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本研究以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为研究对象,设置8组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 1 区,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2 区,磷酸二铵 10 kg·666.67 n-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3区,磷酸二铵 12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钾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无磷区,尿素5.13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氮区,磷酸钙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空白区.研究轮作条件下氮、磷、钾对黑河43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氮肥施用与株高、底荚高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肥料处理对黑河43籽粒大小及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空白CK与缺氮PK处理区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缺氮PK处理区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合理范围内增施氮肥、磷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的产量,补充钾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抗病性进而提高产量,其中N3P3K处理区2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缺素处理区2年产量结果一致,效应依次:NK>NP>PK;通过相关性聚类热图分析,将黑河43综合农艺性状分成2大类,第Ⅰ类为蛋白与产量构成因子:包含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节数、感病率、蛋白、底荚高、百粒重、株高,相邻性状两两相关性最高,第Ⅱ类为脂肪与密度,脂肪含量与密度显著正相关.将不同肥料处理分成2大类,第Ⅰ类是缺N区,包含空白CK处理区和PK缺氮区,第Ⅱ类是含氮肥区,进一步说明氮肥是黑河43生物量形成的基础,平衡施肥对黑河43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种复合益生菌发酵对玉米-豆粕型饲料的品质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料在不同复合益生菌发酵后品质、营养指标及微生物含量变化,筛选适合玉米-豆粕型饲料发酵最优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复合益生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按照不同菌种、剂量复配,复合益生菌接种量为5%,含水量55%.以不添加复合益生菌剂自然发酵的饲料为对照组,以厌氧发酵21 d的饲料为试验组.试验组分为发酵组A(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2∶2∶1)、发酵组B(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JM3=2∶2∶1)、发酵组C(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2∶2∶1).测定发酵后的饲料品质、营养指标、益生菌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益生菌发酵组饲料颜色差异不大,均为金黄色,气味呈酒香或醇香味.对照组呈黄褐色,玉米面粉味.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益生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降低(P<0.05),其中发酵组C最低,为3.90.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降低,粗蛋白、粗灰分、脂肪、淀粉含量均升高,各项指标均以发酵组C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C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代谢能、净能、增重净能和维持净能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发酵组C饲料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饲料感官性状、营养指标、钙、磷、代谢能、脂肪酸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按照2∶2∶1发酵玉米-豆粕型饲料效果最好.


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是由几种益生菌、发酵剂等共同作用制成的一类饲料,利用益生菌产生的各种酶降低饲料中大分子物质及抗营养因子,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改善饲料的品质、提升饲料的适口性,更利于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可以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殖.因此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在介绍益生菌发酵饲料原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发酵饲料 动物生产 应用进展 饲料品质


奶牛乳房炎乳样产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酸性电解水体外杀菌试验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某奶牛养殖场奶牛临床乳房炎的致病菌及酸性电解水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杀菌效果,本试验采集该奶牛养殖场临床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对乳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后通过革兰氏染色和镜检、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通过体外杀菌试验分析酸性电解水对分离菌株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在Baird-Parker(B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24 h后可见菌落表面光滑,呈灰黑色,无透明圈。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分离菌株呈蓝紫色并排列成葡萄串状,将该分离菌株命名为QSPT2023。分离菌株QSPT2023与葡萄球菌属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产色葡萄球菌OP068076.1的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93%;与产色葡萄球菌OP068076.1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与产色葡萄球菌KJ783397.1、LC317309.1、ON715882.1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的亲缘关系较远;对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氨苄、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卡那霉素、米诺环素、氧氟沙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敏感,对大观霉素、恩诺沙星、罗红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两性霉素B、磺胺嘧啶耐药。小鼠腹腔注射0.2 mL分离菌株菌液5 h后出现紧闭双眼、眼周有渗出物、畏寒抱团等症状,3 d内有死亡小鼠,死亡小鼠剖检后有明显的病理特征。用酸性电解水作用产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菌液5 s后杀菌率为99.21%,作用10 s后杀菌率为99.99%,作用15 s后杀菌率为100%,杀菌效果优于传统消毒剂5%聚维酮碘。说明从奶牛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成功分离到一株产色葡萄球菌,酸性电解水对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关键词: 产色葡萄球菌 奶牛乳房炎 酸性电解水 体外杀菌试验 杀菌率


