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大豆GmNIC1基因克隆及非生物胁迫应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NAD+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物质,NIC(烟酰胺酶)是NAD+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大豆中NIC的功能,以期创制大豆抗逆新品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探究大豆GmNIC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RT-PCR进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大豆GmNIC1基因CDS区长度为243 bp,共编码8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396H666N114O110S3,相对分子质量为8880.52 Da,理论等电位点(pI)为10.18,亲水性平均值和脂肪系数分别为-0.198和97.62,该蛋白的不稳定指数是47.10,它是不存在跨膜结构域的非分泌性亲水蛋白。该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由61.25%的α-螺旋、31.25%的无规则卷曲以及6.25%的β-转角和1.25%的片层构成,且不存在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膜上,其中信号肽位于1~22位氨基酸区域。GmNIC1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6种激素响应元件和4种逆境响应元件,且与GmNIC1的互作蛋白中含有AP2/ERF结构域和Ser/Thr蛋白激酶家族,其具有参与非生物胁迫应答调控的功能。GmNIC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野生大豆(Glycine max)同源蛋白的关系最近。RTPCR检测发现,GmNIC1基因在大豆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同时叶面外施烟酰胺能促进GmNIC1基因的表达,但在非生物胁迫下GmNIC1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大豆GmNIC1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烟酰胺含量的增加能提高烟酰胺酶活性从而促进GmNIC1基因表达,且GmNIC1基因在调控大豆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豆 GmNIC1 生物信息学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精油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60头年龄、体重相近的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精料)和试验组(基础精料+200 g/t植物精油),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预试验7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有所增加(P>0.05),体斜长和胸围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腹泻率降低了 20%,死亡率降低了 7%.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精料中添加植物精油能够增加犊牛平均日增重、体尺指标,增强犊牛免疫系统机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腹泻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犊牛 植物精油 血清指标 腹泻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隶属函数法分析80份玉米自交系萌芽期的抗旱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分在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种子萌芽期缺水会严重影响发芽率,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本研究以80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20%PEG-6000干旱胁迫下,测定各自交系胚芽和胚根长度、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等性状指标,旨在探究干旱胁迫对玉米萌发状况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自交系进行综合性评价。性状变异分析表明,在20%PEG-6000干旱胁迫条件下,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玉米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降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胁迫处理和CK处理中胚芽鲜重和发芽指数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他性状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玉米自交系萌发期抗旱能力强弱,采用萌发抗旱指数及其算得的隶属函数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交系wyx064抗旱能力最强。根据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将80份试验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耐旱材料、第Ⅱ类中度耐旱材料、第Ⅲ类一般敏感材料型和第Ⅳ类旱敏感材料。

关键词: 玉米 萌芽期 抗旱指数 隶属函数值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祖先序列重建增强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热稳定性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现有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热稳定性差的产业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发育指导的大数据挖掘、合理修饰和祖先序列重建策略(ASR),重建了具有不同催化结构域DAEase的祖先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通过重组表达与分子对接筛选出了DAEase A13并进行酶学性质表征,此外,还基于结构分析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DAEase A13热稳定性增强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基于ASR策略所构建的A13 70℃时半衰期可达8.4 h,其热稳定性较野生(WT)酶显著增强,最大转化率为31%,催化活性也略高于WT酶。立体结构模拟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ASR A13中大量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增加维持了高温下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是其热稳定性增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证实了ASR策略可以改造DAEase使其稳定性、活性和混杂性增强,可以为D-阿洛酮糖工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物催化剂。

关键词: 祖先序列重建 D-阿洛酮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热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视角下黑龙江省防返贫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

农业经济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转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需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建立防返贫的长效机制,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脱贫。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减贫现状,针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农村集体经济多数偏弱、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低收入群体依然大量隐形存在等面临的挑战及困难问题,提出了建立黑龙江省防返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即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支持,拓展增收保障机制;及时调整贫困线标准,完善兜底保障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优化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机制;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优化基层治理保障机制。

关键词: 防返贫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长效机制 黑龙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素浓度及花穗整形长度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探究激素浓度及花穗整形长度对黑龙江地区冷棚栽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该地区夏黑花果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在开花前7 d(2023年5月24日),进行花穗整形,分别保留穗尖7、8、9 cm;并用浓度为3、4、5 mg/L的赤霉素(有效成分含量20%)进行拉花处理;盛花期(2023年6月7日)采用25 mg/L的赤霉素进行保果;保果处理后10 d(2023年6月17日)采用30 mg/L赤霉素+2 mg/L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0.1%)、40 mg/L赤霉素+2 mg/L噻苯隆、50 mg/L赤霉素+2 mg/L噻苯隆进行膨大处理.在果实成熟期测定果穗、果实及果实品质相关指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激素及花穗整形综合处理结果均能增加夏黑穗重及单果重,提升果实品质.其中,处理2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及糖酸比分别比对照高5.99%、23.78%、31.07%、32.07%;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低17.33%.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与果实性状密切相关,通过处理调整果实品质应首先考虑对果实大小和穗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开花前7 d,采用保留穗尖7 cm的整形方式,并采用浓度为3 mg/L赤霉素进行拉花处理;盛花期采用25 mg/L的赤霉素进行保果;保果处理后10 d采用30 mg/L赤霉素+2 mg/L噻苯隆进行膨大处理可提升夏黑葡萄的果实品质.

