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红曲糟ACE抑制肽制备工艺优化及功能评价

福建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研发红曲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 ACE)抑制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以红曲糟为原料制备ACE抑制肽,明确活性肽序列和消化稳定性。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ACE抑制肽制备工艺,以超滤进行分离纯化ACE抑制肽,以质谱分析活性肽的序列结构,并采用模拟胃肠消化分析体外消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红曲糟ACE抑制肽最佳制备工艺为酶添加量6 000 U·g-1、酶解时间90 min、温度45℃、pH值5.7,在此条件下红曲糟蛋白的酶解率为(45.11±0.12)%;蛋白浓度为2.7 mg·mL-1时,ACE抑制率为(60.49±1.70)%;主要由分子量小于3 000 Da的短肽组成。将酶解产物进行超滤,<1 000 Da的组分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0.65±1.51)%;生物活性值≥0.5的潜在生物活性肽占比达48.22%。ACE抑制肽<1 000 Da的组分经模拟胃肠消化后,ACE抑制活性保持率为58.94%。研究利用木瓜蛋白酶制备红曲糟ACE抑制肽,为降血压功能食品配料的开发和酿酒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 红曲糟 ACE抑制肽 结构 消化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茶花花色苷等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特征与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东南园艺 2024

摘要:【目的】为探究不同花色品种山茶花代谢产物的积累和关键基因表达特征,并解析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6种不同花色性状的山茶花花瓣为材料,测定其花色苷、总酚、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产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构建产物积累和基因表达的网络作用关系图。【结果】山茶花深色品种花色苷积累水平高于浅色和白色品种,紫红色品种‘午夜’的花色苷、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达到572.18μg/g、18.93 mg/g和97.29 mg/g;深色和浅色品种总酚含量高于中度着色的品种,红色品种‘赤丹’的含量最高,达到103.13 mg/g,‘午夜’也具有较高的积累水平;定量表达分析显示,不同品种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具有特异性,‘午夜’呈现上游基因(CHS和F3H)高表达,下游基因(F3’H、DFR、ANS和UFGT)低表达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类黄酮和原花青素积累与F3H、ANS、UFGT的表达呈正相关,花色苷的积累与CHS、CHI、F3’H呈正相关,而与F3H、DFR、ANS呈负相关。【结论】山茶花品种‘午夜’具有较高花色苷、总酚、类黄酮和原花青素积累水平,合成通路上、下游基因对花色苷合成积累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而下游基因总体促进类黄酮和原花青素的积累。

关键词: 山茶花 花色苷 类黄酮 代谢产物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性分析

福建稻麦科技 2024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基线和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0株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130株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EC50值为0.028 0~0.280 2μg/mL,均值为0.151 0±0.059 8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服从偏正态分布,未出现明显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作为福建省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基线;药剂驯化获得3株低抗和1株中抗丁香菌酯的抗性突变体,其抗型水平能稳定遗传,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均低于其亲本菌株。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菌 杀菌剂 丁香菌酯 敏感基线 抗性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读:作物抗病虫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洲石斛萜类合成酶基因DkTPS7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萜类合成酶(terpene synthase,TPS)是参与萜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花香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TPS基因在石斛花香气形成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石斛花香气的动态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不同时期澳洲石斛花的香气成分差异;利用RT-PCR技术克隆DkTPS7,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系统检测其亚细胞定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品种、不同花发育时期和日变化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澳洲石斛中共检测到523种香气物质,萜类化合物是该品种香气中最丰富的挥发物。DkTPS7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 797 bp,编码598个氨基酸,含有3个萜类合成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属于TPS-b亚家族;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DkTPS7定位于质体。RT-qPCR结果显示,DkTPS7的表达具有品种特异性,在澳洲石斛中高表达,‘杂交紫花’和麝香品种中几乎不表达;DkTPS7在始花期的澳洲石斛花中的表达量最高,盛花期次之;1 d中,DkTPS7基因表达量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从澳洲石斛花中克隆得到DkTPS7基因,其表达具有品种和时空特异性,且其表达模式与单萜类香气物质的积累趋势一致。

