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遮挡条件下多视角甜椒果实点云三维重构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行表型原位自动化测量,实现甜椒数字化育种和管理,针对原位果实表型测量中的目标遮挡问题,提出一种多视角甜椒果实点云的三维重构方法。通过虚拟叶片的方法,创建增强数据集,建立基于YOLO v5算法的甜椒果实识别模型,实现对不同遮挡程度果实的识别,同时,构建考虑果实位置与遮挡程度的果实表型采集算法,实现多视角的果实三维数据采集。最后,配准甜椒果实三维点云,提取甜椒表型参数,并通过温室甜椒果实表型,对点云重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相较手动测量数据,果实果宽平均相对误差为1.72%,果高平均相对误差为1.60%。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甜椒原位表型点云重构方法,可为遮挡条件下作物表型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可行方法。
关键词: 甜椒 表型 数据增强 遮挡条件 点云三维重构 YOLO v5


基于战略绩效和风险导向审计目标下科研院所审计风险预警与评价模型研究
《经济师 》 2024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和科研院所改革的背景下,科研院所对内部审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战略绩效和风险导向审计视角,构建科研院所审计风险预警与评价模型,梳理科研院所利用大数据技术赋能内部审计机构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升风险应对能力的方式方法,并将审计风险预警与评价模型运用于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工作中,以实现审计全覆盖、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内部审计效用,为科研院所推进内部审计转型提供相关思路.


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林业与环境科学 》 2024
摘要:为摸清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野生鸟类分布、种群特点、活动规律和迁徙规律,2021 年9 月至2022 年8 月,采用样线法对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以广州市从化区为核心的9 个区县)进行4 个季度、为期 1 年的野生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记录鸟类 146 种,隶属于 16目51 科;其中优势物种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和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在居留型组成方面,留鸟占总种数的 65.1%,冬候鸟占 21.9%,夏候鸟占9.6%.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占68.5%,古北界占 21.2%,广布种占 10.3%.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7 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23 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 9 种.从化区和增城区的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其他7 个区县;聚类分析表明,从化区与增城区的鸟类物种相似性更高.
关键词: 野生动物 鸟类 物种多样性 样线法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部标1级优质稻新品种黄丝粤占的选育
《中国稻米 》 2024
摘要: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消费者对稻米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双重背景下,为了培育高产、优质、广适性大品种,笔者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下,通过将传统系谱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运用先进仪器设备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部标(NY/T 83—2017)1级优质稻新品种黄丝粤占。黄丝粤占在不同年度和不同区域试验中表现出株型理想、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稻瘟病、食味品质优异的特性,实现了高产、优质和抗病等优良基因的有效聚合。2023年黄丝粤占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广东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


施氮水平对华南优质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及适宜施用量探讨
《中国稻米 》 2024
摘要:优质稻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影响稻米品质前提下提高稻谷产量。本研究以4个广东丝苗米优质常规稻品种及优质杂交稻品种泰丰优208为供试材料,于2021年早、晚两季在广州同一田块上开展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华南优质稻产量受品种、季节、施氮水平、品种×施氮水平互作效应和季节×品种×施氮水平互作效应等5种因子影响,但米饭食味值仅受品种和施氮水平影响。早季同一施氮水平下品种间稻谷产量有显著差异,但品种间食味值差异不显著;晚季除N0处理外,其他处理品种间稻谷产量有显著差异;食味值仅N3处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早、晚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和0.950;施氮量与食味值则呈极显著负相关,早、晚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和-0.956。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各参试品种既高产又食味优良的适宜施氮量。


钵体苗不同穴距机插对华南优质籼稻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 》 2024
摘要:钵体苗机插能缩短水稻缓苗时间,促进早生快发,提高群体光合能力,增加生物量和稻谷产量。然而,钵体苗不同穴距机插对华南优质籼稻群体指标和稻谷产量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杂交籼稻品种泰丰优208和常规籼稻品种南晶香占为材料,设置4种穴距处理(A1处理穴距12.4 cm、A2处理穴距14.5 cm、A3处理穴距17.9 cm和A4处理穴距20.7 cm),研究钵体苗不同栽插穴距处理对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穴距的缩小,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生物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农户传统穴距17.9 cm(A3处理)相比,A1处理在分蘖中期、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的分蘖数分别增加36.2%~38.7%、 37.3%~42.4%和21.5%~36.9%;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30.8%~55.9%、16.4%~41.0%和37.7%~53.1%;生物量分别增加32.0%~38.6%、20.1%~34.2%和37.1%~59.0%。分蘖中期到幼穗分化始期和幼穗分化始期到抽穗期的光合势分别增加17.9%~49.2%和28.1%~49.2%。稻谷产量与抽穗期分蘖数、幼穗分化始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分蘖中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光合势、成熟期生物量和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华南双季稻区,钵体苗机插适当增加栽插密度能提高水稻前期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生物量,保持后期群体指标优势,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关键词: 优质籼稻 钵体苗 机插秧 栽插密度 穴距 稻谷产量


6种富含α-亚麻酸食用油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消化特征研究进展
《中国油脂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α-亚麻酸(AL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具有多重作用。旨在确定ALA在食用油脂中的物质基础与其功能的构效关系,实现精准的膳食脂质营养,对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情况、甘油三酯分子构成、脂质伴随物和消化特性等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ALA,其中:紫苏籽油、亚麻籽油和牡丹籽油的ALA含量较高;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蚕蛹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2位,牡丹籽油和火麻仁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1,3位;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脂质伴随物主要为维生素E和甾醇,其中沙棘籽油的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均高于其余5种食用油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消化程度和消化速率均低于非富含ALA食用油脂。
关键词: α-亚麻酸 食用油脂 脂肪酸 分子结构 脂质伴随物 消化特征


香蕉主要栽培类型的分类及其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香蕉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为开展育种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遗传信息。该文更新了与栽培香蕉关系密切的芭蕉属内各野生种质的分类,对全球常见的栽培类型及其品种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包含7个基因组类型在内的18个栽培类群。同时,对常见栽培类群(AAA、AAB、ABB、AB)的起源及演化,特别是近期A基因组的祖先种溯源等方面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展望。该文系统性地总结香蕉栽培品种的起源及演化等方面的科研进展,可为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指导香蕉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1985-2019年中国苔藓产业专利布局与趋势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目的]从专利角度对中国苔藓产业进行了技术层面分析,以期为中国苔藓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佰腾大数据开放平台为数据源,以我国苔藓产业相关的1830项专利为研究对象,对专利申请趋势、区域分布、权利人及主要技术主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核心产业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预测.[结果]明确了中国苔藓产业自2012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创新技术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中药成分、有机肥料、建筑材料、生态治理等方面;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是主要技术创新区域.[结论]今后应研发出苔藓应用新产品,加强苔藓产业链上中游的技术研发,加强苔藓基础研究与应用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