蓖麻RcNAC100-like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NAM,ATAF1/2,CUC2)基因是胁迫信号转导网络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克隆蓖麻NAC基因,研究其分子特征及表达特性,旨在为研究蓖麻NAC基因的潜在功能提供数据支持。采取RT-PCR技术克隆通篦5号的RcNAC100-like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征,包括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表达模式和转录激活域分析。结果表明,RcNAC100-like基因的cDNA全长1 244 bp,包含1 086 bp的CDS,共推导361个氨基酸,该蛋白质的不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结构较多,是1个亲水的、非分泌性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RcNAC100-like蛋白质与木薯和橡胶树NAC蛋白质的亲缘关系最近,且motif组成及位置高度相似;RcNAC100-like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定位在细胞核;RcNAC100-like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该区域有多个环境响应类元件和生长发育类相关元件;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RcNAC100-like基因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根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另外,该基因能够对不利环境(干旱、盐、冷和ABA胁迫)迅速做出反应并积极地表达,说明RcNAC100-like基因可能是蓖麻对逆境响应的关键基因;转录激活试验结果表明,RcNAC100-like转录因子在酵母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综上,RcNAC100-like基因可能在蓖麻的抗逆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蓖麻 RcNAC100-like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克隆 表达


黑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黑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并筛选优异玉米种质,为地方品种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来自黑龙江省的152个玉米地方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2年大田鉴定,分析其表型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类群划分和表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变异系数为3.48%~31.23%,平均值18.16%,Sha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73~2.08,平均值2.02。三江平原温和半湿润区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较低,但该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综合性状较优良,丰产性好,是优良种质较为集中的区域。12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因子已包含9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73.93%,这些性状可作为黑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鉴定与评价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品种可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Ⅴ综合性状最好,适合作为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根据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表现优异的地方品种20份。


lncRNA2099对猪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标志基因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lncRNA2099对猪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lncRNA2099在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肌和背脂及离体培养的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阶段的表达水平;利用核质分离技术确定lncRNA2099在脂肪细胞中的表达位置;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ncRNA2099,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在脂肪细胞内过表达该lncRNA后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相关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lncRNA2099存在明显组织表达特异性,且在肾脏和背脂中高表达,在背肌中不表达;lncRNA2099在猪前脂肪细胞增殖阶段12 h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分化阶段第2天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核质定位结果表明,lncRNA2099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在脂肪细胞内过表达lncRNA2099后,增殖标志基因P21与成脂分化标志基因LPL表达量极显著升高.lncRNA2099可能作为转录调节因子抑制猪前脂肪细胞增殖、促进成脂分化.
关键词: 猪 lncRNA2099 前脂肪细胞 增殖 成脂分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归芪益母汤防治牛气血两虚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传统中兽药归芪益母汤防治牛气血两虚的物质作用基础和具体作用机制。试验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传统中兽药方剂归芪益母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通过网络药理学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建立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及主要活性成分,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前10信号通路。试验应用Cytoscape 3.8.2软件建立归芪益母汤防治牛气血两虚的主要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前10信号通路网络,应用Autodock 1.5.7软件将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归芪益母汤主要有效活性成分11个,核心靶点16个;通过GO功能分析,共获得117个GO条目,通过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92条信号通路。在主要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前10信号通路网络图中,平均相邻节点数为5.78,网络中心度为0.18;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能均小于-7 kcal/mol。研究表明,传统中兽药归芪益母汤发挥防治牛气血两虚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及多有效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2011-2021年东北春谷区谷子选育品种现状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1-2021年东北春谷区选育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明确该区域谷子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东北春谷区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及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SPSS 23.0软件对东北春谷区2011-2021年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及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的生育期、公顷穗数、株高、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总体评价.[结果]2011-2021年东北春谷区选育的品种在产量上有增加的趋势,但产量潜力提升不显著;登记的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九谷23和九谷25,分别为6 498.00和6 357.00 kg/hm2;与对照品种产量相比,增产幅度最大的品种是豫杂谷1号和豫谷35,分别为12.98%和12.21%;株高低于150 cm的品种有26个,株高低于130 cm的品种有20个;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公顷穗数(X2)、穗长(X4)、单穗粒重(X6)、千粒重(X8)决定了产量91.20%的变异;相关分析表明,公顷穗数、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单穗重和单穗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大.[结论]东北春谷区选育的新品种在产量、株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今后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关联性,培育综合性及各性状之间协调性较强的谷子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