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药害及其安全剂解毒作用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精异丙甲草胺在小麦田的应用技术,室内研究了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的安全性,对安全剂进行筛选,并对安全剂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及温度的下降而上升。对4种安全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解草酮0.5、5g/kg种子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的药害,解草啶、二氯丙烯胺、苯叉酰胺在低剂量下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精异丙甲草胺药害,但高剂量无缓解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解草酮0.5~4g/kg种子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精异丙甲草胺150~600g/hm2(有效成分含量)造成的小麦药害,缓解率均在20%以上,其中1g/kg解草酮种子处理缓解效果最好,提高小麦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耐药性可达4倍以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解草酮1g/kg种子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出苗期(播后4~6d)GSTs比活力,而GSH含量与对照相当或降低。表明解草酮可能通过提高小麦GSTs活力来增强GSH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轭合代谢作用,而非通过增加GSH含量来提升精异丙甲草胺降解。
关键词: 精异丙甲草胺 小麦 药害 安全剂 解草酮 缓解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氮模式下高产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与氮素利用特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选用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每个品种下设置2个种植密度(6.75,8.25万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0,180,240,300 kg/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水平下,2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氮素利用效率则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2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氮素利用效率则降低。在不同密氮组合下,先玉335的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郑单958。本研究条件下,2个玉米品种在密度为8.25万株/hm~2,施氮量为240 kg/hm~2组合下,均可以同步协调实现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种植密度 氮肥 氮素积累 籽粒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玉米病毒
《植物病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日趋增大,病害的发生对玉米造成极大为害,病毒病对玉米稳产高产已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安徽、山东和辽宁玉米主要种植区病毒病危害较重。为了检测发病玉米的病毒种类,本研究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玉米病毒,明确种类,以期为制定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0多种玉米病毒病(http://en.wikipedia.org),在我国发生并报道的有5种,分别为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甘蓝型油菜化杀制种方法对比试验
《种业导刊 》 2016
摘要:通过试验对两种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不育(化杀)制种方式:父母本隔厢种植(1厢父本、1厢母本)和2行父本、4行母本育苗移栽的化杀制种效果、效益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其优缺点。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省去喷洒化学杂交剂CHA(ChemicalH ybridizing Agent)时遮挡父本的用工费用,有利于人工或机械喷洒化学杂交剂,但都还存在母本种植比例下降而导致的制种效益降低和制种成本相对升高的问题。若能保留父本(父本做常规种),则父母本隔厢种植撒播化杀制种的方式可降低成本,效益较高;2行父本、4行母本育苗移栽方式提高制种纯度的潜力较大,如能与繁殖小麦种相结合,有潜力成为豫南、鄂北传统杂交油菜制种基地较好的化杀制种方法。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杂交制种 化学诱导不育 制种成本 制种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人才资源开发 》 2016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技研发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的科技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研院所作为科技人才聚集的场所,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研发最有力的保障,如何有效提高这些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更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不断促进我国科技的稳健发展,这就需要科研院所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本文首先分析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对相关的激励理论做一定的分析;重点对科研院所对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激励措施做一定的分析,以此对我国科技稳步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例猪瘟感染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的诊断与防治
《今日养猪业 》 2016
摘要:引起仔猪震颤的致病因素较多,给临床诊断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描述了猪瘟感染引起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诊断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仔猪先天性震颤(Piglet congenital tremor),也称仔猪先天性震颤综合征,国内一般称为"仔猪抖抖病",表现为新出生仔猪的全身肌肉痉挛性抖动,如跳舞一般,也有猪只不能站立,后肢呈八字腿状,像蛙坐一般。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分离应用于花生根中白藜芦醇初级纯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花生根中白藜芦醇资源,将膜分离应用于花生根提取液中白藜芦醇的初级纯化,以膜通量和膜渗透性、白藜芦醇和水溶性糖截留率为评价指标,考察由超滤和纳滤组成膜分离系统的工艺参数与影响因素。结果如下:超滤膜UE030和纳滤膜NF4适宜于花生根提取液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提取液p H会显著影响纳滤膜对白藜芦醇的截留能力;操作压力会显著影响纳滤膜通量和渗透性,但对白藜芦醇和水溶性糖的截留率无显著影响;最佳膜分离工艺为花生根提取液经过1 MPa、400 r/min、UE030超滤后,透过液调节至p H6.0,采用3 MPa,400 r/min搅拌,NF4纳滤后,水溶性糖浓度从(1.1832±0.0718)mg/m L下降到(0.0475±0.0007)mg/m L,白藜芦醇浓度为(4.4730±0.0129)μg/m L,回收率为55.84%±0.16%。以上结果证明,膜分离可用于白藜芦醇的初级分离纯化,促进从花生根中制备白藜芦醇的工业化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适宜于砂姜黑土农田的周年耕作方式,提升砂姜黑土农田地力及作物产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设置多年定位夏玉米季?冬小麦季免耕?旋耕(对照)、免耕?深耕、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免耕?免耕5种周年耕作方式田间试验,在定位处理的第4个周年研究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养分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与试验开始前相比,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其他处理均增加周年内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免耕?深耕、深松?旋耕、免耕?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周年内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冬小麦开花期和收获期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个周年内对照在20~40 cm土层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均最低。深松?免耕处理增加周年内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深松?免耕、免耕?免耕处理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夏玉米苗期、大口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冬小麦周年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7.67%和10.21%。综上所述,在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能够改善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显著提高周年作物产量,可作为黄淮区砂姜黑土农田相对适宜的周年耕作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