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产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水产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发新的加工技术势在必行。冻干食品以其优良的营养品质,易流通、贮藏和方便食用,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水产品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前处理工艺(切片处理、超声波处理、浸渍处理、涂膜处理等)、冻干工艺参数(预冻工艺参数、干燥条件等)、品质变化(感官、质构、营养、风味、滋味、复水性)和品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并重点探讨水产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今后的研发趋势,为水产真空冷冻干燥制品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游宜昌—荆州江段鲢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长江中游是其重要栖息地。为研究其种群现状,2016—2017年对长江宜昌—荆州江段鲢开展了周年调查,共采集鲢样品470尾。结果显示,鲢的年龄范围为1~7龄,体长范围为18.2~93.8 cm,优势年龄组为3~5龄(72.7%),优势体长组为40~70 cm (77.2%);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4.0413×10~(-5)L~(2.7546)(R~2=0.9297,n=470),为非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_t=104.7[1-e~(-0.1603(t+0.89))], W_t=14.81[1-e~(-0.1603(t+0.89))]~(2.7546);生长参数为φ=3.2448, L_∞=104.7 cm, W_∞=14.81 kg;鲢生长拐点为5.43龄,拐点体长和体重为L_(tp)=66.6827cm,W_(tp)=4.2753kg。本研究表明长江中游鲢种群年龄结构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生长性能出现衰退,建议加强鲢的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平洋深海细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海洋湖沼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海是指深度在1,000m以下的大洋,从打破深海中没有生命的定论开始,在具有低温、高压、永久黑暗、营养贫乏等特征的深海环境中含有的大量细菌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太平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大洋,人们对其深海细菌的研究从起初的菌种多样性逐步延伸到功能多样性,包括在生态环境中参与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代谢产物的功能应用性研究.深海中丰富的菌种资源不仅被应用到生态环境的防治与保护,同时也是酶制剂和药物来源的巨大宝库.太平洋地区的马里亚纳海沟作为地球的最深处,对此区域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菌种多样性,更能开发新的菌种应用资源.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深度整合目前太平洋深海细菌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水系鳗鲡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于2015—2017年对珠江流域12个站位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及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种群资源量与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量状况、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近3年的调查时间里,共采集到日本鳗鲡41尾,平均年龄为(4.2±1.3)龄,93%的个体未性成熟;采集到花鳗鲡12尾,平均年龄为(4.3±1.0)龄,83%的个体未性成熟.日本鳗鲡在珠江水系最远能分布到红水河的合山江段,其在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与重量百分比均低于百分之一;花鳗鲡最远能分布到西江的石龙江段,其在渔获物中的出现率低于两百分之一.珠江水系鳗鲡野生资源极度匮乏,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同时发现日本鳗鲡空间分布主要受河流分维和河流宽度的影响;花鳗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河流宽度和水深的影响.该研究是珠江水系野生渔业资源长期调查的一部分,研究结果将对鳗鲡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不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群体MHC ⅡA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分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HC ⅡA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在鱼类的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高度多态性.本研究从广东省3个不同养殖地区的91尾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个体中获得了MHC ⅡA的第二外显子区域序列共501条,长度为647~742 bp.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共发现12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三个群体中核苷酸序列变异百分比为34.73%~60.78%,氨基酸变异百分比为68.24%~78.82%,其中惠州群体的变异比例最高(60.78%和78.82%).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析表明:惠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群体间分化指数(Fst)、中性检测(Tajima检测)、平均基因流、平均K2-P遗传距离和AMOVA分析的各项数据表明MHC ⅡA基因的第二外显子区域在3个不同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显著,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本研究发现的MHC ⅡA基因的高度多态性及遗传结果,为尼罗罗非鱼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2017年市售贝类产品中氯霉素的暴露评估
