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丹顶鹤感染前殖吸虫的种类鉴定及其ITS序列分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鉴定丹顶鹤感染前殖吸虫的种类并分析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方法 从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泄殖腔采集前殖吸虫,PCR扩增前殖吸虫ITS序列并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进行BLAST比对。采用基因重复序列计算器查找重复序列,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MEGA7.0、ClustalX和Paup软件进行序列对齐,采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在丹顶鹤体内共采集到5条前殖吸虫,PCR扩增共获得5条ITS序列,其中3条长1 240 bp (GenBank登录号:PQ634967,PQ634968,PQ634969),与楔形前殖吸虫(Prosthogonimuscuneatus)(GenBank登录号:OQ344776)的序列相似性为98.2%,鉴定为楔形前殖吸虫;2条长为1 183 bp (GenBank登录号:PP956934,PP956935),与透明前殖吸虫(P.pellucidus)(GenBank登录号:KP192732)的序列相似性为97.7%,鉴定为透明前殖吸虫。楔形前殖吸虫和透明前殖吸虫的5.8S和ITS2无重复序列,ITS1则分别有16、17个重复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楔形前殖吸虫先与寄生于乌鸫、绿头鸭的楔形前殖吸虫(捷克)聚为一个小分支,再与本研究中的透明前殖吸虫聚为一个分支。结论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体感染的前殖吸虫为楔形前殖吸虫和透明前殖吸虫,其ITS1分别有16、17个重复序列。楔形前殖吸虫和透明前殖吸虫与来自捷克的楔形前殖吸虫的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楔形前殖吸虫 透明前殖吸虫 内转录间隔区序列 丹顶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PR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类过氧化物酶(classⅢperoxidases, PRXs)家族是高等植物特有的基因家族,广泛参与过氧化氢、酚类化合物和活性氧的催化过程。迄今为止,在玉米(Zea mays)全基因组水平对PRX基因家族的研究仍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玉米全基因组水平对PRX基因家族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其在不同组织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玉米的90个ZmPRX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其中有12个基因组成了6个片段复制事件,15个基因组成了6个串联复制事件。系统进化分析可将该家族基因分为8个分支,同一分支的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在ZmPRX基因启动子区分布有激素响应、胁迫应答、生长发育、光响应以及通用元件等5大类元件。表达模式分析发现,ZmPRX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表达被显著诱导。此外,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耐旱性较强的自交系54358中的ZmPRX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提示该品种在抵抗干旱胁迫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玉米PRX基因的功能特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玉米 PRX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李种质资源的抗寒力测定

北方园艺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黑龙江省45个李种质资源的一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测定枝条在不同低温下的相对电导率,并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研究了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处理对45个李种质资源抗寒性的影响,以期对李种质资源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为李抗寒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拟合方程R2均接近0.9,拟合精确度较高,结果可靠。相关系数为-0.986~-0.878,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对电导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45个资源的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度范围在-44.31~-29.88℃,抗寒能力差别较大,其中引进资源‘麦芽黄’的抗寒能力较差,俄罗斯引进资源‘EJ-36’红李抗寒能力最强。

关键词: 李资源 抗寒力 浸泡法 半致死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替代下盐碱土团聚体速效养分化学计量特征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探究有机替代下盐碱土团聚体速效养分的化学计量特征,为盐碱土改良和施肥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于2021年—2023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科研基地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单施化肥(F)、化肥减量配腐植酸(FA)、化肥减量配生物炭(FB)、化肥减量同时配腐植酸和生物炭(FAB)5个处理。在2023年当季作物收获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速效养分含量,并进一步计算速效养分的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土壤大团聚体(>250μm)含量多少的顺序为FAB>FA>FB>CK>F,微团聚体(<250μm)含量多少的顺序恰好相反,差异显著(P<0.05)。FAB的大团聚体含量达到23.21%,是CK的3.9倍。相比于CK处理,FA、FB和FAB处理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中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FAB的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达到31.51 g/kg、328.53 mg/kg、531.98 mg/kg、423.13 mg/kg,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的2.7倍、2.6倍、20.3倍、20.1倍。FAB的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为9.68 g/kg,与F和FB差异不显著,是CK的1.4倍;FAB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58.53 mg/kg、335.76 mg/kg、320.70 mg/kg,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的2.5倍、15.9倍、1.7倍。FAB的大团聚体碳氮比、碳钾比、氮钾比、磷钾比及微团聚体氮钾比和磷钾比显著升高(P<0.05)。综上,腐植酸与生物炭联合应用、部分替代化肥,有助于促进盐碱土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化,并增加土壤团聚体中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化学计量特征,对盐碱土的肥力提升与养分平衡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盐碱土 土壤团聚体 速效养分 化学计量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限制基础日粮比例补饲水培大麦苗对籽鹅肉品质及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限制不同比例基础日粮补饲水培大麦苗对籽鹅肉品质及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籽鹅(公母各半)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籽鹅饲喂基础日粮,85%限饲组、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籽鹅分别以85%、72.5%和60%的比例饲喂基础日粮,自由采食水培大麦苗。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籽鹅肌肉24 h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籽鹅腿肌甘氨酸含量、胸肌和腿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5%限饲组,胸肌组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85%限饲组(P<0.05)。胸肌中,60%限饲组的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的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5%限饲组(P<0.05)。腿肌中,72.5%限饲组的氨基酸总量(TA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组,72.5%限饲组和60%限饲组的NE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必需氨基酸(EAA)/TAA比值和EAA/NEA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限制基础日粮比例在72.5%时补饲水培大麦苗既能增强籽鹅肌肉保水性,又能提高籽鹅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改善肉质口感风味,但基础日粮比例低于72.5%时可能降低肌肉必需氨基酸占比。

