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红菜薹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2010-2011年在湖北省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utilis Tsen et Lee)栽培中发现一种新病害,并从该红菜薹新病害发病叶片分离得到了病原菌hctyk1,观察该病原菌的孢子形态,分析了病原菌的ITS序列,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Fr.)Keissler],病原菌r DNA-ITS区序列已在Gen Bank上登录(登录号:JQ885954)。该菌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50℃;适宜pH为8;在供试的几种碳源、氮源中,最适的碳源是葡萄糖,最适的氮源是酵母浸出液。
关键词: 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utilis Tsen et Lee) 新病害 ITS序列 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双孢菇预煮液酶解工艺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以游离α-氨基氮为指标,对比了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对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预煮液的酶解效果,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中性蛋白酶的酶解工艺。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酶解效果优于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其最优工艺为添加量0.41%,p H 6.5,55℃酶解2.95 h,在此条件下,游离α-氨基氮为419.6 mg/L。
关键词: 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 预煮液 酶解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8%棉隆微粒剂对生姜根结线虫和茎腐病防治效果评价
《湖北植保 》 2016
摘要:生姜癞皮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茎基腐病是生姜生产上重要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湖北省武陵山区生姜产区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土壤处理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化学熏蒸是土壤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目前生姜土传病害主要的防治方法~([1])。生产中常用氯化苦土壤熏蒸来防治生姜土传病害,但因氯化苦对施药器械和装备要求更高,推广存在困难,本试验选用98%棉隆微粒剂对生姜根结线虫和茎腐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须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及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须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为了充分利用与开发玉米须资源,采用闪式提取法对玉米须中的黄酮进行提取。在料液比1:50,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6 min,提取电压40 V的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为3.83 mg/g。在此基础上对玉米须提取物进行了抑菌实验,采用牛津杯法和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研究了玉米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和酿酒酵母的抑菌活性。并探究了不同的温度和p H对玉米须黄酮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酿酒酵母无抑制作用。玉米须黄酮在低浓度(1 mg/m 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10.00 mm;在高浓度(5 mg/m L)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29.00 mm。且不同的温度和p H均会对玉米须黄酮的抑菌活性产生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鲈鱼半成品辐照灭菌剂量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鲈鱼半成品辐照杀菌的最适剂量,以鲈鱼半成品为研究对象,采用0.00~8.74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灭菌,考察辐照剂量对菌落总数、色度值、pH值、持水力、剪切力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3.25kGy后鲈鱼半成品菌落总数降至10CFU/g;菌落总数在D10值为1.54kGy时降至250CFU/g,D值为3.64kGy时降至10CFU/g,满足灭菌要求,且与实际辐照灭菌剂量(3.25kGy)相当。1.55~4.78kGy可控制pH值的上升;1.55~7.57kGy辐照剂量对持水力、色泽及剪切力影响较小。挥发性成分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较小的辐照剂量(3.25kGy)有利于减少苯类、烷类等挥发性成分的产生。故使用辐照剂量范围3.25~4.78kGy的(60)~Co-γ射线对鲈鱼进行处理,可达到灭菌目的。
关键词: 鲈鱼 灭菌 (60)~Co-γ辐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非粮饲料资源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养殖与饲料 》 2016
摘要: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加大力度开发和利用非粮饲料资源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趋势,也是保障粮食安全最有效的途径。湖北省非粮饲料资源十分丰富,本文综述了菜籽粕、油菜籽、饲用油菜、苎麻、藕渣和食用菌菌糠等湖北省优势地方非粮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进展,并对湖北地区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 蛋鸡产业调研报告
《中国禽业导刊 》 2016
摘要:武陵山区位于华中腹地,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为贯彻落实14个特困连片地区扶贫工作,根据农业部科教司要求和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湖北省武陵山片区调研小组及时采取行动,到湖北武陵山片区恩施市、来凤县、利川市、长阳县等4个县市进行走访调研.参加调研的专家广泛听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户)等的意见,调查当地蛋鸡产业基本情况、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掌握产业发展动态,针对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提出产业扶贫的技术帮扶措施建议.
关键词: 产业技术 武陵山 湖北省 调研 蛋鸡 政府主管部门 扶贫工作 技术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糊数学法评价甲基溴及其替代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CSTPCD
摘要:为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探讨了甲基溴及其替代技术在土壤熏蒸过程中的各项因素,构建了作物产量、作物品质、病虫害防治效果、技术安全、操作过程、环境影响、应用时长和投入成本8个指标集,并划分了模糊评判集,综合评估了生姜、草莓作物甲基溴及其替代技术。生姜作物综合评估结果为甲基溴(83.61)>氯化苦(79.06)>棉隆(78.03)>威百亩(69.07),草莓作物综合评估结果为甲基溴(69.13)>氯化苦(64.60)>棉隆(56.80)。各单项指标评价结果表明,甲基溴在作物产量、作物品质、防治效果以及应用时长等4个指标上均高于各项替代技术,但由于自身毒性、对臭氧层物质消耗以及受生产管控等因素的影响,在其余指标上低于替代技术;氯化苦在作物产量、作物品质和病虫害防治效果等6项指标上均高于其他替代技术,但由于为剧毒农药,而在技术安全和操作过程2项指标上低于其余替代技术。以上结果表明,生姜作物和草莓作物主流替代技术的消毒效果并不具备甲基溴的广谱性,当前最佳替代技术为氯化苦。
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验证联普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比较单施有机肥、单施土壤调理剂及两者配施对苋菜、辣椒、萝卜光合作用效率(以SPAD值衡量)、产量、维生素C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处理蔬菜产量为单施化肥处理的96%~122%,且提高了蔬菜维生素C含量及土壤肥力;单施土壤调理剂处理蔬菜产量为单施化肥处理的92%~109%,维生素C含量高于有机肥处理;在所有处理中,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处理蔬菜产量最高,且在辣椒中维生素C含量和SPAD值最高。综上所述,有机肥配合土壤调理剂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最好,单施有机肥次之,单施土壤调理剂效果较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