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耐热抗倒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广两优矮93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两优矮93是以两系不育系广仔占S与中籼品种9311的矮秆突变体矮9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秆矮抗倒,米质较优,抗高温性强,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广两优矮93 抗倒 耐热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硒猕猴桃果酒酵母的筛选及鉴定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酵母菌的分离、显微镜观察和WL培养基的筛选,初筛出酵母菌10株。采用猕猴桃果汁发酵法、CO2损失质量比较法、以及生理生化的鉴定,从中复筛出一株发酵能力好、产果香酒香浓郁的菌株Y-41。查阅《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毕赤酵母属,再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对Y-41菌种进行了耐受性检测,结果表明Y-41对葡萄糖、酒精度、p H值具有较高耐受性,可作为富硒猕猴桃果酒发酵专用菌种。

关键词: 富硒猕猴桃 酵母菌 筛选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土培条件下采用模拟盐胁迫的方法,对16个辣椒(Capsicum annum L.)品种在盐胁迫下萌芽期和幼苗期的生长和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所有供试辣椒品种在萌芽期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长、胚根长、苗重和胚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幼苗期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总体表现为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品种表现不同。多元方差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等14个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以隶属函数值为依据的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的辣椒品种分为3类,其中红艳、剑圣1、万家灯火、长虹361、红秀和北研尖椒3号为耐盐性较强的品种,剑圣2、博辣五号、红圣008、剑圣3和苏椒12号为耐盐性中等品种,利剑1、干鲜三号、长虹366、艳红1和艳红2为耐盐性较弱品种。

关键词: 辣椒 盐胁迫 生理响应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基因组上一个Ds切离及其双位点插入行为的分子鉴定

遗传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转座元件Ac/Ds是h AT转座子家族的成员,导入水稻基因组后具有转座活性,尽管转座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它们通常经保守的非复制型"剪切-粘贴"过程转座。研究表明,在Ac编码的转座酶作用下,Ds从原位点切离后常优先重新插入到连锁位点。文章利用TAIL-PCR技术从水稻一个Ds插入突变体及其回复突变体中分离Ds侧翼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Ds在突变体上插入位点、回复突变体内切离足迹和重新插入位点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中Ds从3号染色体切离后,在原插入位点残留了8 bp足迹序列(CATCATGA),引起Ds标记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数目增加,从而影响基因结构。切离后的Ds重新插入回复突变体第2和第6号染色体上,分别编码烟草胺氨基转移酶和衰老相关蛋白的2个基因的编码区。因此,典型的"剪切-粘贴"机制不能完全解释Ds的转座行为,Ds转座存在"剪切-复制-粘贴"的特点。

关键词: 水稻 Ds元件 侧翼序列 切离足迹 转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子粒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研究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子粒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热焓值和胶凝温度受基肥配施影响较小,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受拔节期追氮影响较小。热力学特征参数中,以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变异系数较高。基肥配施处理中,氮磷钾肥均衡配施时各参数较高。随着拔节期追氮量增加,胶凝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先升后降;热焓值、回生值在不追氮或追氮150 kg/hm2时无显著差异,在过量追氮(300 kg/hm2)时前者较低,后者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胶凝温度3个指标两两极显著正相关,且回生值和回生热焓值极显著正相关。6个热力学特征参数可转换为3个独立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7.2%。氮磷钾均衡基施并拔节期适量追氮时子粒热稳定性较好,回生值适中。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基肥配施 热力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个水稻不闭颖突变体(open hull 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颖花的开放与闭合是个复杂的过程,其分子调控路径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水稻品种9311的辐射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份花器官变异突变体,主要表现为突变体小花开放后不闭合,暂命名为不闭颖突变体(open hull 1,oph1(t))。通过对突变体的性状调查、小花解剖观察、遗传分析,发现:突变体开花后,颖壳不闭合,结实率明显降低,其他农艺性状则无显著差异;突变体在开花时浆片与野生型无差异,但开花后一段时间内仍能保持膨胀状态。以oph1(t)/9516的F_2、F_3群体内突变体单株作为定位群体,最终将OPH1基因定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位于标记e55和e8之间,遗传距离为1.29 cM,是一个尚未报道的新基因。

