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大豆抗尖镰孢根腐病种质资源鉴定

大豆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筛选尖镰孢根腐病的抗性材料,本研究以分离频率高且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孢菌为供试菌株,采用高粱粒接种法对来自美国及国内18个省份的38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大豆尖镰孢根腐病抗性鉴定,通过计算其病情指数筛选具有表型差异的抗性材料,并选取一对具有代表性的抗感品种观察其接菌处理后的植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381份大豆种质资源中,鉴定出高抗种质8份,占品种总数的2.1%,低抗种质297份,占比77.95%,感病种质64份,占比16.8%,高感种质12份,占比3.15%,未发现免疫种质;在79份东北大豆种质资源中包含1份高抗材料,占总资源的0.26%,17份低抗材料,占比18.64%,1份感病材料,占比1.84%,未发现免疫和高感材料;高感种质感病后植株萎蔫且株高明显低于未接菌植株,而高抗种质接菌后株高与未接菌对照无明显差距。此次研究筛选出8份对尖镰孢根腐病表现出高抗性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大豆抗病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为后续抗病机制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尖孢镰孢菌根腐病 抗性鉴定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对糙米营养品质影响及其在米制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糙米发酵可改善其营养结构,提升活性物质生物利用率,提高风味品质,这使得糙米及其加工副产物能够实现高值化利用,其产品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市场。文章总结发酵对糙米营养品质改善作用,包括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和酚类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可利用度,改善老化、质构和消化等特性,提高其加工产品的品质。为更好地拓展微生物发酵在米制食品中的应用,简述发酵在多种米制产品中的前期应用基础、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对产品营养品质的影响,探讨发酵糙米在食品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阐释科学利用微生物发酵提升糙米营养品质和综合利用率的巨大潜力,旨在为糙米发酵相关研究人员及行业未来市场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糙米 微生物发酵 营养品质 食品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稻田稗草HL31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分析

农药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HL31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理。[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探究稗草HL31对氰氟草酯抗性水平以及对其他常用除稗剂的多抗性或交互抗性,并研究非靶标酶抑制剂对抗性的影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靶标酶ACCase基因序列和表达量。[结果]稗草种群HL31对氰氟草酯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4.45;对唑酰草胺、敌稗、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产生不同程度多抗性或交互抗性,对嘧啶肟草醚敏感;对已报道的7个ACCase CT功能区域位点进行对比,抗性种群HL31和敏感种群HL33未发生氨基酸改变;施药后2者之间靶标酶相对基因表达量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450和GST抑制剂显著降低抗性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水平。[结论]稗草种群HL31对氰氟草酯产生高水平抗性,可能与靶标酶过量表达、P450及GST介导的非靶标抗性有关,与靶标酶基因位点突变无关。

关键词: 稗草 氰氟草酯 ACCase 抗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科合304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lncRNA2099互作蛋白的筛选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鉴定新发现的一个长链非编码RNA2099(lncRNA2099)的互作蛋白,试验使用体外培养的猪前脂肪细胞,PCR扩增获得带T7启动子的lncRNA2099体外转录用模板,通过RNA pull down、蛋白质银染及质谱分析的方法对可能与lncRNA2099互作的蛋白进行了筛选与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和体外转录成功获得了带有生物素标记的lncRNA2099和反义链探针,以反义链探针为阴性对照,lncRNA2099在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中共下拉出132个互作蛋白,去掉与阴性对照相同的86个蛋白后,获得46个特异蛋白。根据得分排名,与lncRNA2099互作的蛋白分别是膜联蛋白A2(ANXA2)、肌球蛋白重链2(MYH2)、Y-box结合蛋白(YBX1)和α微管蛋白(α-Tubulin)。说明RNA pull down技术联合质谱分析技术,可鉴定出新发现的lncRNA的互作蛋白。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2099 前脂肪细胞 RNA pull down 质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与高丹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与高丹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将紫花苜蓿和高丹草以1∶1混合青贮,设置5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CK组)无添加剂,T1组、T2组、T3组、T4组分别添加0.5%乙酸、0.5%丙酸、0.5%丙酸+0.5%尿素混合试剂、0.001 7%乳酸菌菌剂。结果表明,T3组的青贮饲料干物质、粗蛋白、乳酸、粗灰分、钾、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T3组的V-Score评分结果为良好,综合价值评价排名第一。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和高丹草混合青贮时添加0.5%丙酸+0.5%尿素,青贮品质较好。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丹草 混合青贮 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型黑麦新品种-科合3008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为害大豆能力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当代、子代种群在大豆上为害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噻虫嗪处理点蜂缘蝽成虫、若虫,构建受噻虫嗪不同浓度胁迫后的当代、子代实验种群,在大豆盛荚期(R4)通过盆栽网罩接虫方式,接入不同浓度噻虫嗪处理点蜂缘蝽当代、子代种群,研究其为害对大豆植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世代同虫态中,各处理种群的为害能力随着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在LC50浓度处理下,当代成虫和若虫处理的大豆产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97倍和1.78倍,子代分别为1.71倍和1.44倍。当代成虫和若虫在对照(LC0)处理下的为害能力分别为LC50浓度处理的2.62倍和3.12倍,子代分别为1.68倍和1.61倍。相同浓度处理,当代为害后的大豆产量均大于子代危害后的产量,当代若虫为害大豆后产量最高,子代成虫为害大豆后产量最低,表明经噻虫嗪处理的点蜂缘蝽子代对大豆产量仍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逐渐降低。子代的为害能力较当代处理均有所升高,当代、子代处理的为害能力表现出随着浓度的升高为害能力下降的趋势。成虫当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63.460-0.484x,成虫子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65.048-0.327x,若虫当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48.211-1.422x+0.0167x2,若虫子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55.068-0.884x+0.00888x2。不同浓度噻虫嗪处理的点蜂缘蝽造成一定程度的大豆产量损失。同浓度处理,点蜂缘蝽子代的为害能力大于当代,当代、子代种群的为害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成虫的为害能力大于若虫且随浓度的增加为害能力下降。试验结果可为合理科学减量使用噻虫嗪田间防治点蜂缘蝽提供依据。

关键词: 点蜂缘蝽 噻虫嗪 大豆 为害能力 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疫霉菌的致病机制及寄主分子响应和防控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sojae)是一种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威胁的病原体,可导致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PRR),该病难以防治,每年可造成重大产量损失。为了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归纳了大豆疫霉菌的致病机制及寄主分子响应,总结了大豆的抗病特性以及目前防治大豆疫霉病菌的策略,主要包括抗性品种选育、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控等,并深入分析不同防治措施的优缺点,进一步探讨了控制PRR的可持续替代方案,为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疫霉病菌 致病机制 寄主分子响应 防控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晚疫病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种植感病品种如果防治不当可能绝产。在病害发生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提早预防是控制该病害发展的重要措施,也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本文综述了晚疫病监测预警的发展、现有的主要监测预警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研究更精确的晚疫病监测预警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监测预警 中心病株 遥感技术 分子技术 信息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