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当阳鱼腥草花叶病病原分子鉴定
《中国瓜菜 》 2024
摘要:明确当阳鱼腥草花叶病致病菌种类,为当阳鱼腥草花叶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采集鱼腥草花叶叶片提取当阳鱼腥草典型病样的总RNA,利用sRNA深度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确定病原菌,利用该病毒外壳蛋白(CP)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所得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以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种类。利用sRNA深度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初步确定鱼腥草花叶病致病菌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878 bp特异性条带,经BLAST比对发现其与已发表的CMV序列高度同源,相似性最高达97.84%。通过CMV病毒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得鱼腥草花叶病病毒属于CMV亚组Ⅱ。引起鱼腥草花叶病的病原属于黄瓜花叶病毒Ⅱ亚组,研究结果为鱼腥草花叶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鱼腥草 黄瓜花叶病毒 sRNA深度测序 RT-PCR


大球盖菇"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对大球盖菇“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包括生产季节、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管理、经济效益分析等。根据当地气候,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在大棚内开展生产。根据当地农业副产物资源选择适宜的栽培料配方,适当添加40%左右的木屑。栽培过程中,铺料厚度不超过15 cm可降低栽培料再次发酵高温烧菌的风险。通过加盖遮阳网等措施调控棚内温度,11月下旬至翌年4月出菇时,优质商品菇的比例和商品价值较高,每667 m2净收益可达7 000元,比传统“冬种春收”模式经济效益提高59.1%。该技术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西瓜新品种江城2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江城2号是以自交系296ACA作母本,以自交系313ACA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西瓜一代杂种。晚熟,植株生长势强,春季露地栽培全生育期约105 d(天),果实发育期约34 d(天)。果实长椭圆形,单果质量6~8 kg,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果皮浅绿色覆绿色宽条纹,平均皮厚1.1 cm,果肉红色,中心可溶性固性物含量12.1%,边部9.0%,剖面美观,纤维少,籽粒数多。适宜湖北省平原地区春季露地种植。


TGFBR2基因rs424578035突变对绵羊季节性繁殖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绵羊四季繁殖性状的关键调控基因及机制,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选择压力检验、蛋白结构和理化性质预测以及荧光定量PCR对绵羊四季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了筛选和初步验证。结果显示:TGFBR2基因的rs424578035突变位点在季节性繁殖和四季繁殖蒙系绵羊群体间受选择,且该突变在2种绵羊群体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该突变将导致TGFβR2蛋白的第24个氨基酸由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可能改变TGFβR2蛋白胞外结构的疏水性和稳定性;相较于rs424578035位点为TC/TT型湖羊,CC型个体下丘脑MMP2、MMP9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卵巢中TIMP2基因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TGFBR2基因的rs424578035突变是诱导绵羊四季繁殖性状形成的候选突变,并可能介导了TGF-β信号通路对下游MMPs基因表达量的调控,最终导致绵羊季节性繁殖性状的消失和繁殖性状形成。
关键词: 绵羊 季节性繁殖 TGFBR2基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TGF-β信号通路


OSA改性板栗淀粉-EGCG-Pickering乳液的制备以及特性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皮克林(Pickering)乳液是一种由固体颗粒代替传统乳化剂形成的新型乳液体系,具有稳定性强、对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等天然优势。以板栗淀粉为主要原料,对其进行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改性,制备OSA改性板栗淀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Pickering乳液,再通过对不同EGCG添加量的乳液进行乳滴粒径、Zeta电位测定、体外模拟消化以及稳定性分析,探究其在各消化阶段的水解程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模拟体外消化结束后,乳液在口腔和胃部的Zeta电位绝对值明显下降,在小肠内则有上升的趋势;稳定性分析表明: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随pH值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在pH6.0时达到最小。综上,通过将OSA改性板栗淀粉-EGCG纳米微粒应用于Pickering乳液,可显著提高EGCG的稳定性。
关键词: 板栗淀粉 OSA改性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体外模拟消化


猪FAM71A基因在各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FAM71A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从而为深入研究FAM71A基因在猪睾丸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采集健康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腰肌及 3 个不同发育阶段(60 日龄、120 日龄、180 日龄)的睾丸组织,Trizol法提取各组织总RNA,通过PCR技术扩增FAM71A基因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RT-qPCR检测猪各组织及 3 个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FAM71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猪FAM71A基因与牛和绵羊亲缘关系最近;猪FAM71A蛋白包含 20 种氨基酸,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为丙氨酸Ala(A)12.6%、丝氨酸Ser(S)10.6%和精氨酸Arg(R)8.9%;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显示,无规则卷曲为FAM71A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组成元件;此外,RT-qPCR检测结果显示,FAM71A基因在猪睾丸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随着年龄增长,FAM71A基因的表达量在猪睾丸组织中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 180 日龄猪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20日龄与60日龄.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FAM71A基因在猪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MK2/3基因及其调控家禽繁殖性状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繁殖性状是家禽的重要生产性状,直接影响家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与繁殖相关的性状受基因表达调控,其中MK2/3基因在调节卵泡闭锁、生长和发育,卵巢黄体形成和消退,以及卵母细胞成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MK2/3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及其对家禽繁殖性状调控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MK2/3基因对家禽繁殖性状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成脂分化中miRNA差异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RNA在成脂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miRNA在猪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前体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对其潜在的调控功能进行分析.通过Small RNA-seq、实时荧光定量PCR、miRanda、RNA hybird等技术和软件,对猪IMF前体细胞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miRNA的表达模式及靶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猪IMF前体细胞诱导 4 d后出现脂滴,在诱导 0 d和 4 d的猪IMF前体细胞中共鉴定到 617 个miRNAs,其中 22 个miRNAs诱导 4 d表达显著上调,27 个miRNAs表达下调;差异miRNAs共预测到 13 869 个靶基因,GO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靶基因主要富集到细胞分泌、细胞分解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此外,对miR-30 家族的ssc-miR-30a-5p和ssc-miR-30c-3p进行定量验证,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揭示了miRNAs在猪IMF前体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潜在调控网络,为研究猪IMF沉积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前期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