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不同激素类型对马铃薯液体诱导试管薯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管薯是马铃薯脱毒原原种薯的生产基础.本研究选用马铃薯栽培品种大西洋和陇薯3号,运用固体培养壮苗、液体培养诱导的方式形成试管薯,诱导过程中添加植物激素CCC、NAA和6-BA的单一或配比组合.结果表明,使用单一激素10 mg/L的CCC或复合激素组合0.4 mg/L NAA、0.5 mg/L 6-BA和9 mg/L CCC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试管薯的大薯率、大薯平均重量和单株最终产量,缩短结薯周期.本研究探索了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培养方法,为脱毒微型薯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薯 植物激素 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纹雏蝗卵胚胎发育阶段划分与滞育解除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卵胚胎发育情况和滞育解除条件,将白纹雏蝗卵经3℃和8℃低温处理后,观察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滞育解除条件。结果表明,根据胚胎形态特征,自发育期开始,白纹雏蝗卵胚胎发育可划分为12个阶段,其中,胚胎发育1~6 d时处于发育期和原头期,共4个阶段;发育7~12 d时处于胚转期和显节期,共5个阶段;发育13~16 d时处于显节期和胚熟期,共3个阶段。白纹雏蝗卵在自然条件下当年入冬后11月有81.67%的卵滞育,翌年3月卵孵化率为34.42%,显著高于11月(18.33%)和12月(18.67%)的卵孵化率,翌年3月的孵化期为28 d,显著低于11月(86 d)和12月(50 d)的孵化期(P<0.05)。在不同低温处理下,3℃处理30 d后的卵孵化率为32.64%,显著高于8℃处理30 d(25.00%)的孵化率(P<0.05);低温8℃处理90 d后的卵孵化期为55 d,孵化率最高为70.83%,显著高于低温3℃处理90 d(52.78%)的卵孵化率(P<0.05)。说明白纹雏蝗卵滞育解除所需的最佳温度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卵经1个低温期后,当环境温度达到发育起点温度55 d后可达孵化高发期。

关键词: 白纹雏蝗 胚胎发育 滞育 滞育解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茬口对娃娃菜根际土壤养分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因娃娃菜连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茬口下种植娃娃菜后对土壤化学性质、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以不同茬口娃娃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分析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在7种不同茬口:娃娃菜连作(CCC)、西兰花茬口(BMC)、谷子茬口(MMC)、洋葱茬口(OMC)、大豆茬口(SMC)、马铃薯茬口(PMC)、大葱茬口(GMC)的变化.与CCC相比,轮作后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明显,除PMC外,其他处理娃娃菜根际土壤全磷、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全氮、速效钾含量及EC均上升;土壤pH无明显变化.SMC与MMC娃娃菜根际土壤真菌OTU数、多样性及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增加.真菌群落组成结果显示,门水平下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油壶菌门(Olpidiomycota)均为7个处理的优势真菌,相对丰度占总相对丰度的64.8%~81.3%,且MMC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与CCC相比增加了23.4%;属水平下油壶菌属(Olpidium)为优势菌属,与CCC相比MMC处理油壶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65.2%.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SMC、MMC、GMC的娃娃菜产量与CCC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10.7%、10.4%、10.1%.主成分分析表明,MMC为娃娃菜较好的茬口.MMC能改善后茬娃娃菜土壤化学性质、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提高娃娃菜产量,为娃娃菜选择适合的茬口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娃娃菜 茬口 高通量测序 土壤真菌 群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成分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特征

西北植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8-2020年宁夏贺兰山东麓14个葡萄酒庄葡萄园酿酒葡萄品质检测和气象数据,分析影响酿酒葡萄品质成分的关键气象因子,构建酿酒葡萄品质成分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为提高葡萄园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葡萄园科学管理水平、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气象因子是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重要指标,在葡萄生长的全生育期均对葡萄品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对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是7~8月和采收前一个月的气象条件。(2)酿酒葡萄浆果品质受气象因子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H、花青素、可滴定酸、总酚、糖酸比、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单宁、还原性糖含量。(3)空气相对湿度及最低气温的变化对酿酒葡萄品质成分影响较大。(4)降低7月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及提高8月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浆果pH的降低;进一步结合浆果酸含量的累积特征,实际生产中应在8月份增加葡萄园灌溉量,以降低因气候变暖导致的酿酒葡萄含糖量偏高。