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庆西江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迁地保护区.为了解安庆西江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进而评价西江长江江豚栖息地的生境情况,于2017年夏季对西江河岸带10个断面的植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江河岸带植被中共有维管植物166种,隶属于50科131属,其中藻类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1科1属2种,种子植物48科129属163种,以蝶形花科、菊科、禾本科为优势科,科、属的分布类型较为丰富.对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的结果显示, Shannon-Wiener指数变幅为0.213-0.899,均值为0.629±0.399; Simpson指数变幅为0.135-0.465,均值为0.315±0.204,物种丰富度变化范围在3-14,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西江河岸带植被分布还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特征,两岸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河岸带植被多样性指数较低;自然区域的植物覆盖面积大,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则较高.总体而言,西江河岸带植被物种丰富,覆盖率高,既可以改善水质,又可以为小型定居性鱼类提供良好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对于维持长江江豚迁地种群的栖息和繁衍生境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NA干扰Gas2基因对低温胁迫下罗非鱼肾脏细胞系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低温胁迫下,干扰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2(Gas2)对罗非鱼肾脏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脂质体转染法介导Gas2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及阴性对照短发夹RNA处理罗非鱼肾脏细胞,24 h后,以5℃/d降温速率对转染后的罗非鱼肾脏细胞进行低温胁迫,分别在25、20、15、10℃ 进行细胞采集.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as2基因及P53基因mRNA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开展WST-1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阴性对照组及Gas2干扰组中Gas2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在15℃ 和10℃ 时均显著升高;Gas2干扰组中Gas2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在所有温度下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随着温度降低,阴性对照组及Gas2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但Gas2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低温胁迫下,对照组及Gas2干扰组的细胞增殖率与25℃ 时相比均显著下降;当温度降至15℃ 时,Gas2干扰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罗非鱼肾脏细胞在受低温胁迫时,抑制Gas2基因能够降低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的凋亡率,并增加细胞的增殖.
关键词: 短发夹RNA 罗非鱼 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耳石δ~(13)C和δ~(18)O的黄、渤海秋季小黄鱼补充群体的种群划分
《渔业科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小黄鱼的种群划分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存在争议。以往研究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方法主要有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和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而这些方法在细节的表述方面有各自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了黄、渤海渔业资源调查中92尾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左矢耳石样品中δ~(13)C和δ~(18)O的值,并对每尾小黄鱼耳石δ~(13)C和δ~(18)O的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黄、渤海秋季小黄鱼早期补充群体可划分为4个种群,即渤海黄海北部种群、黄海中部种群、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和黄海南部沿岸种群。其中,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和其他3个种群没有站位交叉现象。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得出渤海黄海北部种群的判别成功率为75.9%,黄海中部种群的判别成功率为80.0%,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判别成功率为81.0%,黄海南部沿岸种群判别成功率为95.5%,总体判别成功率为82.6%。首次将黄海南部种群细分为了黄海南部离岸种群和黄海南部沿岸种群,且2种群之间很少有站位的交叉现象。
关键词: 耳石 δ~(13)C δ~(18)O 小黄鱼 种群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水产品中毒死蜱残留
《色谱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稻田水产品中毒死蜱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由0.2 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1.2 g无水硫酸镁分散萃取净化,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5μm)进行分离,用加热大气压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毒死蜱在0.5~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毒死蜱的加标回收率为86.2%~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3.5%~7.6%(n=6),检出限为0.25μg/kg,定量限为0.5μg/kg.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能够满足稻田水产品中毒死蜱残留的检测需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毒死蜱 稻田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多糖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血清免疫、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枸杞多糖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血清免疫、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7.45±0.06) g的卵形鲳鲹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饲喂枸杞多糖含量为0(对照)、0.05%、0.10%、0.20%、0.40%和0.80%的6种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各组末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2) 0.10%和0.20%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0%、0.20%、0.40%和0.80%组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0.10%组血清补体3和补体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和0.2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0.10%和0.20%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0.05%和对照组(P<0.05)。0.10%、0.20%和0.40%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0.05%和对照组(P<0.05)。0.1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0.05%和对照组(P<0.05)。0.10%和0.2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枸杞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卵形鲳鲹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而促生长的作用不显著。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枸杞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卵形鲳鲹 生长性能 肝脏抗氧化能力 血清免疫指标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网箱养殖点篮子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灰色关联分析
《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选取10月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点篮子鱼183尾,体质量14.8~199.4g,体长8.0~18.7cm,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全长、体长、体宽、体高、眼径、吻长、眼后头长、头长、头高、尾柄高、尾柄长等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点篮子鱼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为0.3962~0.9702,其中,与体质量关联度最高的前3个形态性状为体长、全长和体高,关联度分别为0.9702、0.9693、0.9668,其余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高>体宽>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高>眼后头长>头长>眼径。综上,宜将体长、全长和体高选为间接选育点篮子鱼体质量的形态指标,本研究将为点篮子鱼群体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关键词: 网箱养殖 点篮子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核相关滤波算法的青鳉游泳跟踪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取鱼类游泳行为数据,采用增强的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对青鳉Oryzias latipes游泳轨迹进行跟踪研究,根据当前和之前帧信息训练出多核相关滤波器,然后与新输入帧进行相关性计算,得到的响应值就是预测的跟踪结果,响应值最大处即为跟踪目标位置,用该方法提取出3万帧图像中青鳉游泳位置,绘制青鳉游泳轨迹热力图,并分析不同规格青鳉的游泳领地。结果表明:增强的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能够实时稳定地跟踪青鳉游泳行为,提取的青鳉游泳轨迹与实时记录轨迹高度吻合;试验过程中测试2万帧视频序列,806帧丢失,丢失率4.03%。本研究实现了对青鳉游泳位置定位跟踪,及时显示青鳉的游泳位置、速度和轨迹,对研究青鳉在特定环境下的生活习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A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IU/kg的7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IU/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菌变化规律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优势菌的变化规律,为企鹅珍珠贝养殖过程中恩诺沙星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3个恩诺沙星浓度(0、5和10 mg/L)共9个企鹅珍珠贝肠道样本中的细菌构建16S rRNA文库,再采用Il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门和属水平上比较分析各处理组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从9个企鹅珍珠贝肠道样本中共检测到10个菌门,其优势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共检测到79个菌属,优势菌属主要包括弧菌属(Vibrio)、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嗜冷菌属(Psychrily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疏螺旋体属(Borrelia)、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微拟球藻属(Nannochioropsis-oceanica)、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Thalassotalea、Amphritea、Tenacibaculum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等.不同恩诺沙星浓度处理下,企鹅珍珠贝肠道的优势菌门与菌属种类丰度差异明显.经恩诺沙星处理后,企鹅珍珠贝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下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微拟球藻属、Aquibacter、BD1-7_clade及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此外,弓形杆菌属相对丰度经10 mg/L恩诺沙星处理后显著升高,Psychrobium相对丰度经5 mg/L恩诺沙星处理后显著升高.[结论]经恩诺沙星处理后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度发生明显变化,且肠道微生物中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优势菌群结构比例也发生变化,该变化规律可为企鹅珍珠贝养殖过程中科学使用恩诺沙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恩诺沙星 肠道微生物 菌群结构 多样性 相对丰度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渔业科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中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更是倍受全球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广泛存在,而且,作为人类优质蛋白重要来源的海洋渔业生物也已受到微塑料的污染.因此,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海洋渔业水域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归纳了微塑料对海洋渔业生物的主要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了微塑料沿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及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影响,剖析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微塑料 海洋渔业 食物链 毒性效应 水产品质量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