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转录因子GmMYB52的克隆、表达及结合功能分析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B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依据课题组前期获得的盐胁迫相关的数字表达谱(DGEP)数据,获得盐胁迫响应显著上调基因GmMYB52,利用RT-PCR方法从栽培大豆(Williams 82)中克隆该基因片段,并与已公布的Williams 82基因组数据库序列比对,该基因与GmMYB52序列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MYB52编码区(CDS)全长1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MYB类转录因子的共同特征,其距N端110~160氨基酸残基处有MYB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GmMYB62、拟南芥AtMYBSt1、苜蓿Mt MYB52、水稻Os MYBS3及木豆Cc MYB-like protein J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大豆根部GmMYB52的转录水平受外界非生物逆境的调控,用脱落酸(ABA)和低温(4℃)处理后12 h明显上调,用氯化钠和PEG处理0.5~24.0 h后检测到GmMYB52的转录水平在50%~600%区间内呈现出先上调后下调再上调的趋势。GmMYB52为组成型表达,在大豆的幼苗期和开花期表达较多,在成熟期表达相对较低。GmMYB52在茎叶与开花期的花中表达较强,在根的表达较弱,而在成熟期的豆荚中几乎不表达。亚细胞定位的结果表明,GmMYB52定位于细胞核,符合典型转录因子的定位特征。酵母杂交系统检测表明,GmMYB52具有转录激活特征,并且能够与MYB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基序相结合。本研究结果表明,GmMYB52编码典型的MYB转录因子,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及DNA结合活性,在大豆中的表达可能与大豆的非生物胁迫和ABA信号转导途径有关,推测其可能参与了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关键词: 大豆 GmMYB52 表达分析 转录激活功能 结合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水剂垫料栽培基质对番茄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添加不同种类保水剂(SAP)发酵床秸秆垫料栽培基质(以下简称垫料基质)对番茄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为蔬菜基质节水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垫料基质中添加3种类型(SAP1、SAP2和SAP3)及2个浓度(0.4%和0.8%)的SAP,测定各处理垫料基质的基本理化性状和种植番茄的生长参数、光合参数和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与不添加SAP的对照(CK)相比,在等量浇水的情况下,垫料基质添加0.8%SAP1、SAP2和SAP3的番茄总产量分别提高10.0%、14.5%和26.5%,以添加0.8%SAP3的番茄增产效果最佳;添加3种SAP均有利于提高番茄叶片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且SAP浓度越高,效果越佳;在开花期,添加0.8%SAP1、SAP2和SAP3的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在结果期,添加SAP处理的番茄叶片SOD活性降低,而POD活性升高,其中添加高浓度(0.8%)SAP的番茄叶片POD活性比添加低浓度(0.4%)SAP的升幅更明显。【结论】在垫料基质中添加SAP特别是添加淀粉基保水剂(SAP3)可改善番茄的部分生理指标,有利于番茄生长并提高产量,在蔬菜基质栽培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番茄 发酵床秸秆垫料栽培基质 保水剂(SAP) 生理指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取代脲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学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取代脲类除草剂主要用来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自20世纪中期推入市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已成为重要的除草剂之一。随着取代脲类除草剂的持续施用,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严重超标,危害日益凸显。因此,取代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中的吸附、迁移和降解等行为备受关注。研究表明细菌降解N,N-二甲基取代脲类除草剂主要是通过连续脱甲基作用后断脲桥降解,而降解N-甲氧基-N-甲基取代脲类除草剂是通过脲桥的直接断裂。真菌降解取代脲类除草剂的途径则较为复杂,尚需进一步阐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离筛选的取代脲类除草剂降解菌株及其降解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取代脲类除草剂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机硒对青年獭兔生产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硒对獭兔生产性能及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90只初始体质量为(690±7.0)g的青年獭兔分为C、SS和D组3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C组直接饲喂基础日粮,SS组和D组日粮添加亚硒酸钠,经测定C组、SS组和D组日粮硒元素含量分别为0.20、0.36、0.75 mg/kg,其他营养指标3组均一致,饲养30 d。试验结果表明:D组试验兔采食0.72 mg/kg硒水平日粮后1周开始出现零星死亡,直至3周后D组试验兔全部死亡。与C组相比,SS组獭兔日增质量显著降低50.5%(P<0.01),腹泻率提高16.7百分点,死亡率提高13.4百分点;SS组血液中硒含量与C组相比提高42.96%(P<0.05);SS组血浆中SOD活性、T-AOC总抗氧化能力与C组相比分别降低19.77%与30.35%(P<0.01),MDA含量与C组相比提高90.70%(P<0.01)。可见,兔日粮中无机硒添加量安全范围窄,过量添加会引起獭兔生产性能及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甚至死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水剂对发酵床垫料栽培基质性状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将不同用量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酸盐(SAP1)、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SAP2)这2种常见保水剂添加到养猪发酵床垫料基质中,以台湾小白菜为研究对象,考察发酵床垫料基质理化性状和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保水剂的基质能较长时间保持相对湿润的状态,且随保水剂用量从0.3%增加到0.9%的效果更加明显;高浓度保水剂(0.9%)可使基质容重升高、孔隙度降低、pH值及EC值增大,导致小白菜出苗率降低;SAP1添加量为0.6%时,不仅能显著提高发酵床垫料基质的持水量,且栽培基质符合理想的pH值、EC值范围,基质容重显著降低,有效调节基质的通气孔隙度,改善作物根际环境,小白菜产量达到1 357 g/盘,较对照有显著提高(P<0.05)。
