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茄子生长素响应因子SmARF8的克隆与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茄子生长素响应因子新基因,为研究茄子果实形成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茄子ARF家族相应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经序列联配进行与其它物种同源基因的保守域和进化关系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在茄子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将该基因命名为SmARF8,它的cDNA序列全长为3671bp,编码阅读框全长2676bp。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mARF8蛋白拥有核定位序列,蛋白质结构具有ARF家族的N-端DNA结合域,中间脯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富集的非保守调控域,C-末端蛋白互作域。氨基酸与拟南芥的调控单性结实基因ARF8相似性较高,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们聚集在一个分支上,进化关系非常密切。SmARF8基因在幼果中表达最强,在根、茎、叶、花蕾、花朵及成熟果实中表达较强烈。【结论】从茄子中克隆得到一个生长素响应因子家族基因SmARF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瘟检测分级方法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时、可靠的植物病害检测是进行科学的植物喷药作业的基础,也是精确农作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水稻稻瘟病害检测鉴定方法存在着专业知识要求高、花费大、效率低等缺点。文章提出了利用包含绿、红、近红外三波段通道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对水稻叶瘟病进行检测。研究目的是建立能够快速、准确分析稻叶瘟病情的检测模型,实时过滤掉背景噪声、自然枯叶等干扰因素,实现对水稻生长状况进行及时、有效、非破坏性检测。研究表明,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提取水稻叶面及冠层图像信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稻叶瘟病情。通过实验建立的稻叶瘟病情检测分级模型,对于营养生长期的水稻苗瘟的识别准确率为98%,叶瘟的识别准确率为90%,为实施科学的稻叶瘟防治提供了决策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蔬菜中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
《分析化学 》 2009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蔬菜中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的方法。蔬菜样品匀浆后经甲醇-水提取,取适量酸化后提取液经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液用氮气吹干,残留物用5 mL流动相定容。采用亲水作用色谱(Hilic)分离,在电喷雾-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基质校正曲线计算,添加浓度为0.04和0.20 mg/kg时,灭蝇胺的回收率为84.2%~10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5%~10.7%;三聚氰胺的回收率为72.5%~97.1%;RSD为4.3%~10.8%;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定量限分别为0.01和0.005 mg/kg。利用本方法检测了多种蔬菜样品中灭蝇胺、三聚氰胺的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SuSy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结构、进化和表达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山药蔗糖合成酶(SuSy,EC 2.4.1.13)基因家族的成员及其功能。【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大薯(Dioscorea alata)地下块茎中分离到1个SuSy基因(DaSuSy1)全长cDNA序列,并用DANSTAR和Clastal W等软件分析该序列的结构特征和分子进化,采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对该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分析。【结果】DaSuSy1全长cDNA序列大小为2673bp,其中最大开放阅读框(ORF)、5'端和3'端的非翻译区分别含有2445bp、7bp和221bp,而且3'端的非翻译区含1个24nt的Poly(A+)尾;最大ORF可编码8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2.76kD,等电点为6.42,含有蔗糖合成酶和葡糖基转移酶两个保守功能域及两个磷酸化位点,即N端的Ser10和C端的SNLDRRET781 RR(Ser774~Thr781)。该基因在全长cDNA序列、编码区cDNA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水平上与GenBank中所选已知物种SuSy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45.3%~71.3%、45.8%~74.8%和50%~84.7%,与禾本科植物SuSy基因家族中一些成员亲缘关系最近。DaSuSy1在非光合器官中表达,其中地下块茎表达最为强烈,而且从块茎形成初前期开始表达一直增强至盛中期,此后逐渐减弱。【结论】DaSuSy1是山药SuSy基因家族成员,归为单子叶植物SuSy基因的组别,仅在非光合器官中表达编码负责蔗糖-淀粉转化功能的SuSy同工型。
