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熟鲜食黄肉桃新品种‘金陵黄露’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陵黄露’是以‘99-8-3’(‘霞晖7号’×(‘锦绣’ב黄金蟠桃’))为母本,‘Springbaby’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黄肉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26 g,大果383 g,果皮底色黄色,果面60%以上着红色。果肉黄色,肉质为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含可溶性糖9.5%,可滴定酸0.27%,黏核。树体生长健壮,花蔷薇型,有花粉,萌芽率与成枝力中等。南京地区6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92 d左右。在江苏张家港、盱眙、溧水、徐州等地生长结果良好,适应能力强,一般定植后第2年可开花结果,第5年进入盛果期,丰产性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碳含量对底泥活化原位脱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物碳组合填料为载体,考察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对关镇河底泥活化原位脱氮系统构建时间、脱氮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填料成熟生物膜上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结果显示,组合填料中添加生物碳含量为5%、10%、15%时,脱氮系统的总氮(TN)去除率在处理第7 d、6 d和5 d时均达到80%以上,且运行稳定后其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0%和83%。生物膜上生物量随生物碳含量增加而增加,当生物碳含量为10%时,生物膜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最大,分别为1 g 6.7×104MPN和8.6×105MPN,脱氢酶活性为54.2μg/nmol,而生物碳含量为15%时,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脱氢酶活性分别为1 g 1.9×104MPN、1 g 1.7×105MPN和19.8μg/nmol,表明过高的生物碳含量不利于提高生物膜原位脱氮系统的脱氮效能及微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CID法的萝卜品种快速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基于DNA分子标记的人工绘制植物品种树形鉴别图法(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MCID)对来源于中国各地的20个萝卜品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设计筛选出的4个RAPD随机引物和4次PCR扩增、统计凝胶电泳谱带,并人工绘制品种树形鉴别图,即可将20个萝卜品种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快速区分。
关键词: 萝卜 RAPD 人工绘制植物品种鉴别图法(MCID) 品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调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2014年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江苏省南京市研究了种植密度(7.50万、9.75万和12.00万株·hm~(-2))和缩节胺(DPC)调控(0,52.5和105.0 g·hm~(-2))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以12.00万株·hm~(-2)处理最低,在不同DPC用量水平下以0 g·hm~(-2)处理最低;种植密度与DPC调控存在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处理产量较高,且产量构成中以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对冠层特征影响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和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而中、上部果枝的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处理较高;不同部位果枝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随DPC用量增加而降低,而透光率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大、中部果枝较长及上部果枝夹角小且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和霜前花率。综上,该棉区麦后直播棉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蕾期、开花期和打顶后用量比例为1∶2∶4),有利于改善棉花冠层特征,实现早熟高产。
γ辐照对水和扇贝中大田软海绵酸降解效果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辐照对大田软海绵酸(OA)的降解效果,采用60Co-γ射线辐照降解水溶液和扇贝组织中的OA,基于ELISA法分析辐照剂量、OA初始浓度以及OA所处体系对其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A初始浓度越低、辐照剂量越大,辐照降解率越高。不同体系中辐照降解率的顺序为:水溶液体系的OA>肌肉组织体系的OA>肠道组织体系的OA>胰腺组织体系的OA。研究证实辐照技术可用于去除饮用水中的OA毒素,但去除扇贝等水产品中的OA毒素尚有困难。本研究为OA的去除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干旱及高盐胁迫下的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高盐等胁迫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了挖掘花生耐干旱和高盐胁迫相关基因,并阐释其编码蛋白质间的互作关系,本研究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花生干旱及高盐胁迫下的酵母双杂交文库。结果表明,构建的文库容量为1.26×106CFU,文库滴度达到1.07×108CFU/ml,从随机挑选的16个克隆的PCR结果来看,插入片段大小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500~2 000 bp,重组率为100%。说明该文库具有较高的质量,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筛选工作。