关键词: 发酵床垫料 基质 小白菜 高吸水性树脂 保水剂 容重 孔隙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NP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将分离的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CIV)A/Canine/Nanjing/11/2012(H3N2)株的核蛋白(NP)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NP,然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 Rosetta(DE)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NP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1 k Da,与预期相符,并能与犬CI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将表达的重组NP蛋白进行纯化后,免疫大白兔制备抗NP蛋白多克隆抗体血清,Western blot检测该血清可与CIV的NP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检测该多克隆抗体血清的效价达1:30 000,显示了较高的抗体效价。本研究为CIV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犬流感病毒 H3N2亚型 核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麝香草酚处理禾谷镰孢菌后转录组学的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源化合物麝香草酚能够破坏禾谷镰孢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但其具体的作用靶标尚不明确。为发掘禾谷镰孢菌中麝香草酚潜在作用靶标,本研究以禾谷镰孢菌标准菌株(PH-1)为材料,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000对麝香草酚处理及未处理的禾谷镰孢菌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部分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经过50μg/ml麝香草酚处理12 h后,共检测到1 477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下调基因数目为772个,上调基因数目为705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多种代谢途径,表明麝香草酚对禾谷镰孢菌的作用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协同调控过程。qRT-PCR验证部分基因上调下调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二代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麝香草酚处理后禾谷镰孢菌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揭示麝香草酚作用的分子机制,挖掘作用靶标提供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AC改性粘土处理蓝藻水华对水环境的影响
《湖泊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改性粘土治理蓝藻水华堆积的湖泊近岸区域以及发生水华的养殖水体成为应急治理蓝藻的重要措施,然而负载有毒藻体的改性粘土沉积水体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风险尚缺乏研究.选取PAC改性粘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改性粘土处理蓝藻水华后沉积水体对负载的藻细胞结构、水体营养盐与藻毒素的释放与削减以及对其他水体功能性细菌(硝化、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改性粘土的施用对低水华水体蓝藻细胞的去除率为96.04%±0.99%,高水华水体与低水华水体施用的去除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AC改性粘土的施用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水体中的蓝藻浓度.透射电镜结果表明,PAC改性粘土沉降蓝藻第4 d后,蓝藻细胞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完整,细胞内规则的类囊体片层结构出现了实质性损伤.随着粘土负载蓝藻细胞的损伤,水体中的总可溶性氮浓度迅速上升,但总可溶性磷浓度仍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低水平.PAC改性粘土施用后,水体的总细菌数与空白对照组趋于一致,但硝化、反硝化细菌数却呈显著下降趋势.PAC改性粘土施用下的藻毒素释放风险主要集中在高水华水体.高水华水体中,PAC改性粘土施用导致藻毒素MC-LR和MC-RR加速释放,其最高峰值分别达到空白对照组的1.69±0.09和2.04±0.09倍,但水体MC-LR浓度达到安全限(<1μg/L)的时间明显比空白对照组早8 d.此外,PAC改性粘土的施用并没有导致水体中Al~(3+)和Cl~-浓度超标.
关键词: PAC改性粘土 蓝藻水华 营养盐释放 藻毒素释放 硝化、反硝化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真菌绿色生态法合成纳米银的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EI 北大核心
摘要:从石斛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DO-1,该菌株经鉴定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其菌体在去离子水中浸泡后分泌的代谢产物与硝酸银作用后,能还原银离子产生具有抗菌作用的纳米银粒子。以440~450 nm范围内纳米银的特征性等离子吸收峰以及产物抑菌活性为指标,研究光照条件、温度以及p H条件对制备纳米银粒子的影响。黑暗条件和适当高温有助于纳米银粒子的生成及其抑菌活性的增强。随着p H的增加,纳米银特征性吸收峰不断增强,但抑菌活性呈现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p H 7~8范围内得到的纳米银粒子的抑菌活性较高。调节F.graminearum DO-1菌体浸泡液的p H为7,与终浓度为1 m M的Ag NO3溶液于80℃、黑暗条件下反应3 h,获得纳米银粒子,透射电镜分析显示制备的纳米银粒子为球形,直径范围2~50 nm。应用该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制备具有抑菌功能的纳米银粒子,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复合绿色生态的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