关键词: 大薯(Dioscorea alata) 蔗糖合成酶 基因克隆 结构特征 分子进化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种间杂交及杂种F_1的胚培养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杨梅属的杨梅种和矮杨梅种之间进行了人工远缘杂交,然后对其杂交F1代成熟种子作了胚培养研究,并用SSR分子标记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杨梅种和矮杨梅种有着较好的杂交亲和性,以杨梅种为母本、矮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0.5%的种子胚正常发育;以矮杨梅种为母本、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6.5%的种子胚发育正常。用MS添加0.5mg·L-1的6-BA培养基对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2个F1杂交组合以及杨梅品种晚稻杨梅(WD)、迟色(CS)等4份材料的胚培养中,绿苗诱导率分别为85.0%、28.6%、6.9%、0.0。在1/2MS添加0.5mg·L-1IBA的生根培养基中,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F1绿苗的生根率分别为29.2%和33.3%。SSR分子标记对杨梅种(♀)×矮杨梅种(♂)F1的鉴定表明杂交后代为真杂种。研究结果为杨梅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杨梅遗传连锁作图研究的群体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营养对杨梅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4种叶面营养液喷施对东魁杨梅果实品质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果实的纵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硬度和维生素C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果实Ca、Fe、K、灰分质量分数普遍提高,而出汁率略有下降;4种叶面营养处理均能快速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与气孔导度(Gs),且E和Pn均与Gs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喷施叶面营养对叶绿素质量分数影响较小,但6月3日测量的4个处理的Fv/Fm和Yield均高于对照,说明叶面营养提高了PSⅡ反应中心内部的光能转换效率。
关键词: 杨梅 叶面营养 光合作用 果实品质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了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样品,用内标法和色谱-质谱技术对多环芳烃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美国环保总署推荐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均被检出,多环芳烃单体的质量浓度在1.49~87.43ng·g-1之间;其中萘、芴、苊等低分子量芳烃的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高分子量芳烃的质量浓度相对较高,苯并[ghi]苝的质量浓度最高。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总浓度超过荷兰政府规定无污染土壤PAHs值的10~40倍;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较,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多环芳烃Ant/(Phe+Ant)、BaA/(Chr+BaA)、Flua/(Pyr+Flua)等参数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烧源,且以机动车尾气为主;BeP/(BeP+BaP)比值偏高,可能与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耐虫特性研究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飞虱是中国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以褐飞虱的耐虫性指数和抗生性指数以及F1代种群繁殖率评价10个水稻品种耐虫特性。结果显示,在水稻三叶期接入8头褐飞虱低龄(1~2龄)若虫为害时,品种间的耐虫性差异明显,汕优63、秀水11、培矮64S/32E、Triveni、UtriRajapan、嘉育948、ASD7等品种的耐虫指数大于抗生性指数,尤其是汕优63品种;而IR64、RathuHeenati品种的耐虫指数明显小于抗生性指数。若用高龄(3~4龄)若虫为害,多数品种的耐虫指数上升。同一品种,成株期的耐虫指数高于苗期。试验进一步表明,当TN1、秀水11稻株枯死时,汕优63、培矮64S/E32、嘉育948、Triveni、UtriRajapan中等受害,ASD7和IR64轻度受害,RathuHeenati无受害症状。从褐飞虱F1代数量来看,汕优63、培矮64S/E32与秀水11、TN1无显著差异,且均高于其他品种;嘉育948、Triveni、UtriRajapan显著高于ASD7,后者又极显著高于IR64和RathuHeenati。这些结果表明,汕优63、秀水11、TN1属感虫品种,无耐虫性和抗生性,培矮64S/E32、Triveni、UtriRajapan属强耐虫性品种,IR64、RathuHeenati属强抗生性品种,ASD7、嘉育948属耐虫性较强、抗生性较弱的品种。说明利用本文的评价方法基本上可以确定水稻品种的耐虫特性,这对耐虫品种的选育以及对褐飞虱可持续治理和保持品种抗性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装对香榧坚果贮藏中的油脂酸败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林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榧坚果为材料,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香榧原料和加工后成品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期了解真空包装对香榧坚果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原料和成品在贮藏过程中均发生油脂的氧化酸败,表现出过氧化值和酸价上升,总酚含量下降。采用真空包装可显著降低香榧成品贮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增加幅度,减轻脂肪的氧化酸败,保持较高的总酚含量,减缓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抑制亚油酸脂质的氧化,相对较好地维持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