关键词: 石斛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 香气 萜类合成酶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吸引作用及诱集效率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估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吸引作用,为利用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田间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980,10,0.1和0.001 g/L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对黄胸蓟马成虫及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的吸引率,测定980,10和0.1 g/L香叶醇对南方小花蝽和黄胸蓟马成虫吸引作用的时间效应以及吸引率;并进一步在田间大棚条件测定10 g/L香叶醇诱集的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成虫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石蜡油)比,测试的各浓度茉莉酸甲酯对黄胸蓟马成虫和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吸引率差异不显著,980 g/L芳樟醇对黄胸蓟马成虫吸引率显著提高,但测试的各浓度芳樟醇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的吸引率无显著变化;香叶醇纯品(980 g/L)对黄胸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提高,高浓度(10和0.1 g/L)香叶醇对南方小花蝽成虫的吸引率均显著提高,但对南方小花蝽若虫的吸引率变化不显著.不同浓度香叶醇诱集的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且980和10 g/L香叶醇在处理后2 h时诱集的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香叶醇诱集的,并且无论是否被黄胸蓟马成虫为害,980和10 g/L香叶醇处理的青椒苗对南方小花蝽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与对照组(喷洒清水)比,田间大棚喷洒10 g/L香叶醇的处理组在5 h内诱集的黄胸蓟马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但诱集的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显著提高.[结论]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吸引率存在差异,10 g/L香叶醇能够在5 h内有效诱集南方小花蝽成虫,但不显著吸引黄胸蓟马,这些结果为利用香叶醇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黄胸蓟马 南方小花蝽 植物挥发物 吸引作用 诱集 香叶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球盖菇颗粒原种培养基筛选及其应用

东南园艺 2024

摘要:[目的]为筛选适宜的大球盖菇原种培养基,研发菌丝活力强、萌发点多、松散均一的颗粒原种,并确立合适的扩繁透气袋栽培接种量.[方法]以'大球盖菇 8 号'为试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由小米、细木屑、玉米芯、菜籽粕等主要组分的不同培养基的颗粒原种扩繁栽培种效果,对比不同接种量对透气袋栽培种满袋时间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大球盖菇颗粒原种培养基配方为XGM(小米 50%、蔗糖 2%、细木屑 20%、硅藻岩 26%、轻质碳酸钙2%),培养基的碳氮比是 32.5,培养的大球盖菇颗粒原种菌丝生长速度为 2.99 mm/d.颗粒原种XGM扩繁透气袋栽培种最佳接种量为 1.25%,透气袋栽培种平均满袋时间为 13.4 d.[结论]通过研究优化了颗粒原种培养基,初步建立透气袋栽培种生产工艺,为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透气袋栽培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球盖菇 颗粒原种培养基 透气袋栽培种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猪污水多级净化系统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养猪污水处理系统中多级净化池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底泥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污水生物处理多级净化系统,即:狐尾藻(T1)、大薸(T2)、红萍(T3)、泥鳅(T4)、红金鲳(T5)、莲藕(T6)等。经6个月运行之后,测定底泥理化因子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所有净化阶段,底泥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初始处理阶段(T1)较为丰富,而在后续处理池中大幅减少。蓝藻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的相对丰度变化幅度较大。深入分析发现,有机质和总磷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其中有机质含量与Syntrophales目未分类属、Gaiellales菌属和Spirochaeta菌属的丰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反硝化菌Candidatus Competibacter在系统的氮循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因此,可通过筛选和利用这些特定功能菌进行生物强化,提升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率。

关键词: 养猪污水 净化池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等级福州茉莉花茶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较不同等级福州茉莉花茶感官品质、活性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4个等级茉莉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测定其活性成分,对比分析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类组分等含量,并测试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感官评价得分随着等级的降低而降低.等级最高的"银毫"福州茉莉花茶,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等级茉莉花茶(P<0.05),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高于其他3个不同等级等茉莉花茶;4个等级茉莉花茶儿茶素总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4个等级茉莉花茶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差异性显著(P<0.05),体外抗氧化活性随着等级的降低而降低.研究可为茉莉花茶的品质评价和市场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福州茉莉花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