试验组选用泰山赤芝(G1组)、韩芝(G2组)、紫灵芝(G3组)和红灵芝(G4组)发酵处理小麦秸秆,对照组(CON组)小麦秸秆不接种菌株,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3℃下避光培养48 d后测定发酵底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筛选发酵效果最优菌株。结果表明:1)与CON组比较,灵芝真菌发酵小麦秸秆可显著降低pH及乙酸、干物质、酸不溶木质素、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显著提高粗蛋白质、粗灰分(G1组除外)、钙、磷和氨基酸含量(P<0.05),对乳酸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各菌株间比较,G1组的pH显著低于G4组(P<0.05),乙酸含量显著高于G3和G4组(P<0.05),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4组(P<0.05),干物质含量极著高于G4组(P<0.01),粗脂肪含量极著高于G2、G3和G4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G3组(P<0.05),半纤维素含量极显著低于G3组(P<0.01);G3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1组(P<0.05),粗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G4组(P<0.01);霉菌、丙酸和丁酸含量在各组中均未检出。综上所述,灵芝真菌能够有效降解小麦秸秆的纤维物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其中,泰山赤芝菌株的发酵效果最优。

关键词: 灵芝真菌 小麦秸秆 纤维素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对天敌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由于寄主范围广和主动侵染的特点,昆虫病原真菌在侵染、致死靶标害虫的同时,对包括天敌昆虫在内的非靶标节肢动物等会产生潜在的致病或亚致死风险。本文总结了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及对天敌生物的影响,并展望了昆虫病原真菌作为极具潜力的生物农药与天敌生物联合防治害虫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昆虫病原真菌 害虫防治 天敌生物 致病风险 协同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蛋白水平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水平对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90日龄断奶犊牛18头,随机分为3组(公、母各半),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试验组犊牛分别饲喂高蛋白(蛋白19.65%、综合净能5.74 MJ/kg,T组)、中蛋白(蛋白18.60%、综合净能5.62 MJ/kg,S组)、低蛋白(蛋白17.76%、综合净能5.40 MJ/kg,F组)3种营养水平的饲粮.试验期100 d.结果显示,高蛋白水平饲粮可显著提高犊牛120日龄、180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与S组相比,T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5).T组犊牛瘤胃中乙酸、丙酸、异丁酸和戊酸含量增加(P<0.05);T组瘤胃菌群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门.研究表明,高蛋白水平饲粮可显著提高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有利于犊牛瘤胃发育.

关键词: 蛋白水平 安格斯犊牛 断奶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var.mongolicum)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对土壤类型的响应