《南方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市售贝类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状况并对该情况进行暴露评估,2015—2017年采集贝类样品共300个,采用液质法进行检测。将结果运用@risk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分析,通过计算膳食摄入量和人群估计暴露量,对所得结果进行暴露边界比(margin of exposure,MOE)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有33个样品有检出,人群平均暴露的MOE值为15 361,按照加拿大卫生部的评价标准,属于中危害水平。高暴露人群的MOE值为5 208,属于中危害水平。2016年有3个样品有检出,人群平均暴露的MOE值为103 627,属于中危害水平。高暴露人群的MOE值为34 722,属于中危害水平。2017年未检出氯霉素,属于无危害水平。
关键词: 水产品质量安全 暴露评估 暴露边界比 氯霉素 @risk 贝类 药物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条鰤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构特征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二代测序、软件拼接获得中国黄海海域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序列全长为16609 bp,碱基组成分别为A(26.68%)、G(17.84%)、C(30.12%)和T(25.36%);共有13条蛋白编码基因, 22个tRNA基因, 2个rRNA基因,除NAD6、trnQ、trnA、trnN、trnC、trnY、trnS、trnE、trnP外,其余基因均在H链上编码.黄条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与蛋白编码基因的A+T含量分别为52.05%和51.085%,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线粒体基因中存在2个散在重复序列,分别位于NAD1基因序列正义链的中游和COX2基因序列反义链的上游.在其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Gly外,均具有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黄条鰤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起止位点与密码子除COX1、NAD5外,均与日本海域出产的黄条鰤(Seriola lalandi)完全吻合,且COX1、NAD5基因皆短于日本黄条鰤;两者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基于18种隶属于13属的鲹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可知小甘鲹(Seriolina nigrofasciata)、黄条鰤、五条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长鳍鰤(Seriola rivoliana)同属一近支,且黄条鰤与五条鰤亲缘关系最近,与小甘鲹进化距离较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鳗弧菌O1/O2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大菱鲆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O1/O2血清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大菱鲆后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以鳗弧菌O1血清型VAM003株和O2血清型VAM007株为抗原制备了福尔马林灭活二价疫苗,将疫苗按照三种剂量(10~7 cells/尾、10~8 cells/尾、10~9 cells/尾)以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大菱鲆,在免疫后3 d、7 d、14 d、30 d、60 d、90 d、120 d、150 d,用血清凝集实验检测了免疫鱼血清的VAM003和VAM007抗体效价,用攻毒实验检测了疫苗的免疫保护率(RPS)。结果显示,在免疫后7 d三个剂量组的大菱鲆均产生了特异抗体,并获得27%~60%的RPS。三个剂量组大菱鲆的O1血清型抗体持续期分别>90 d (10~7 cells/尾组)、>150 d (10~8 cells/尾组)、>150 d (10~9cells/尾组),而三个剂量组大菱鲆的O2血清型抗体持续期均>150 d。三个剂量组的大菱鲆获得的免疫保护持续期均>150 d;以RPS>75%为有效免疫保护,各剂量组大菱鲆抵抗O1血清型病原感染的有效免疫保护期为:14~120d(10~7 cells组)、14~120 d (10~8 cells/尾)、14~150 d (10~9 cells/尾),抵抗O2血清型病原感染的有效免疫保护期为:14~60 d (10~7 cells组)、14~120 d (10~8 cells/尾)、14~120 d (10~9 cells/尾)。研究结果表明鳗弧菌二价灭活疫苗可为大菱鲆提供有效而稳定的免疫保护,获得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为该疫苗的临床中试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鳗弧菌O1/O2血清型二价灭活疫苗 大菱鲆 抗体持续期 免疫保护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多氯联苯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化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氯联苯是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禁止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残留在环境中的多氯联苯,由于其亲脂特性可在生物体内进行生物积累以及在食物链中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并在肝脏中代谢产生羟基多氯联苯、甲磺基多氯联苯、多氯联苯硫酸盐等.代谢产物在水生生物体内会产生与内分泌相关的毒性作用,继而导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范围的持续关注.本文从多氯联苯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毒性效应及机理、多氯联苯生物转化机制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水产品中多氯联苯代谢产物同系物类型、残留水平以及对其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概述.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羟基多氯联苯 甲磺基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硫酸盐 生物转化 毒性作用 水产品质量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