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酒适宜性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酒适宜性,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本试验选取88个不同品种的贵州禾原料酿造白酒,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造白酒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二维排序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贵州禾酿酒适宜性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建立贵州禾酿酒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造白酒各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且品质指标间变异系数各不相同,说明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造的白酒品质性状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酒适宜性品质评价指标可用3个主成分表示,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349%。同时,结合二维排序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知,pH、总酸、总酯、总醛、出酒率和酒精度这6个品质指标可作为综合评价贵州禾酿酒适宜性的关键性指标;此外,可将88个不同品种贵州禾分为4类,第Ⅰ类贵州禾品种(16个)酿酒品质相对较佳,第Ⅱ类贵州禾品种(23个)适宜作为低度酒的酿造,第Ⅲ类贵州禾品种(48个)酿酒品质相对较差,‘牛芒禾’单独聚为第Ⅳ类,其酿酒品质最差,不适合作为白酒酿造的原料。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酒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并为贵州禾优质酒酿品种的选育及贵州禾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黔西北镉污染耕地安全生产四季豆品种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个当地推广种植的四季豆品种为材料,在黔西北地区L地与Y地的Cd污染耕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品种四季豆Cd吸收富集差异,探讨品种与环境对其作用效应,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地区种植的四季豆Cd低富集品种。结果表明,四季豆产量与Cd含量均受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的极显著影响。同一地点不同品种四季豆Cd含量差异显著,最高值(红皮秋紫架豆)与最低值(帮达二号)可相差10倍。L、Y两地不同品种四季豆对土壤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6%~0.50%、0.13%~0.93%,供试的13个品种四季豆Cd含量均表现为安全水平。13个四季豆品种中帮达二号产量最高,在L、Y两地分别达18 513.6、19 287.9 kg/hm~2。综上,13个四季豆品种均可作为黔西北类似Cd污染区安全生产的推荐品种,其中帮达二号因高产、低Cd含量等被优先推荐。


多叶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中草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及变种光枝勾儿茶B. polyphylla var. leioclada叶绿体基因组成及结构特征,同时为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及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Illumina平台对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及变种光枝勾儿茶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进行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与同科小勾儿茶属、枣属、枳椇属、鼠李属、冀核果属等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在鼠李科植物中系统发育位置。结果 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环状四分体结构,全长分别为161 185、161 210 bp,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勾儿茶属与鼠李科其它药用植物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勾儿茶属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叶绿体基因组之间没有重排或倒置,IR区序列变异最低,LSC区的变异程度最高,其中ndhA、ycf1、ycf3、rpl16、clpP以及atpF等基因的编码区存在差异,这些位点为勾儿茶分子鉴定提供新位点。系统发育树表明勾儿茶属与鼠李属及翼核果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互为姊妹类群。结论 解析了勾儿茶属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探讨了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关系,为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系统进化及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勾儿茶属 多叶勾儿茶 光枝勾儿茶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西南地区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西南稻区土壤培肥和作物产能提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10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平衡化肥(NPK)、25%有机肥替代化肥(3/4NP+1/4M)、50%有机肥替代化肥(1/2NP+1/2M)、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化肥配施(NPK+M),测试各处理2016—2020年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养分,运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估算,采用随机森林回归评估土壤性质对综合肥力的影响,基于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不同施肥管理下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通过路径分析明确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有明显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以N处理最低,NPK+M处理最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CK和施化肥处理(N、NP、NK、NPK)(P<0.05,下同)。随机森林回归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分别为32.1%和25.0%。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3/4NP+1/4M和1/2NP+1/2M)和NPK+M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CK、N和NK处理。施用有机肥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在获得水稻高产的同时,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较高;CK、N和NK处理水稻产量较低,且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路径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促进了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提升,并促进作物增产;当季施用氮肥和磷肥促进水稻增产。【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可提升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并维持水稻高产、稳产和可持续性。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高低的重要养分指标。
关键词: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稳定性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随机森林回归 路径分析


基于多目标重金属元素低积累大豆品种筛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黔西北地区多目标重金属元素低积累的大豆品种,明确不同品种大豆籽粒重金属积累能力的差异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作用效应,以黔西北主栽的 9 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在 L,Y 两地不同土壤环境种植,测定各品种大豆籽粒产量与镉(Cd)、砷(As)、铅(Pb)、铬(Cr)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环境效应对大豆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在 L,Y两地不同环境种植同一大豆品种,其产量稳定性较好;大豆籽粒 Cd,As,Pb,Cr质量分数均受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极显著影响;大豆籽粒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As,Pb,Cr,9 个品种大豆籽粒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为安全水平;根据大豆不同品种对同一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差异,可筛选出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理想M-7'在不同环境下具有稳定性,为Cd,As,Pb,Cr复合低积累大豆品种,且其产量可达 2 768.1~2 911.9 kg/hm2.因此,9 个大豆品种均可作为黔西北 Cd污染区的推荐品种,其中,'理想M-7'可作为 Cd,As,Pb,Cr复合低积累大豆品种推荐.


