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MY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传统育种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棉花市场及生产的需求,可以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来加快棉花品种的更新,转录因子为棉花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MYB转录因子家族作为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多种植物中存在,并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行使着多种功能。MYB转录因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模式植物中的功能已经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非模式植物,特别是棉花中的研究仍然较为有限,大多集中在陆地棉中。为进一步了解MYB转录因子,对部分植物及棉花中MYB转录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涵盖了它们的分类依据、结构特点、进化方式以及在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棉花纤维发育和次生代谢等方面的作用,并对目前已知的棉花MYB转录因子的相关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述,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棉花MYB转录因子的了解,为后续研究不同棉种中MYB转录因子以及深入研究它们的功能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新疆南疆小麦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品质特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述新疆南疆小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南疆小麦单产水平提升对策。【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交流等方法,梳理形成南疆小麦产业发展现状。【结果】“十四五”以来新疆小麦年播种面积均保持在113.33×10~4 hm2(1 700×10~4余亩)以上,南疆五地州是新疆小麦主产区,主要以冬小麦种植为主,2021~2023年平均播种面积60×10~4 hm2(900×10~4亩)左右,占全疆小麦播种面积的50%以上;总产330×10~4 t以上,占全疆小麦总产量的50%以上;单产370 kg/667m2以上,略低于全疆小麦平均水平。南疆主栽小麦品种有新冬20号、新冬22号、新冬60号、新冬55号和新冬40号,“十三五”以来新疆南疆共审定小麦新品种14个,育成品种在产量方面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新育成品种早熟性不突出,品质大多属于中筋水平。【结论】南疆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在新疆小麦生产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单产水平低于全疆小麦平均水平。目前南疆小麦主栽品种仍以新冬20号和新冬22号为主,新审定的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尚不大,尚未形成品种的更新换代。


冠菌素对'火焰无核'葡萄内源激素及花色苷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主栽红色葡萄品种‘火焰无核’为试材,于果实转色初期(花后47d)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coronatine,COR)不同浓度溶液进行蘸穗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果皮花色苷、内源激素及花色苷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探明COR促进葡萄果皮花色苷积累,改善果实着色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OR处理均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提高部分时期生长素(IAA)、赤霉素(GA)、茉莉酸(JA)含量和转色后期脱落酸(ABA)含量,以及花色苷合成关键酶PAL、CHS、CHI、F3H、DFR、ANS和UFGT的活性,促进花色苷的合成积累,改善果实着色。其中COR稀释3 000倍处理效果最佳,花后57 d,与对照相比,总糖含量提高了12.34%,总有机酸含量降低了22.40%,固酸比提高了44.70%,花色苷含量提高了56.88%,JA含量提高了80.04%。相关性分析表明,JA含量与大多数时期的花色苷合成关键酶活性呈正相关,JA含量及关键酶活性与花色苷含量基本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果实转色初期外源COR处理主要通过促进果皮JA合成,进而提高花色苷合成关键酶活性,促进果皮花色苷合成,改善着色。
关键词: 葡萄 着色 冠菌素 花色苷 内源激素 花色苷合成关键酶


化肥减量结合大豆绿肥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在不同减施化肥比例下麦后复种大豆绿肥对土壤质量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为大豆绿肥对土壤培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麦后复种大豆绿肥试验为两年的盆栽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仅施氮磷肥)及分别减施6%、12%、18%和24%的氮磷肥(RF6、RF12、RF18和RF24)处理,分析植株干物质及其碳、氮、磷和钾含量及土壤养分和有机碳组分含量。【结果】麦后复种大豆绿肥并还田提高了后季小麦籽粒产量,且CF、RF6和RF1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与2021年相比,2022年CF、RF6和RF12处理籽粒产量提高了32.2%~40.6%(P <0.01);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8.4%~22.0%和49.9%~56.9%,速效钾降低了9.7%~14.2%;土壤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4.4%~14.5%,42.1%~42.8%和204.0%~252.6%(P <0.01)。大豆绿肥还田后RF6处理土壤质量指数显著高于CK和RF24处理(P <0.05),但CF处理与减施化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减施氮磷肥12%的范围内大豆绿肥还田增加了小麦产量、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及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含量随高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奇台县特色杂粮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奇台县特色杂粮发展现状,为特色杂粮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及统计方法汇总数据。【结果】在谷子种植中,选用中早熟、适应性广、抗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如豫谷18、冀谷168、中谷19、金苗K4等,奇台县积极推行深松、精量播种、飞防、GPS导航等技术,机械化、科技水平逐年提高,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杂粮新品种,通过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产量。【结论】奇台县通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模式,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杂粮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式,提高杂粮的附加值。