关键词: 水稻 ophl(t)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对杨树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Burkholderia multivorans WS-FJ9对杨树Populus的促生机制,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接菌后的杨树叶片的光合指标及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杨树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及杨树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处理期内,接种WS-FJ9菌株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n和Tr在整个处理期均高于对照,Ci在整个处理期均低于对照,Gs在第30天时低于对照,其后均高于对照。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值均高于对照;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高于对照;杨树实生苗接菌处理150 d后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从光合作用及生物量的角度阐明了WS-FJ9菌株对NL-895杨的促生机制,为生物菌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促生机制 光合参数 荧光参数 叶绿素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品种间杂交F_1代花药培养及后代鉴定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快速获得稳定的粳稻品种间杂交新材料,加强粳稻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对垦育28和南粳44杂交的F1代进行花药培养,并对获得的花培株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倍性及稻瘟病抗性等鉴定。【结果】接种至愈伤诱导培养基5 d后花药开裂,10~15 d可诱导出2~3 mm的黄绿色愈伤组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20 d后即可诱导出绿苗。有1696个花药可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6.5%;在获得的382份花培再生株系中,单倍体、双单倍体、四倍体株系比例分别为27.5%、70.2%和2.3%,不同倍性株系出现株高矮化、不结实、分蘖数明显降低和保卫细胞叶绿体数明显减少等变异。经抗稻瘟病田间鉴定,获得综合性状好且抗或高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材料各3份;其中获得综合性状较好、结实率较高(89.6%~90.1%)、株高显著降低且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材料两份。【结论】利用粳稻品种间杂交F1代进行花药培养,可快速获得稳定的中间材料,是快速创制抗病等新材料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粳稻 杂交F1代 花药培养 倍性 抗稻瘟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对黄瓜育苗基质商品组分的替代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研究水葫芦对商品基质的替代效应,采用风干水葫芦为主要替代原料,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黄瓜穴盘育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干水葫芦替代50%~100%商品基质后,穴盘根坨质量好,散坨率低,幼苗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但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幼苗叶绿素SPAD值低于对照。基质理化性质与出苗率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风干水葫芦复配基质的通气孔隙度、总孔隙度与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0.687*,电导率EC值与出苗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2。100%风干水葫芦处理、风干水葫芦蛭石(75:25)处理的资源利用率高,育苗质量好,是替代草炭复合基质的理想配方。采用水葫芦为原料配制的复合基质,育苗质量好,商品基质替代率可达50%~100%,为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基质 水葫芦 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二氧化碳结合低氧处理对杏鲍菇细胞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高二氧化碳结合低氧处理对杏鲍菇细胞壁成分(蛋白质、多糖、几丁质)、咀嚼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在温度(22±1)℃、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以空气为对照(CK),采用气调(CA,2%O2+30%CO2)对杏鲍菇进行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货架期间CA的咀嚼度显著高于CK。CA可以有效延缓杏鲍菇细胞壁水溶性蛋白质和1 mol/L NaOH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维持了细胞壁总蛋白质含量及细胞壁结构完整。CA有效抑制杏鲍菇多糖含量的下降,其对水溶性多糖、10 mol/L NaOH可溶性多糖分解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此外,CA显著促进了水溶性几丁质、10 mol/L NaOH可溶性几丁质、HCl/1 mol/L NaOH可溶性几丁质的积累,延缓其分解,有效抑制了杏鲍菇细胞壁几丁质含量的下降,有助于维持其硬度及咀嚼度。杏鲍菇超微结构结果也表明,CA保持杏鲍菇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较好地维持杏鲍菇咀嚼度。综上所述,CA通过影响菇体细胞壁的代谢来保持杏鲍菇的食用品质。

关键词: 杏鲍菇 气调 细胞壁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