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砂岩储集层粒间孔隙保存机制

天然气工业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深埋藏、高温度条件下的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研究在保存机理、适用条件、实验模拟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争议。为了更好地剖析砂岩储层粒间孔隙保存的机理,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砂岩粒间孔隙保存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颗粒包膜发育、孔隙流体超压、与外来盐体有关的热流扰动以及烃类充注等4种因素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并指出了孔隙保存机制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包膜发育能够通过抑制石英增生而保存粒间孔隙,其中绿泥石膜主要集中发育在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环境中,砂岩粒度较粗且绿泥石膜粒表覆盖率较高的储集层易形成优质储层,其抑制石英胶结的效果优于伊利石膜,微晶石英膜则通过无定形硅与玉髓共生的纳米薄层以及微晶石英的集合来共同抑制石英增生;(2)孔隙流体超压主要通过抑制压实和压溶作用而成为浅层砂岩中一种主要的孔隙保存机制;(3)外来盐体的存在可以实现对地温的抑制,以减少砂岩储层的石英增生量,并且盐体较厚、侵位时间较早的砂岩更易保存较多的粒间孔隙;(4)油气充注对孔隙保存的影响程度尚难以定量评价。结论认为:目前对于影响深层砂岩粒间孔隙保存因素的分析预测仍停留在微观观测和实验模拟阶段,区域上的预测识别技术亟待进一步探索;基于孔隙保存机制认识下的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模拟是未来研究攻关的难点和重点。

关键词: 粒间孔隙 保存机制 储集层质量 成岩作用 砂岩储集层 颗粒包膜 孔隙流体超压 外来盐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鲫的生殖方式

水产学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同系繁殖或近缘杂交时,有80%的雌核发育、15%的两性生殖和5%的雄核发育过程。银鲫可产生不减数雌雄配子(或减数后加倍而不减数),雌雄配子排除对方配子而进行雌核发育或雄核发育,雌雄配子均存活且不融合形成嵌合体。伪雌鱼雌核发育和雄鱼雄核发育的后代性比证明,银鲫中具有较多的嵌合体,不排除减数配子融合形成纯合体的可能性。雌银鲫远缘杂交时进行雌核发育产生全雌后代,但是,雌性不稳定性使大约5%的雌鱼逆转为伪雄鱼,可在多代间稳定产生小比例的雄性,不排除雄性和嵌合体不稳定性。银鲫同系繁殖中的两性生殖和雄核发育途径使其雄性比例比雌鱼远缘杂交高10%。雄银鲫远缘杂交时,雌核保留,不减数雄核不同程度丢失染色体而形成非整倍体胚胎,不能存活。也有5%以下的存活个体,为倍性相加的4N杂交个体或恰巧丢失了1套或2套整倍基因组的3N或2N杂交个体和少量的雄核发育个体,可产生2N雌核发育后代。如果存在3N或2N杂交后代,就可以证明2N鲫和3N银鲫间可相互转化而保持基因组高度相似性。

关键词: 银鲫 雌核发育 雄核发育 远缘杂交 嵌合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0 m围网渔船波浪增阻数值模拟

船舶工程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艘50 m围网渔船船模为研究对象,采用STAR-CCM软件计算研究其约束运动模型在静水和迎浪情况下的阻力及相关性能。通过船模试验验证了STAR-CCM对渔船静水运动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对渔船船模约束模型在不同波高、不同波长的波浪中的阻力进行计算和比较,研究了纵倾和升沉情况下渔船在波浪中的阻力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渔船在波浪中的总阻力计算结果随波高和波长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实际航行中波浪增阻会造成约0.5 kn的航速损失。

关键词: 围网渔船 STAR-CCM软件 静水阻力 波浪增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粉中喹噁啉类药物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残留量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鱼粉中5种喹噁啉类药物及其2种主要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乙酸乙酯(1∶1,V∶V)和1 mol·L~(–1)盐酸分步提取,盐酸提取液进一步用乙酸乙酯反萃取,有机相经浓缩后,均用乙腈复溶,用PRiME HLB通过性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样品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经Phenomenex Kinetex C18柱梯度洗脱分离,质谱采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代谢物采用内标法定量,原药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在对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2种代谢产物检测限为2μg·kg~(–1),定量限为5μg·kg~(–1);5种喹噁啉类药物检测限为1~10μg·kg~(–1);定量限为2~20μg·kg~(–1)。在高、中、低3种添加浓度下7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4.4%~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3.2%~10.2%。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能同时测定鱼粉中的喹噁啉类药物及其主要代谢物。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喹噁啉类药物 代谢物 鱼粉 残留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2-11月对新洲水域9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现状进行季节性调查.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浮游植物8门143种: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15%;其次是硅藻门,占29.37%;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和黄藻门分别占12.59%、3.50%、3.50%、2.10%、1.40%和1.40%.浮游植物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和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在14.09*10~4~487.98*10~4个/L之间,平均为63.05*10~4个/L;生物量变化在0.07~1.41 mg/L之间,平均为0.28 mg/L.密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黄湓闸(断面5)水域,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新洲尾(断面7)水域;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董家窑(断面6)水域,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皖河口(断面1)水域.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einer指数(H')变化范围为1.93~3.10,均值为2.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2~3.00,均值为2.21;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2~0.93,均值为0.79.Shannon-Wei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季节变化上无显著性差异.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为轻-中度污染状态,表明新洲水域水质状况良好.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新洲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加工副产物脱腥工艺及其腥味物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一种简单高效的脱腥剂,用于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的腥味脱除.分别考察了紫苏液、香芹液以及白醋对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的脱腥效果,以腥度值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复合脱腥工艺条件,并对脱腥前后的腥性物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表明,三种脱腥剂对腥味均有不同程度的脱除效果,且随着浓度的提高以及浸泡时间的延长,脱腥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最佳复合脱腥工艺条件为:紫苏液7%、香芹液70%、白醋5%、浸泡时间60 min,料液比1∶3,脱腥处理后腥度值仅为0.136,鱼体带有天然的植物香味,且保留了原有的风味.GC-MS结果表明,处理前后主要腥味物质醛类、醇类显著减少,相对含量降幅均达到14%~15%,酮类物质未再检出.

