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马特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鉴定
《核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重氮化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分别与西马特罗(CIM)偶联作为免疫原或包被原,用BSA-CIM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OVA-CIM包被后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选择高效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小鼠进行抗原超强免疫;取脾细胞应用杂交瘤技术与骨髓瘤细胞建立分泌CIM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IM mAb,对CIM mAb的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免疫的6只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0-3;融合后筛选出3B11-H4、2A11-G11和4F5-F11共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其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分别为1∶800、1∶1600和1∶1600,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106、1∶1.02×107和1∶2.56×107,3B11-H4株对CIM的IC50为0.40ng/ml,与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其他β2激动剂交叉反应性小于0.2%。本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抗CIM mAb,为CIM残留ELISA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麦新品种花培8号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花培8号是用复交组合(9824H-1-2/郑州91138∥郑州91138)F1代选择单株后经花药培养选育而成,于2009年通过审定。该品种在多年多点区试和生产示范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应该借鉴国外转基因大豆发展经验,立足已有的技术、人才和材料储备,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法律、政策下,完善和健全我国转基因大豆技术及其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我国转基因大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该文概述我国转基因大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闭囊壳在侵染循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陕西省和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越夏期间场院麦秸垛中闭囊壳发育、存活情况及场院附近自生麦苗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闭囊壳保湿培养7~8 d后,子囊孢子形成达到高峰;自生麦苗发病率与闭囊壳存活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闭囊壳存活率与海拔高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采自海拔500~900 m的闭囊壳有较高的存活率,海拔超过1 000 m的存活率较低或为零。此结果说明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闭囊壳可能是通过侵染自生麦苗在侵染循环中起作用。
喹乙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的鉴定
《核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质谱法鉴定合成喹乙醇-半琥珀酸酯(OLA-HS),紫外法及凝胶电泳法鉴定全抗原OLA-BSA和OLA-OVA后,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喹乙醇单克隆抗体(OLA mAb),对其效价、亲和力、敏感性、特异性及亚型进行鉴定,并通过体内诱生腹水法进行大量制备。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OLA-HS,且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筛选出的5株杂交瘤细胞单抗同种型均为IgG1,细胞培养上清间接ELISA效价在1∶3.0×102~1∶1.28×103之间,用4E12细胞株制作的腹水效价为1∶5.12×105。OLAmAb亲和常数Ka为3.75×1010L/mol,对OLA的IC50为1.51ng/ml,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OLA mAb,可用于动物性食品中OLA残留检测的免疫学试验。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普遍采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HPLC)进行测定,研究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测定蔬菜中7种常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进行比较。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是经典方法,重现性好,但是检测周期长,衍生试剂价格昂贵且稳定性差;LC-MS/MS法保留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实验过程快,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氨基甲酸酯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比较


施氮量对杂交棉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和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氮0,75,150,225,300和375 kg.hm-2对杂交棉豫杂37号在不同生育阶段其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后期干物质与氮、磷、钾的积累量及积累比例.就产量水平看,本试验以施氮量300kg.hm-2的子棉产量最高,比施氮量225 kg.hm-2的增产1.66%,但增产不显著;而施氮量达375 kg.hm-2,其子棉产量比300 kg.hm-2的减产3.92%、比225 kg.hm-2减产2.23%.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明显下降,而磷和钾的利用提高.就纤维品质指标看,施氮可以提高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而施氮处理间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差别不大,以225 kg.hm-2处理的纤维比强度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