(5)采收前20 d的适度高温与采前10 d的高湿环境有利于葡萄浆果总酚的累积,但后者会使果实中单宁含量下降;在采收前20 d内若环境最低温及最高温均较低,则不利于花青素累积;9月到采收前的生长度日(GDD)达到280℃·d左右时,葡萄果实的糖酸比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赤霞珠 贺兰山东麓 气象因子 果实品质 品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YOLO v5的宁夏草原蝗虫识别模型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草原蝗虫图像具有样本收集困难、目标较小和目标多尺度等技术难点,基于YOLO v5网络,提出了一种复杂背景下多尺度蝗虫目标检测识别模型YOLO v5-CB,用于宁夏草原常见蝗虫检测。改进模型YOLO v5-CB针对蝗虫原始样本量较少的问题,使用CycleGAN网络扩充蝗虫数据集;针对蝗虫图像中的小目标特征,使用ConvNeXt来保留小目标蝗虫的特征;为有效解决蝗虫图像尺度特征变换较大问题,在颈部特征融合使用Bi-FPN结构,来增强网络对多尺度目标的特征融合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对宁夏草原常见亚洲小车蝗、短星翅蝗、中华剑角蝗进行检测识别时,YOLO v5-CB的识别精度可达98.6%,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6.8%,F1值为98%,与Faster R-CNN、YOLO v3、YOLO v4、YOLO v5模型相比,识别精度均有提高。将改进的蝗虫检测识别模型YOLO v5-CB与研发的分布式可扩展生态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结合,构建了基于4G网络的Web端蝗虫识别平台,可对观测点的蝗虫图像进行长期实时检测。目前,该平台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大水坑、黄记场、麻黄山等地的草原生态环境数据获取中得到了应用,可对包括宁夏草原蝗虫信息在内的多种生态环境信息进行长期检测和跟踪,为虫情防治等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蝗虫识别 YOLO v5 CycleGAN ConvNeXt Bi-FPN 分布式可扩展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五谷丰素浸种联合微生物菌剂撒施对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的影响,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生物菌剂施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硝化功能微生物基因、碳水化合物酶(CAZy)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功能注释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五谷丰素浸种联合微生物菌剂撒施后,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micutes)的丰度增加,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Candidatus Rokubacteria的丰度下降;古菌中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丰度分别增加26.41%和9.09%;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丰度下降;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丰度降低了9.76%,芽孢杆菌(Bacillus)丰度增加0.77倍,亚硝化球菌(Nitrososphaera)、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氨氧化古菌(Candidatus_Nitrosocosmicus)的丰度增加20%以上;土壤微生物的多糖裂解酶(Polysaccharide Lyases,PLs)和碳水化合物绑定结构(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CBMs)的丰度增加;杆菌肽(Bacitracin)基因丰度下降,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氨基糖苷(Aminoglycoside)和β-内酰胺(Beta-lactam)类ARGs的丰度增加;氨氧化微生物(AOA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微生物(NOB)基因的丰度增加.PCA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98.78%的样本CAZy差异和59.33%的样本ARGs差异;NMDS和ANOSIM分析显示样本不同处理之间的CAZy和ARGs抗性基因存在差异.研究表明,五谷丰素浸种联合微生物菌剂撒施可以显著改变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硝化微生物丰度,优化土壤微生物CAZy比例,降低土壤ARGs中杆菌肽污染,改善玉米植株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关键词: 生物菌剂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碳水化合物酶(CAZy)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微生态调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旱区耕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耕作覆盖对土壤水热及旱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连续2年在宁南旱区不同耕作深度结合覆盖模式下开展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耕作深度、覆盖材料对马铃薯播种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有极显著影响,而二者交互作用无显著影响;2019年土壤贮水量以深松30 cm覆盖地膜处理最高,2020年以深松40 cm覆盖秸秆处理较高,分别较翻耕15 cm不覆盖处理(对照)显著提高16.9%和33.4%;耕作深度、覆盖材料可显著影响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同一耕作深度下土壤贮水量以秸秆、地膜覆盖处理效果较好,同一覆盖材料下以深松30~40 cm处理最佳。覆盖材料、耕作深度与覆盖材料二者交互作用对播种-现蕾期0~25 cm土层土壤有效积温影响显著;同一耕作深度下覆盖地膜处理土壤有效积温平均较不覆盖处理显著增加9.3%,而覆盖秸秆处理较不覆盖处理显著降低18.7%;2019和2020年各处理全生育期土壤有效积温分别以深松30 cm和深松40 cm覆盖地膜处理最高。2019年马铃薯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深松30 cm覆盖秸秆处理较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84.6%和107.9%;2020年以深松40 cm覆盖秸秆处理最佳,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81.7%和105.7%。