啶虫脒和吡丙醚在茶叶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茶叶中啶虫脒和吡丙醚的残留行为和可能存在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以27%啶虫脒·吡丙醚可分散液剂按32.55 ga.i./hm2进行叶面均匀喷雾施药1次,进行8个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茶叶中的啶虫脒和吡丙醚残留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啶虫脒和吡丙醚农药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评价啶虫脒和吡丙醚对中国人群的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田间试验表明:啶虫脒和吡丙醚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啶虫脒在重庆和安徽2地茶鲜叶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00、5.91 d,吡丙醚在2地的半衰期为1.26、5.48 d;末次施药后14、21 d,啶虫脒在茶鲜叶和茶干叶中的残留量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芹雄性不育材料的鉴定及营养品质分析
《植物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ume)DC.)雄性不育材料在水芹杂交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描述了一种雄蕊退化的水芹雄性不育材料(OJBY001).该材料的特征为:侧枝多、叶片及叶柄深绿色,花丝萎缩和花药干瘪、柱头伸长、能够分泌蜜液及接收外来水芹花粉,隶属于水芹种.相较于可育水芹(OJKY002),OJBY001在茎和叶柄中的干物质极显著高于OJKY002,以及走茎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类黄酮含量显著或者极显著高于OJKY002中的含量.


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共施在茶园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将6%抗坏血酸水剂45.00 g a.i./hm2和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32.14 g a.i./hm2应用于茶炭疽病和茶饼病防治.[结果]2种药剂共施对茶饼病和茶炭疽病的防效具有协同作用,防效分别达到70.23%、73.67%,与单施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共施的增产效果是对照药剂的6倍.同时,2种药剂共施可提升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而酚氨比显著降低.[结论]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共施可增强茶树抗病性,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


正交试验优化七星瓢虫成虫人工饲料
《应用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成虫人工饲料的最优配比.[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比较添加虾、花粉、猪油和蜂蜜的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的体重、产卵前期、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筛选并优化人工饲料配方.[结果]添加饲料含量22.53%的虾仁能增加成虫体重增长、提高存活率和产卵量,3.76%的油菜花粉能缩短成虫产卵前期、提高存活率和增加产卵量,4.69%猪油能提高成虫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6.89%的蜂蜜能促进成虫产卵量增加和提高孵化率.优化饲料饲养七星瓢虫与基础饲料饲养相比存活率和孵化率均提高,产卵前期缩短,差异性不显著(P>0.05),雌成虫体重增长和产卵量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是基础饲料饲养的128.15%和122.15%.优化饲料饲养七星瓢虫与蚜虫饲养相比雌成虫体重增长,产卵前期缩短,差异性不显著(P>0.05);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降低,分别是蚜虫饲养的94.44%、63.97%和88.30%.[结论]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人工饲料适合七星瓢虫成虫饲养,与基础饲料相比增加了体重,缩短了产卵前期,提高了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与蚜虫饲养相比降低了存活率、产卵量和孵化率,该优化饲料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新暗色柱节孢H1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序并组装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H1的基因组序列,为了解其基因组构成、遗传变异、致病机理和制定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贵州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NovaSeq和Nanopore PromethION测序平台进行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分析.[结果]通过测序和组装获得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规模为43.78 Mb,Gap数量为0;组装获得14个contig,N50长度为3.92 Mb,平均长度为3.13 Mb,最长长度为5.63 Mb.使用真核和真菌直系同源基因集进行BUSCO评估,完整的单拷贝基因比例分别为98.60%和98.50%.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含有12 962个编码基因和205个非编码RNA.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含量为1.62%,简单重复为主要类型.转座子含量为1.59%,以LTR类Gypsy亚族和LINE类为主要类型.共计12 703个(98.00%)编码基因被注释,与同属于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的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MS6 和 Neofusicoccum parvum UCR-NP2 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利用Nanopore和Illumina测序策略获得高质量N.dimidiatum H1的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和防控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新暗色柱节孢 火龙果溃疡病 全基因组 编码基因 功能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