关键词: 籽鹅 水培大麦苗 肉品质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莎豆营养成分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油莎豆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油脂、蛋白质、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矿物质等。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肠道健康、抗炎抑菌、抗氧化、降糖和降血压方面均可发挥一定作用。同时,油莎豆作为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中。文章深入探讨油莎豆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莎豆 营养成分 生物学功能 畜禽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免密苗"技术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免密苗”可有效缓解当前寒地水稻生产成本高、用工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明确“双免密苗”技术对水稻秧苗素质及苗期酶活性的影响,可为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设2个种子类型(G:干种子,Y:芽种)和3个播种量(B1:200 g/盘,B2:250 g/盘,B3:300 g/盘),共6个处理,研究“双免密苗”对水稻出苗率、秧苗素质、α-淀粉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免”G模式提高了水稻苗期的出苗率、成苗率和胚乳残留量;在播种量因素中,2年的出苗率和成苗率B2处理均高于B1处理;胚乳残留量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数B1处理2年均高于B2和B3处理;2年茎基宽均呈B1>B2>B3趋势。种子破胸期、立针期随着播种量的升高α-淀粉酶活性均呈逐渐升高趋势,2.1叶期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B2、B3处理α-淀粉酶活性随着幼苗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

关键词: 水稻 双免 密苗 秧苗素质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挖掘鉴定耐冷基因,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水稻低温冷害最简单、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方法】利用丽江新团黑谷/沈农265衍生的包含144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人工气候室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的包含282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苗期耐冷性QTL定位和互作分析。【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QTL,分别定位于水稻的1、8、10和12号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33%~19.86%。其中,q CTS1、q CTS10和q CTS12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强耐冷亲本丽江新团黑谷,q CTS8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沈农265。主效QTLq CTS12定位在12号染色体的15.98Mb-16.37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396.67 Kb。q CTS1定位在1号染色体的9.20 Mb-9.50 Mb间,物理图谱区间为299.85 kb。q CTS8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26.09Mb-26.15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55.05Kb。q CTS10定位在10号染色体的11.13Mb-11.21Mb间,物理图谱区间为85.82kb。进一步分析发现,除q CTS1-q CTS8之间存在负向互作外,其余QTL间的互作表现为加性效应。【结论】利用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结合包含2818个bin标记的遗传图谱,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QTL,其中3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强耐冷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可为耐冷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同时为阐明水稻苗期耐冷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粳稻 高密度连锁图谱 苗期 耐冷 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斯坦牛及其与安格斯牛杂交后代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

中国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荷斯坦牛及其与安格斯牛杂交后代(安荷F1代)在直线育肥后的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方法】选取荷斯坦阉牛和安荷F1代阉牛各6头,两组试验牛均在2020年6月出生,出生后立即用橡皮筋结扎去势,2月龄时进行断奶,4月龄时开始进行直线育肥,两组试验牛饲粮配方及饲养条件均一致,18月龄进行屠宰。【结果】与荷斯坦阉牛相比,安荷F1代阉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背膘厚以及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排酸失重率极显著降低(P<0.01);屠宰率有增加的趋势(P=0.069)。两组试验牛的高档肉块出品率差异明显,其中,荷斯坦阉牛上脑和眼肉的重量占比显著低于安荷F1代阉牛(P<0.05),使得高档肉块的重量占比也呈现明显的下降(P<0.01);在优质肉块中,荷斯坦阉牛的肩肉重量显著高于安荷F1代阉牛(P<0.05)。肉品质方面,荷斯坦阉牛的剪切力比安荷F1代阉牛低(P<0.05);安荷F1代阉牛辣椒肉和外脊部位肉的肌内脂肪含量比荷斯坦阉牛低(P<0.05);杂交后,牛肉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均发生了改变,各部位的变化程度不相一致,安荷F1代阉牛的大黄瓜条肉的氨基酸含量高,但鲜味氨基酸低,脂肪酸的改变主要集中在饱和脂肪酸C15∶0和C16∶0上,安荷F1代阉牛显著高于荷斯坦阉牛(P<0.05)。【结论】相同饲养条件下直线育肥至18月龄,安荷F1代阉牛的屠宰性能优于荷斯坦阉牛,但肌内脂肪沉积能力低于荷斯坦阉牛。

关键词: 荷斯坦牛 安格斯牛 杂交 阉牛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对籽鹅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对籽鹅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选取60只28日龄籽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青贮组饲喂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后屠宰鹅,测定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计算必需氨基酸评分。结果表明:青贮组籽鹅的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2组蛋氨酸+胱氨酸评分均小于1。说明在籽鹅育成期饲喂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能够显著降低肌肉剪切力,提高肌肉嫩度。

关键词: 籽鹅 青贮玉米混合型颗粒饲粮 肉品质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