关键词: 花生 干旱 高盐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柠檬烯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英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柠檬烯乳化液以及柠檬烯丙酮溶液对3种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滤纸片扩散试验表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抑菌活性高低为氧氟沙星(阳性对照)>50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5 00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柠檬烯乳化液>5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丙酮(溶剂对照),抑菌圈分别为46.8mm,32.2mm,27.4mm,17.1mm,14.5mm和9.2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活性最高的是阳性对照,其次是5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抑菌圈达30.3 mm;柠檬烯丙酮溶液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具有抑菌圈,但与丙酮的抑菌圈大小相似,而柠檬烯乳化液未表现出抑菌活性,说明柠檬烯对该菌没有抑制作用,溶剂丙酮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试管梯度试验表明,柠檬烯乳化液和柠檬烯丙酮溶液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没有活性,且柠檬烯丙酮溶液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远低于柠檬烯乳化液,说明前者的抑菌活性更好。所选3种食源性病原菌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柠檬烯最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最不敏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MPP增强碳酸氢铵防控辣椒疫病的效果与机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增强氨杀灭土壤病原微生物、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效果,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MPP和(或)碳酸氢铵预处理潮土15 d,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真菌、氨氧化菌、辣椒疫霉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并对辣椒疫病的发病率与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开发新的防控辣椒疫病的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加DMPP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土壤pH、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碳酸氢铵和DMPP配合施用处理土壤15 d,土壤细菌amo A基因拷贝数和辣椒疫霉菌ITS基因拷贝数分别降低34.9%(P>0.05)和93.8%(P<0.05);土壤16S r RNA基因拷贝数比未添加DMPP处理高出54.7%(P<0.05);DMPP对土壤氨氧化古菌amo A基因拷贝数无显著影响。栽植辣椒28 d后,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的辣椒疫霉菌ITS基因拷贝数最低(2.1×10~5 copies·g~(-1)),其次为DMPP(15.4×10~5 copies·g~(-1));对照辣椒根际疫霉数量最高(37.1×10~5 copies·g~(-1)),分别比碳酸氢铵处理、DMPP处理和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高0.4倍、1.4倍和16.8倍。碳酸氢铵或DMPP处理过的土壤栽植辣椒28 d后,对照辣椒疫病发病率最高(95.00%),仅施用碳酸氢铵处理发病率次之(85.00%),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的发病率最低(32.20%),其防治效果达66.11%。辣椒疫病的发生率与土壤电导率、硝态氮含量、疫霉菌数量正相关,与土壤pH、铵态氮含量、细菌及真菌数量负相关。综上,碳酸氢铵和DMPP配合施用降低潮土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加铵态氮而降低硝态氮含量,提高了土壤pH,进而降低土壤疫霉菌数量,因而能有效防控辣椒疫病。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3,4-二甲基吡唑磷酸 碳酸氢铵 辣椒 疫病 氨氧化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表达极耐热木聚糖酶及其酶学性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将海栖热袍菌极耐热木聚糖酶基因xyn B(Gen Bank登录号AY340789)在枯草芽孢杆菌Bs916中进行异源分泌表达,并阐明工程菌分泌重组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克隆极耐热木聚糖酶基因xynB,将其与罗克霉素启动子融合,构建融合质粒载体pXYNB2,将其转化到枯草芽孢杆菌Bs916中,获得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s916/p XYNB2),并对重组芽孢杆菌分泌表达的极耐热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SDS-PAGE法测定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43 000处有明显的蛋白表达条带。重组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 H值为5.0~5.8,重组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大于或等于100℃,重组极耐热木聚糖酶在pH值4.6~7.8比较稳定,重组木聚糖酶的温度稳定性在90℃下保温2 h后残存酶活83%。可见,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s916能有效分泌表达极耐热木聚糖酶,为以后构建多种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其中的协同表达,拓宽其碳源利用范围奠定基础。
关键词: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海栖热袍菌 极耐热木聚糖酶 基因融合 分泌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种光谱指标构建决策树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选取不同光谱指标制定决策树规则,能有效提高决策树分类法提取水稻面积的精度。本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选取30 m空间分辨率HJ1A和16 m空间分辨率GF1多光谱影像,在对不同地物样点像元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地物光谱特征明显的GF影像计算NDVI、EVI、DVI和RVI,并提取影像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利用上述5种光谱指标确定不同地物分类阈值来对两景影像进行决策树分类,进而获取淮安市水稻面积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GF影像地物光谱特征较明显,有利于识别不同地物,可用来确定基于多种光谱指标分类的阈值范围。其中,水稻判别条件为NDVI>0.70,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