关键词: 葡萄 赤霉素 花穗整形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饲高丹草替代玉米青贮对西门塔尔公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鲜饲高丹草替代玉米青贮对西门塔尔公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粪便微生物区系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16头8月龄、平均体重为(338.5±35.3) kg的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粗饲料为玉米青贮),高丹草组(SS组)饲喂用高丹草替代基础饲粮中55%[干物质(DM)基础]玉米青贮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分为第1~30天和第31~60天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第1~30天,高丹草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第31~60天和第1~60天,高丹草组DMI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第30天,高丹草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提高(P <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极显著提高(P <0.01);第60天,高丹草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提高(P <0.05),血清UN和TBIL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3)2组粪便微生物物种数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高丹草组粪便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粪便髌骨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高丹草组粪便瘤胃球菌科UCG-005和未分类瘤胃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高丹草组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降低0.97元(P<0.05)。综上所述,鲜饲高丹草替代55%玉米青贮饲喂西门塔尔公牛可以显著降低其DMI和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并降低F/G,同时促进机体蛋白质代谢,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关键词: 肉牛 高丹草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粪便微生物区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不同遗传群体的大豆分枝数QTL定位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枝数是大豆重要的农艺性状,与大豆株型结构、产量潜力和适应性密切相关。为挖掘大豆分枝数稳定遗传位点,本研究以多分枝大豆Charleston和主茎型大豆东农594为亲本构建的14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和以主茎型大豆绥农14和多分枝野生大豆ZYD00006为亲本构建的213份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2个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ICIMapping软件中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ICIM)和Win-QTL-Cart 2.5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对2018-2021年两个遗传群体的分枝数表型数据进行QTL分析,对QTL置信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挖掘。共检测到17个与大豆分枝数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其中qBNA2_1和qBNK_1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群体中稳定出现,分布在第8和9号染色体。根据基因注释等信息对两个QTL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并通过qRT-PCR预测Glyma.08G053700、Glyma.08G068200、Glyma.08G082400和Glyma.09G167100为调控分枝数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探明大豆分枝数形成的遗传机制,为大豆理想株型研究提供候选基因与材料支撑。

关键词: 大豆 重组自交系(RIL)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 分枝数 QTL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翻耕深度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在黑龙江哈尔滨稻田开展试验,设置翻耕深度10、20cm和30cm处理,模拟当地3种主要翻耕方式,处理后调查田间发病情况,探讨翻耕深度与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翻耕30 cm处理叶瘟发生率为各处理最低,病菌初侵染末期和再侵染末期分别为18.00%和75.67%;翻耕30 cm处理穗颈瘟发生率为各处理最低,病菌初侵染末期为20.33%;翻耕30 cm处理纹枯病发生率最低,病菌初侵染末期和再侵染末期分别为9.33%和22.00%.结果一致表明,翻耕30 cm所模拟的深翻耕作方式更有利于对稻瘟病和纹枯病的生态防控.

关键词: 翻耕深度 水稻稻瘟病 水稻纹枯病 生态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转化体通用PCR检测体系建立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解决不同转化体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不统一问题,建立通用PCR检测体系,进而提升转化体鉴定效率。【方法】通过收集国内外转基因材料的转化体特异性PCR鉴定方法,比较其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的差异,选择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参数作为通用参数。利用不同玉米转基因材料,验证转化体特异性通用PCR定性检测方法。【结果】建立通用普通PCR扩增体系:总体积25.0 μL、25 mmol/L MgCl2溶液1.5 μL、2.5 mmol/L dNTPs混合溶液2.0 μL、靶标和内参上下游引物终浓度0.4 μmol/L、Taq DNA聚合酶0.025 U/μL、25 mg/L DNA模板2.0 μL,LOD 0.1%;反应条件: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8℃退火30 s,72℃延伸30 s、共进行35次循环、72℃终延伸7 min。通用实时荧光PCR定性鉴定扩增体系:总体积20.0 μL、25 mmol/L MgCl2溶液2.0 μL、dNTPs混合溶液(各2.5 mmol/L)1.6 μL、靶标和内参上下游引物和探针终浓度0.4 μmol/L、Taq DNA聚合酶0.04 U/μL、25 mg/L DNA模板2.5 μL,LOD 0.1%;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5 min、95℃起始变性15 s、60℃退火延伸60 s、40个循环。【结论】不同转化体材料可以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通用PCR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检测。

关键词: 转化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扩增体系 反应条件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