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摊青6 h1、0 h1、4 h和18 h后加工的茶样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摊青茶样中共鉴定出110种成分,其中有壬醛、罗汉柏烯、己酸-4-己烯酯、己酸酐、甜瓜醛、二丁基羟基甲苯、顺-茉莉酮、2,3-二氢-1,1,3-三甲基-3-苯基-1H-茚、3-(2-环戊烯基)-2-甲基-1,1-二苯基-1-丙烯、苯乙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4-联苯基-4-甲基-2(E)-戊烯和吲哚等13种相同成分;摊青14 h后加工的茶样中检测出的香气成分为59种,芳香物质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总数和相对含量最多,分别为38种和66.11%,绿茶香气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S与GIS的贵州省火龙果种植气候区划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贵州火龙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火龙果栽培种植的气象指标,利用贵州省各县主要气象站点46年(1960—2006年)的气象统计资料,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坡度、海拔高度等要素,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火龙果的种植区域。结合RS的图像分类技术,完成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将不适宜火龙果种植的地块屏蔽,将贵州省火龙果种植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3个等级。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和黔北。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8 299.35 hm2,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边沿的低热河谷地带海拔200~400 m处;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16 933.72 hm2,集中分布在红水河谷、南盘江河谷和北盘江河谷地带海拔400~600 m的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分布面积最广,共计22 874.19 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以油研10号(82278 A×942 R)F1为基础,采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并经连续夏繁加代选择,历经5年7代的选育于2003年育成稳定了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86 AB。其芥酸均在1%以下,硫甙20.6~26.8μmol/g,含油量46.6%~49.3%,种子蛋白质23.7%~25.1%。黄籽株率分别平均为98.9%,色级(粒色指数)在3.28~3.58之间,平均色级为3.5。全生育期在210 d左右,不育系株高适中,分枝多,分枝位较低,不育株天然结荚结实好,抗倒性强,在海拨386 m的塘头地区10月上旬播种,密度8 000株/667 m2的情况下,株高186.3 cm,一次分枝高度47.6 cm,一次分技数9.8个,单株有效角586.4角,角长5.3 cm,角粒数18.8粒,千粒重3.6g,单株产量25.1 g。以该不育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NR 168于2006~2009年完成了贵州省预备区试、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益油1号。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三高两低 隐性核不育 黄籽频率 黄籽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沼-粮、菜(果)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贵州种植业、养殖业相配套的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能值分析法对贵州猪-沼-粮、菜(果)规模化养殖场循环农业模式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了分析,对该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单一生猪养殖业相比,该模式的自然资源利用从0增加至2.02%;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8.60和25.12,比单一养殖业提高245.0%和249.37%;环境负载率为0.74,降低了22.10%。猪-沼-粮、菜(果)循环链有利于降低环境压力,提高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喀斯特暖性草丛土壤物理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
《草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空间异质性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采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分析和分形分析研究了贵州喀斯特暖性草丛草地土壤物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孔隙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0~5cm土层,空间异质性尺度为4~15m;15~20cm土层,空间异质性尺度为12~30m;空间异质性程度随尺度变化,上层的土壤空间异质性小于下层。上层土壤孔隙度的空间异质性以空间自相关部分为主,占空间异质性的68.0%,而土壤含水量和容重随机部分的空间异质性相对较大;下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全部是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孔隙度的分维数都较大(大于或接近1.8),说明更小的尺度上生态学过程在各个变量要素空间格局的形成中起控制作用。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物理因子 半方差分析 分形分析 空间异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卷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优异性表现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水稻卷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在生长过程中对光能的利用情况,用全卷叶型水稻材料6G145与平展叶型材料进行杂交和回交,考察后代的卷叶性状遗传及光合性状表现。结果表明:F1的植株表现为平展叶,F2分离为3(平展叶)︰1(全卷叶),并伴有少量剑叶卷的植株,F2植株是全卷叶的F3还是全卷叶,而植株是平展叶的又再次分离为3(平展叶)︰1(全卷叶),剑叶卷的则没有变化;卷叶亲本与全卷叶和平展叶杂交的F2回交所得的BC1植株表现1(平展叶)︰1(全卷叶)。结论:6G145的卷叶性状是隐性性状,其遗传主要是受1对主基因控制,并伴有许多微效基因,卷叶植株的透光率、光饱和点、成穗率、结实率高于平展叶植株,叶片寿命比平展叶植株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春化基因FaVRN1亚细胞定位与差异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羊茅在生长季出现生殖枝,抑制新枝形成,不利于草坪质量及其持久性生长。研究春化基因的分子特征,探索抑制生殖生长的分子育种新途径,对坪用型高羊茅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克隆高羊茅春化基因FaVRN1的基础上,构建高羊茅春化基因FaVRN1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FaVRN1-hGFP,利用基因枪转化法转入洋葱表皮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融合基因的瞬时表达,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春化基因FaVRN1在春化与非春化条件下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FaVRN1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位于细胞核,符合它作为转录因子特性;春化条件下,FaVRN1基因的表达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非春化条件下,FaVRN1基因的表达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FaVRN1基因在春化条件下的表达水平远高于非春化条件,FaVRN1基因的表达受春化条件正调控。
关键词: 高羊茅 春化基因 FaVRN1基因 亚细胞定位 差异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糯668的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糯668是由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于2009年审定的丰糯玉米新品种。为加速黔糯668的推广,本文利用2007年、2008年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2007年平均产量为837.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5%,变异度为8.305 7%,较对照变异度13.025 5%小,7个试验点中6个点增产;2008年平均产量为899.2 kg/667 m2,变异度为8.927 3%,较对照变异度13.103 3%小。黔糯668在2007年的回归系数为0.110 6,综合评价一般,最适宜地区是铜仁、兴仁等为代表的生态区域;2008年的回归系数为1.200 6,综合评价好,最适宜地区是贵阳、毕节、遵义、铜仁、贵定、安顺、兴义等为代表的生态区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黔糯668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