关键词: 罗非鱼 加工副产物 脱腥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略微上升,深麻时快速下降,直至麻醉过度呼吸停止。研究发现,丁香酚质量浓度在30~10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均能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成活率100%。入麻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少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延长,且复苏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具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优点,是其理想的麻醉剂;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质量浓度为30 mg·L~(–1),且入麻后人工操作不宜超过6 min,若追求更快麻醉,丁香酚质量浓度也不宜超过80 mg·L~(–1)。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丁香酚 麻醉 复苏 呼吸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和养殖大黄鱼(Larimchthys crocea)品质特征与差异性探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养殖与野生大黄鱼品质的差异性,与现有主要养殖模式(深水网箱Sl、围网S2、多通框网箱S3、池塘s4和筏式小网箱S5)中大黄鱼的外观、质构、基本营养、脂肪酸、氨基酸、风殊物质和矿物元素等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养殖和野生大黄鱼鳞片紧致、完整,体表光泽,粘液透明,眼球饱满;野生鱼的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剪切力显著高于养殖鱼(p<0.05),养殖鱼间内聚性、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鱼的粗脂肪含量为9.76%,显著小于养殖鱼(10.74%~14.00%)(p<0.05),且其粗蛋白含量为21.02%,显著高于养殖鱼(17.05‰17.35%)(p<0.05);野生和养殖大黄鱼的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而野生鱼的∑(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为12.84%、∑PUFA(n-6)为2.15%和∑PUFA(n-3)为14.22%,均低于养殖鱼;野生鱼的总氨基酸(TAA)含量为14.64%、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为7.40%、半必需氨基酸(SEAA)含量为1.31%和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5.93%,均显著高于养殖鱼(p<0.05);野生和养殖鱼的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含量分别为0.80 μmol/g和0.98~1.03 μmol/g,在所有呈味核苷酸中最高.野生鱼和养殖鱼常量元素含量Ca>K>Na>Mg,微量元素Cu含量最小.野生和养殖鱼Zn:Cu,野生、S1和S2的Zn:Fe,均在合理范围内.本研究可为提升养殖大黄鱼品质和优化养殖模式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模式 外观 质构 营养 滋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鱼卵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种类鱼卵营养组成特征,文章分别测定了大西洋鲑(Salmon solar)、飞鱼(Exocoetidae cypseluru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施氏鲟(A. schrenckii)、俄罗斯鲟(A. gueldenstaedt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鱼卵的基本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结果显示,飞鱼鱼卵水分质量分数(813.1 g·kg~(–1))最高,灰分(16.0 g·kg~(–1))和粗蛋白(133.5 g·kg~(–1))最低;施氏鲟鱼卵粗蛋白(281.5 g·kg~(–1))和粗脂肪(166.3 g·kg~(–1))最高;大西洋鲑卵粗脂肪(54.9 g·kg~(–1))最低。俄罗斯鲟鱼卵总氨基酸(TAA)(276.7 g·kg~(–1))和鲜味氨基酸(DAA,93.1 g·kg~(–1))最高;除色氨酸外,7种鱼卵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TO标准,且必需氨基酸(EAA)与TAA比为41.34%~43.89%。鱼卵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分别为25.83%~35.41%、21.39%~26.65%和41.84%~47.77%,其中EPA+DHA总量高达20.06%~40.59%。鱼卵中常量元素磷(P)和微量元素铁(Fe)、锌(Zn)含量较高。结果表明,7种鱼卵均含有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但从粗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氨基酸评价来看,4种鲟鱼卵的营养价值优于其他3种鱼卵。

关键词: 鱼卵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压缩感知和宽带俞式低通整形滤波器的地震低频信息特征分析与补偿

地球物理学报 201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碳酸盐岩储集层已成为世界石油新发现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别该类储层对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分辨率以及成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地震低频信号缺失的问题出发,首先研究了低频信号缺失对子波、合成地震记录和波阻抗反演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深层碳酸盐岩裂缝储层中弱信号低频缺失的特征.针对低频信号缺失问题,本文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并结合反射系数的稀疏特性,提出了自适应计算L1范数权重因子的方法,同时构建了改进的宽带俞式低通整形滤波器,在不影响地震高频信号的同时对地震弱信号进行低频补偿.结果表明,缺失低频信号,会使子波旁瓣变大,合成记录出现假同相轴,厚层波阻抗反演畸变,深层碳酸盐岩裂缝储层弱信号难以识别;而本文方法有效地补偿了深层碳酸盐岩裂缝储层弱信号10Hz以下的频率成分,使得波组反射特征更加清晰,深层弱信号成像质量得到改善,为进一步有效识别深层碳酸盐岩裂缝储层建立了基础.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低频缺失 压缩感知 自适应L1范数权重因子 宽带俞式低通整形滤波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