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现状与策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0年高居世界首位,满足了国民30%的动物蛋白需求.水生生物遗传资源是水产优质蛋白有效供给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未来世界应对食物短缺、保障食物安全的有效途径.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直接相关,活体资源、标本资源、组织资源和基因资源是水生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当前,水生生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精准鉴定尚未大规模开展、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保护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成为制约水生生物遗传资源高效开发的瓶颈.该文系统总结了我国水生生物遗传资源基本状况,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凝练了遗传资源保护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提出了加强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发展战略和研究工作,以期为我国水生生物遗传资源强国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多样性;战略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我国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评估及其对渔业统计的启示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21
摘要: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中国水产品产量的主要来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选择投入产出指标,引入综合苗种指标,对2019年31个省份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福建、江苏、湖北、广东、山东、江西和浙江7个省份的水产苗种生产实力较强,其中福建综合苗种指标的主成分得分最高,达到6.238。31个省份水产养殖综合效率均值为0.916,其中19个省份的水产养殖综合效率值大于全国平均值;技术效率均值为0.957,其中20个省份在水产养殖管理和技术投入方面有效;规模效率均值为0.956,11个省份水产养殖规模效率值小于全国平均值。最后,结合现行渔业统计指标特点,建议对水产养殖面积指标和水产苗种指标进行分类统计,以实现其与水产养殖产量指标之间的准确对应关系。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综合效率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综合苗种指标 渔业统计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中国罗非鱼出口价格与美国市场进口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渔业经济 》 2021
摘要:本文利用2016年1月-2019年10月中国冻罗非鱼片出口价格和美国冻罗非鱼片进口价格的月数据构建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深入探讨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价格和美国进口价格两者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冻罗非鱼片出口价格和美国冻罗非鱼片有明显的同向变动关系,两者互为内生变量;中国出口价格对美国进口价格有预测能力,美国进口市场价格对中国出口价格的反应至少需要一个月的反应时间;美国进口价格对中国出口价格没有预测能力;与中国出口市场价格变量相比,美国冻罗非鱼片进口价格受自身扰动的影响更大。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河蟹池塘放养抱仔克氏原螯虾新模式效益高
《科学养鱼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传统的虾蟹混养是通过投放虾苗或原塘留置种虾自繁自育的方式开展的,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弊端。由于早期虾苗价格高、运输成活率低,因此投放虾苗模式的成本高;而原塘留置种虾自繁自育模式又难以准确掌握虾苗的数量,影响精准投喂技术的实施,产量和效益不易掌控,给养殖户带来潜在风险。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两种养殖模式下黑鲷肠道及养殖水体菌群结构特征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池塘流水槽循环水黑鲷养殖模式(IP)和传统池塘黑鲷养殖模式(EP)菌群结构特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2种养殖模式黑鲷肠道和养殖水体中菌群组成结构与功能。结果显示:黑鲷肠道和养殖水体中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其丰度之和为98.32%~99.22%;在属水平上,菌属差异明显,IP模式下黑鲷肠道显著增加的菌属包括鲁杰氏菌属Ruegeria(14.84%)、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14.24%)、Marivita(3.58%)、noranko<sub>PeM15(2.97%)、norankC<sub>KD4-96(2.56%)(P<0.05)(IP>EP);而EP模式下,黑鲷肠道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10.31%)、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10.30%)、Romboutsia(7.37%)、肠球菌属Enterococcus(6.29%)、乳球菌属Lactococcus(5.38%)显著增加(P<0.05)(IP
关键词: 池塘流水槽循环水养殖 黑鲷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肠道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尖裸鲤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进化地位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尖裸鲤(Oxygymnocyypris stewartii)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为其进化生物学、种质标准制定及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方法]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联合驯养的尖裸鲤为试验对象,取其头肾采用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拍照,使用Photoshop和曲线测量工具E-ruler对染色体进行测量和配对,获得染色体核型,并与已报道的19种(或亚种)裂腹鱼亚科鱼类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的数量比进行比对,分析尖裸鲤的进化地位.[结果]尖裸鲤染色体数目为2n=92,核型公式为26m+28sm+20st+18t,臂数(NF)=146,进化地位在裂腹鱼亚科中处于中等水平.[结论]明确了尖裸鲤的染色体核型和进化地位,其特化程度为高度特化等级.
