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miRNA-mRNA联合分析研究抑制miR-99b-3p对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影响机制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探讨抑制miR-99b-3p对山羊骨骼肌细胞发育的影响机制,建立了地塞米松诱导的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应激模型并转染miR-99b-3p,并通过转录组测序研究抑制miR-99b-3p对SMSCs的分子调控机制。结果表明:转染miR-99b-3p可促进SMSCs细胞增殖以及肌肉分化基因MyoG和MyoD的表达,抑制miR-99b-3p则会抑制细胞增殖和分化基因表达,并导致细胞中761个基因差异表达。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大多富集于与疾病相关的通路;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和DNA修复相关生物学过程。此外,鉴定到1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包含9个上调和8个下调miRNAs。对差异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并与差异基因比对,筛选到18个重叠的差异基因,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与致病相关的通路。本研究可为阐明断奶应激对山羊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miR-99b-3p 骨骼肌 联合分析 山羊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直播优质水稻新品种'沪稻68'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稻68’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宜直播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含抗除草剂基因,抗倒性较强,田间病害发生轻,稻瘟病抗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机械化直播等轻简栽培。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品种米质符合国标优质一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本文主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情况。

关键词: 粳稻 ‘沪稻68’ 优质 直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条件对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产量影响研究

东南园艺 2024

摘要:[目的]为探究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方法,优化栽培条件,指导企业工厂化栽培大球盖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周年生产大球盖菇.[方法]在利用智能化设备控制温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的出菇房内,进行不同栽培模式、不同覆土时间、不同低温刺激试验,对比大球盖菇的出菇时间、一级菇产量和总产量.[结果]不同的栽培模式中,床栽模式的出菇时间比框栽模式早,且一级菇产量和总产量更高.不同的覆土时间处理,以播种后立即覆土处理的出菇时间最早,而菌丝走满后7 d覆土的最慢出菇,即覆土越早出菇也越早;但菌丝走满后覆土的一级菇产量和总产量最高.不同低温刺激处理,在菌丝爬满土层后转入出菇阶段时进行4℃刺激,其出菇时间最早,一级菇产量、总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最高.[结论]栽培模式、覆土时间和低温刺激等因素对于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大球盖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参数,为指导企业开展周年化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工厂化 栽培模式 低温刺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塑料与苯并[a]芘对水稻种子发芽的联合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加速,微塑料和苯并[a]芘(BaP)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挑战。针对微塑料和BaP,深入探讨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择3种主要微塑料类型[聚乙烯(mPE)、聚苯乙烯(mPS)和聚氯乙烯(mPVC)]并结合BaP,在不同浓度和时间条件下,研究其对水稻生长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单独的微塑料暴露会对水稻种子的多个生长指标造成显著影响(P<0.05),其中包括抑制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速度,而对于发芽势和含水率则有所促进。值得注意的是,mPVC和mPS对水稻种子和幼苗生长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而BaP的存在对水稻种子的一些生长指标,如活力指数、根长、芽长和含水率,表现出促进效应,但其对发芽势的影响却较为复杂。微塑料与BaP的共同存在对水稻种子的影响表现出交互效应。综上所述,该文探究了微塑料和BaP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在风险,为未来实现更为精准的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水稻 微塑料 苯并[a]芘 复合污染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羊肉产业标准体系现状与我国羊肉产业发展建议

中国食品工业 2024

摘要:标准体系建设是推进羊肉产业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羊肉主要生产国产业现状和标准进行检索比较,从屠宰加工要求、质量分级、基础理化等角度分析羊肉产业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为产业标准化建设及品质优质优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羊肉 产业标准化 质量分级 产品认证 标准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矿质元素和植物激素对超群羊肚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生物技术进展 2024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矿质元素和植物激素对超群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多糖产生的影响。以超群羊肚菌菌株为测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质量浓度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直径为考察指标,探究矿质元素和植物激素质量浓度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再从上述浓度梯度中选取菌丝生长较优的质量浓度,配置成培养基对羊肚菌进行培养,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显示,CaSO4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羊肚菌菌丝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0g·L-1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低浓度MgSO4(<0.1g·L-1)对羊肚菌的菌丝生长起到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0.01g·L-1时促进作用最明显,浓度过高则出现抑制且随质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植物激素水杨酸对羊肚菌的生长无明显作用;适量质量浓度(0.005~0.05mg·L-1)的茉莉酸甲酯能促进羊肚菌菌丝的生长。一定质量浓度的CaSO4(10g·L-1左右)可以促使羊肚菌产生胞外多糖;MgSO4质量浓度越高,羊肚菌胞外多糖的总量越高。适量质量浓度的CaSO4、MgSO4和茉莉酸甲酯都能促进羊肚菌菌丝的生长,水杨酸对羊肚菌的生长无影响。CaSO4对羊肚菌产生胞外多糖表现为双重作用,既可以抑制羊肚菌中胞外多糖产生也可促进其产生;MgSO4对胞外多糖的产生则表现为促进作用。