耕作深度、覆盖材料对作物水热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水分利用效率以深松30~40 cm覆盖秸秆处理较高,而积温利用效率不同耕作深度结合秸秆覆盖各处理均较翻对照显著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块茎形成期的土壤水分和有效积温对马铃薯总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对总产量的影响高于土壤有效积温。可见,深松30~40 cm覆盖秸秆处理可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和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宁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耕作覆盖 土壤水温 水热利用效率 马铃薯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莲花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药房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莲花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包括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抗衰老、解热镇痛、止咳祛痰、保护脏器作用等.金莲花的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尤其是荭草苷、牡荆苷、荭草素-2″-O-半乳糖苷3个单体成分的药效较广且研究较多.金莲花多以金莲花颗粒、金莲花胶囊、金莲花片、金莲花口服液等中成药形式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牙周炎、腮腺炎、口腔溃疡、手足口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且多采用中西药联合使用的方式.金莲花相关制剂由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比较适用于儿科人群,可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这也是其用药特色之一.本文从金莲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近2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促进该药材的临床合理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莲花;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原浆品质分析与评价标准构建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市售的46个枸杞原浆产品的主要成分、色泽、风味等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分析枸杞原浆产品品质,初步构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枸杞原浆样品总体表现出较好的枸杞营养和风味特征,但不同产品品质差异较大,pH在4.04~4.62之间,粘度在6.63~116.60 cP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在12.77%~30.63%之间,总糖含量在93.19~220.26 mg/g之间,黄酮含量在23.43~87.27μg/g之间,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3.23~1579.47μg/g之间,色泽总体均表现为明亮的橙红色,各样品在鲜味、酸味、涩味、咸味等八种风味特征均有响应,气味分析中差异较大的几类化合物为烷烃类、醇类和挥发性硫化物.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到了各指标与主成分的相关程度和贡献程度,确立了枸杞原浆的品质评价指标,采用概率分级建立了枸杞原浆品质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构建枸杞原浆品质评价标准,获得各枸杞原浆样品的综合得分,为枸杞原浆品质评价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枸杞 原浆 黄酮 类胡萝卜素 风味 评价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加工废水灌溉农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施肥的响应

土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施肥措施对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灌溉后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7个施肥处理:T1(CK),不施肥;T2,常规施肥;T3,优化施肥(减氮增磷);T4,优化施肥+增氧剂;T5,优化施肥70%+生物有机肥;T6,优化施肥70%+生物有机肥+增氧剂;T7,缓释肥(沃夫特26-10-12),取样并检测土壤养分指标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与灌溉前相比,灌溉后种植前0~20 cm和20~5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激增,分别增加68.65%、70.73%,95.47%、86.41%,434.60%、931.05% 和485.07%、580.31%,收获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均显著下降,且处理间差异显著.灌溉后种植前0~20 cm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分别增加10倍、50倍和1.5倍,微生物总量增加34倍,收获后T1中土壤真菌有所下降,其余施肥处理下土壤真菌显著增加,各施肥处理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显著降低,放线菌显著增加.其中T5、T6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最高,T4真菌最高.两种供试玉米品种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施肥措施下均由高到低为:T6>T5>T7>T3>T4>T2>T1.由此可知,马铃薯淀粉废水灌溉农田具有一定的肥效,且通过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和增氧剂可有效促进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肥效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加工废水 灌溉 土壤肥力 施肥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