关键词: 尖裸鲤;染色体核型;裂腹鱼亚科;进化地位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渔用氧化剂对水源水和池塘水中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的去除作用
《南方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利用渔用氧化剂去除养殖水体环境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 ARGs)并控制其传播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作为目标抗性基因,选用次氯酸钠(NaClO)、二溴海因(C5H6Br2N2O2)和高锰酸钾(KMnO4) 3种养殖中常用的渔用氧化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目标渔用氧化剂对水源水和池塘水体中ARGs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测试的水源水和池塘水体中的sul1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达到了105和106拷贝·mL-1,而且微生物的细胞内sul1是其主要存在形式;其次,NaClO对各实验组中的sul1均呈现较强的去除效果,C5H6Br2N2O2仅对水源水中细胞内和细胞外的sul1具有较强的去除作用,KMnO4仅对不同水体中的细胞外sul1具有较强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3种目标渔用氧化剂中,NaClO对水源水和池塘水体中ARGs的去除效果最好,科学应用NaClO有利于去除水产养殖水环境中的ARGs,进而防控其在养殖过程中的传播。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渔用氧化剂 次氯酸钠 二溴海因 高锰酸钾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钙离子添加量对未漂洗海鲈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钙离子(Ca2+)能否提高未漂洗海鲈鱼糜的凝胶品质,为海鲈鱼糜生产提供新方法.以海鲈鱼为原料,比较氯化钙(CaCl2)不同添加量(0.01~0.08 M)对采肉后未经漂洗工序直接制成海鲈鱼糜的凝胶强度、质构特性(TPA)、持水力、白度、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并与传统方法制备的海鲈鱼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2+对未漂洗的海鲈鱼糜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CaCl2的添加可显著提高未漂洗海鲈鱼糜凝胶强度、TPA、持水力和白度,使鱼糜组织结构紧密均匀;当CaCl2添加量在0.02 M时,未漂洗的海鲈鱼糜的凝胶特性(凝胶强度7364.21 g·mm、持水力88.93%、硬度421.8 g、弹性10.03 mm、胶着性229.5 g、咀嚼性22.21 mJ、白度86.72)与传统鱼糜品质相近,其效果最好;而当CaCl2添加量达到0.08 M时,Ca2+与鱼肉蛋白过度交联,形成钙桥结构,造成凝胶强度和硬度增加、弹性下降.研究表明,适量添加Ca2+可使海鲈鱼糜不需经过漂洗工序而达到传统漂洗生产鱼糜的品质,这为开发营养流失少、节水、节能的海鲈鱼糜加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草鱼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聚合效果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状相关分子标记聚合效果,本研究选择利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方法获得10个与生长性状相关SNP标记,分别位于草鱼载脂蛋白A-I-1基因(apoA-I-1)、丙酮酸激酶1型(PKL)、羧肽酶A1(CPA1)、柠檬酸合酶(CS)、醛缩酶B(Aldo-B)、生长催乳素α(SLα)和肌球蛋白重链(MYH)基因上.先在24尾雌鱼和24尾雄鱼亲本中对各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挑选1对最有利于不同优势基因型发生聚合的亲鱼构建家系.在7月龄时,对子代进行生长性状测量和各SNP标记的基因型分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含不同优势基因个数的组别生长差异.结果显示,家系子代个体中含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0、1、2、3、4、5、6、7个,对应的个体数量依次为44、67、83、85、44、38、15和6尾,对应的平均体质量依次为129.66、144.45、151.33、153.53、154.77、160.50、167.50和176.67 g,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聚合个数与草鱼生长速度呈正相关.子代中优势基因型的平均数量为2.58,与亲本群体的优势基因型平均数量(1.00)相比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对草鱼生长相关优势基因进行聚合可获得生长性状优良个体,为草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环境DNA——洞穴生物研究中的新技术
《中国岩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洞穴数量多、分布广,洞穴生物资源丰富,传统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效率不高,受特殊环境影响而覆盖范围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洞穴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开展。环境DNA(eDNA)可通过从环境中提取洞穴生物的痕量DNA,利用PCR等技术对其多样性组成、生物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将成为未来中国洞穴生物研究中使用的重要手段。文章对eDNA原理、在洞穴生物研究中的优势、目前取得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评述,同时进一步分析中国开展相关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eDNA在中国洞穴生物研究中的前景。
关键词: 洞穴生物学 DNA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岩溶 洞穴调查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