关键词: 羊肚菌 矿质元素 植物激素 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外照射对两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体外感染细胞的影响比较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不同的PEDV毒株,其感染细胞方式、病毒增殖速度有所不同。目前,主要依靠消毒等预防管理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污染。本研究运用不添加胰酶法在体外贴壁培养细胞上分别感染PEDV CV777毒株和DR13毒株,检测紫外线对不同毒株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100 TCID50DR13和CV777毒株需要使用48.6 m J∕cm2的UV能量值灭活,10 000 TCID50DR13和CV777毒株需要291.6 m J∕cm2的UV能量值灭活。本研究对PEDV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DR13毒株 CV777毒株 紫外线照射 感染 灭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红托竹荪和冬荪的品质评价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贵州红托竹荪和冬荪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采用营养成分精准定量方法分析了红托竹荪和冬荪的34种营养成分,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了红托竹荪和冬荪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红托竹荪中L-麦角硫因、麦角甾醇、总膳食纤维、铁含量较高,其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342.2 mg/g)更接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模式值;冬荪中可溶性糖、钙、蛋白质含量较高,其中检出的海藻糖、甘露醇、甘露糖、葡萄糖的总含量(450.8 mg/g)远高于红托竹荪(114.7 mg/g).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从红托竹荪和冬荪代谢物中筛选出388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脂质类化合物145个、氨基酸类化合物38个、糖类化合物17个.与红托竹荪相比,冬荪中有126个代谢物下调,262个代谢物上调,主要的差异代谢物是风味前体物质或风味物质,与红托竹荪和冬荪的风味密切相关.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评价了红托竹荪和冬荪中营养成分和代谢物差异,可为红托竹荪和冬荪的品质分析及功能成分挖掘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红托竹荪 冬荪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非靶向代谢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期刊集群化发展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品质提升策略探究

编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集群化发展可改变期刊“散、弱、小”以及单刊单干的经营模式。笔者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期刊中心为例,从扩增优质稿源、提升审稿效率、提高编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方面对农业科技期刊品质提升策略进行阐述,以期提升期刊自身品质为基础,为科技人员提供知识服务,为科学发展提供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发表在祖国大地上,从而大力提升我国的科技影响力。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品质提升 稿源 审稿 编校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源西红花生长及其染病球茎微生物差异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摘要:以崇明本地和荷兰进口西红花种球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种源种球在叶长、球茎重量、直径、围径、营养物质积累以及关键药用成分西红花苷含量等指标上的差异,并借助Illumina Mis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种源西红花染病球茎的微生物差异。结果表明:在“水稻—西红花”轮作模式下,相较于崇明种球,荷兰种球表现出叶片长且绿叶期长、球茎生长迅速、营养物质积累丰富、西红花苷含量高等明显优势。在储藏期,崇明与荷兰种球的腐烂病发生率分别为6.67%和6.00%,荷兰种球的腐烂病发病率略低于崇明种球,但两者在微生物群落组成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揭示了西红花球茎腐烂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涉及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还可能存在水体中常见的黄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以及在其他作物(如葡萄、猕猴桃)腐烂病中频繁出现的Cadophora luteo-olivacea等真菌的潜在复合侵染作用。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不同种源西红花的生长特性及其染病球茎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可为西红花种质资源的引进、评估与高效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西红花 种源 染病球茎 高通量测序技术 腐烂病 复合侵染 微生物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