中国沙漠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通过调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来适应环境变化,生物量分配特征表征了各构件之间的功能权衡和植物的生长策略。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中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var. mongolicum)各构件生物量、构件分配格局及其相关关系,探讨蒙古冰草的生存策略。结果表明:在灰钙土、黑垆土和风沙土中,蒙古冰草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茎>根>叶>穗,构件生物量分配模式均表现为贮藏分配>营养分配>繁殖分配,构件生物量分配模式本身与土壤类型无关。蒙古冰草对不同类型土壤的生长适应机制不同,风沙土中营养分配显著低于灰钙土和黑垆土,而贮藏分配则显著高于后两者,风沙土和黑垆土中繁殖分配比例则显著高于灰钙土。土壤pH和电导率是影响蒙古冰草根冠比、贮藏构件/营养构件、繁殖构件/营养构件和繁殖构件/贮藏构件生物量比例的主要因素;速效钾含量、pH和电导率是影响蒙古冰草叶/茎、叶/根、叶/穗、根/穗、根/茎和茎/穗生物量比例的主要因素。各构件生物量间以及构件生物量与株高间主要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构件生物量 分配策略 荒漠草原 异速生长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产量品质与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马铃薯品种(系)产量和品质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与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关系,为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宁夏固原和甘肃定西开展马铃薯品种(系)田间试验,宁夏收集了76份品种(系),甘肃收集了83份,马铃薯试验均采用当地水肥管理技术。成熟期测定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取样分析马铃薯品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两地马铃薯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将马铃薯产量分为<30 t/hm~2 (低)、30~45 t/hm~2 (中)和>45 t/hm~2 (高) 3个等级,宁夏种植的76个品种(系)中低产、中产、高产的占比分别为27.6%、34.2%、38.2%,甘肃种植的83个品种(系)中的占比分别为15.7%、49.4%、34.9%。随着不同马铃薯品种(系)产量的不断增加,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降低趋势。无论产量水平高低,每生产1 t马铃薯块茎需吸收N 2.9 kg、P 0.5 kg、K 4.0 kg。产量与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与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则与氮磷钾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较高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能保障较高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淀粉产量,而较高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可显著提高块茎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因此,需根据马铃薯用途进行养分管理。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水平 品质 养分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篱架树形及采摘期对宁夏枸杞新品系果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枸杞新品系"宁农杞15号"干果果实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篱架树形、不同采摘期对枸杞果实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找出最适宜"宁农杞15号"果实营养成分积累的树形.结果表明:果实中总糖、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树形、不同采摘期下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对含量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枸杞多糖含量仅在不同采摘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为主效应因子;甜菜碱含量仅在主干形的不同采摘期下以及6月29日的不同树形下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对含量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果实中总糖含量递增、黄酮含量递减、枸杞多糖含量先减后增,甜菜碱与类胡萝卜素则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树形条件下,总糖、枸杞多糖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为主干分层形>主干形>单干双臂形,甜菜碱含量为主干形>单干双臂形>主干分层形,黄酮含量为主干形>主干分层形>单干双臂形.最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主干形(0.702)>主干分层形(0.649)>单干双臂形(-1.351),即主干形最有利于枸杞新品系"宁农杞15号"果实营养品质形成.

关键词: 枸杞新品系 树形 采摘期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犊牛失明原因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犊牛失明的原因,为降低犊牛先天失明的发生率,减少养殖行业经济损失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宁夏地区某牛场出生 日期接近的失明犊牛及其母亲、正常犊牛,采集血液收集血浆样本,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对失明犊牛及其母亲、正常犊牛之间差异代谢产物及通路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将OPLS-DA的VIP值>1和单变量统计分析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代谢物的标准,失明犊牛与正常犊牛(VaS.vs.VaL)比较组共筛选出25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正离子模式下144种,负离子模式下112种.失明犊牛与其母亲(VaS.vs.CS)比较组共筛选出17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正离子模式下108种,负离子模式下69种.失明犊牛与其母亲相比,视紫红质含量显著降低,log2FC达-2.87.失明犊牛与其母亲相比,P<0.05差异代谢通路共有30个,矫正后P<0.05的差异代谢通路共有10个,其中胆汁分泌代谢通路分布差异代谢物最多,失明犊牛相较于其母亲有4个代谢物显著上调,9个代谢产物显著下调.失明犊牛与正常犊牛相比,P<0.05差异代谢通路共有12个,矫正后P<0.05的差异代谢通路共有16个,其中胆汁分泌代谢通路分布差异代谢物最多,与正常犊牛相比,失明犊牛有5个代谢物显著上调,4个代谢产物显著下调.[结论]失明犊牛与其母亲、正常犊牛相比胆汁分泌代谢通路均产生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犊牛失明可能是机体自身存在肝脏方面的疾病,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导致正常摄入的脂溶性维生素A不能被吸收利用,进而影响犊牛视力.另外,失明犊牛与其母亲相比,在机体维生素A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条件下,影响光转导级联反应的视紫红质含量显著下调,说明编码视紫红质蛋白的视紫红质基因(RHO)突变,视紫红质蛋白缺乏,可能是导致犊牛失明的另一原因.

关键词: 犊牛 失明 代谢组学 视紫红质 维生素A缺乏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