基于防御酶与代谢组学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 JTB8-2诱导番茄拮抗瓜列当机制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瓜列当是全寄生恶性杂草,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能够有效防除瓜列当,探明其作用机制可以为该菌株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酶活测定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合(UHPLC-MRM-MS/MS)技术,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诱导番茄抗瓜列当机制。【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发酵液处理在番茄移栽后20、30和40 d时,寄生的瓜列当结节数量分别为0.33、0.17和0.33个/株,较NB培养基处理分别减少了50.75%、79.52%和50.75%,较清水对照分别减少了81.67%、96.96%和95.54%。菌株发酵液浇灌番茄植株3、20和30 d后,番茄根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NB培养基处理和清水对照;番茄根系中28种植物激素类代谢物中11种代谢物含量具有差异,菌株JTB8-2处理的番茄根系中细胞分裂素类与生长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清水对照。【结论】菌株JTB8-2处理的番茄根系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相关激素的增加诱导了番茄系统抗性,减少了瓜列当寄生量。
关键词: 瓜列当 贝莱斯芽孢杆菌 防御酶 代谢组学 诱导抗性


基于遥感数据构建冬小麦孕穗期变量施氮模型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根据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生长需求解析氮丰缺识别和精准定量施氮模型,实现量化施氮,为冬小麦智慧施肥种植的关键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SD HH2高光谱仪获取不同施氮量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记录叶绿素浓度和产量等信息。通过冬小麦冠层反射率提取14种植被指数,选择最优表征植株氮状况的植被指数,分析施氮量、植被指数和冬小麦的产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植被指数变量施氮模型。【结果】叶绿素浓度可以准确反映冬小麦的生长状况和施氮效果,不同的施氮量下冬小麦的冠层反射率数据差异显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性好,相关系数达到0.705,较好反映了冬小麦冠层氮素效应的情况;构建了基于NDVI的冬小麦孕穗期变量施氮模型,即Nr=700.59×NDVI2-1693.46×NDVI+955.92。【结论】利用ASD HH2获取高光谱数据构建冬小麦施氮模型与方法。


外源菌剂对棉花秸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腐熟效果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外源菌剂对棉花秸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腐熟效果的影响,以棉花秸秆为原料,设计3组堆肥处理,采用液体菌剂接种后发酵35 d的堆肥工艺,分别接种0.5%的菌剂T1和菌剂2,其中菌剂T1包括假氧芽孢杆菌(Anoxybacillus rupiensis)、依利诺斯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illinoisens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剂T2包括假氧芽孢杆菌、依利诺斯类芽胞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噬热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leovorans),CK为不接种菌剂的对照组。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剂能够不同程度加速堆肥升温,促进有机物料降解及养分保留,提高堆肥腐熟度和种子发芽率,并显著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对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接种菌剂提高了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激发了潜在功能细菌类群,细菌类群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高温双岐菌属(Thermobifida)、尿素芽孢杆菌属(Ureibacillus)和糖单孢菌属(Saccharomonospora);真菌类群包括Vishniacozyma、Unclassified_f_Dipodascaceae和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它们与有机质的降解相关。冗余分析发现,pH值和TOC含量是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C/N比等环境因子对真菌群落的变化起重要作用。总体而言,接种菌剂能够促进堆肥腐熟进程,改善微生物菌群,减少堆肥过程中养分流失,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其中菌剂T1的整体堆肥效果更优。
关键词: 堆肥 微生物菌剂 棉花秸秆 木质纤维素降解 微生物群落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甜菜植株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植株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以及甜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甜菜高产稳产、土壤培肥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CF),腐殖酸有机肥替代10%化肥(10%HF),腐殖酸有机肥替代20%化肥(20%HF),腐殖酸有机肥替代30%化肥(30%HF),腐殖酸有机肥替代40%化肥(40%HF),腐殖酸有机肥替代50%化肥(50%HF)。测定土壤养分、甜菜植株养分吸收量以及甜菜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品质。【结果】腐殖酸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2.37%~7.38%;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07%~11.39%、10.65%~37.83%、6.04%~14.68%,30%HF与处理40%HF分别较CF处理显著增产16.91%与17.65%。【结论】腐殖酸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较常规施用化肥可以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甜菜植株养分吸收量,增加甜菜干物质积累量、减施化肥、培肥土壤、增加产量,其中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增产与培肥地力的效果较优。


化肥配施有机液体肥对香梨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化肥配施有机液体肥对香梨产量和质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单施化肥(CF)为对照,化肥全量配施有机液体肥(CF100OFL)及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液体肥(CF80OFL)两种处理,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序分析,同时测定香梨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CF相比,CF100OFL和CF800OFL处理显著增加香梨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CF100OFL和CF800OFL处理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较CF分别提高59.63%、38.52%、12.03%和7.48%、7.29%%、5.92%.同时,两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Chao1)分别提高26.91%和13.77%,也提高土壤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棒状杆菌门以及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此外,化肥配施有机液体肥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冗余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速效磷、速效钾也是香梨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土壤以及投入产出等因素,CF80OFL处理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微生物活性,可有效改善香梨园土壤质量,亦可增加香梨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香梨 化肥配施有机液体肥 产量和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细菌群落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