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玉草莓的丰产性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莓新品种宁玉为试验材料,利用多项式模型拟合其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宁玉在138 d采果期内,产量达到27 336.0 kg·hm-2,呈双"S"型增长;利用六次多项式拟合其产量变化,拟合精度达到0.998,效果显著;单位时间产量呈典型的双峰型,平均日产量为198.0 kg·hm-2,最高日产量为295.5 kg·hm-2;果实收获呈现出明显的两个批次,其中第一批果实产量比例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Hokovirus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猪Hokovirus(PHoV)检测的敏感性和简便性,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简便、实用的检测PHoV的技术。针对PHoV VP1/2基因保守区设计4条引物,进行LAMP扩增,对扩增反应进行优化并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65℃,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它常见动物病毒(PRRSV、PCV2、CSFV、PRV、PPV、JEV)无交叉反应,对PHoV的最低检出量为10拷贝,其敏感性是PCR方法的10倍,且通过加入荧光染料可直接判定结果。研究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检测时间短,不需要特殊的仪器,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可以作为PHoV在临床上的一种检测技术。
关键词: 猪Hokovirus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及稻曲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人工注射接种的方法鉴定了江苏省2012年区试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性,并研究了稻曲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结果表明,在99个品种中,43个品种对稻曲病表现为免疫;7个品种表现为高抗(HR);14个品种表现为抗病(R);8个品种表现为中抗(MR);5个品种为中感(MS);7个品种表现为感病(S);15个品种表现为高感(HS)。用69个单孢菌株分别对两优培九、淮稻5号、武运粳3号等3个已知不同抗性品种进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表明,不同抗病性的品种对同一菌株的反应差异较大,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致病力分化较明显。根据69个稻曲病菌菌株在3个不同抗性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将参试的水稻稻曲病菌划分为7个致病类型,其中第3类即对武运粳3号、淮稻5号、两优培九依次表现为抗、抗、感的有22个菌株,占总数31.9%。菌株与水稻品种的关系分为弱互作和强互作,其中弱互作菌株所占比例高达91.3%,强互作菌株所占比例仅占8.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ODIS数据的云降水估计方法
《自然灾害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定量估计降水及其区域分布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弥补常规气象观测的不足,提供更为丰富的降水信息。(1)利用MODIS卫星的可见光、近红外、短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数据,采用云指数法和多光谱综合法对云类型进行了判识,有效地分类出云和冰雪、卷云、水云和高、中、低云。(2)在云分类的基础上定量反演了各类云参数,包括云顶亮温梯度、云顶亮温最小值面积变化、不同量级的云顶亮温面积及变化趋势、对流云的核心位置判别、亮温方差和大气中的水汽含量等因子参数,结合地面实测降水数据和地表高程数据,建立了降雨的强度的定量估计模式。(3)通过对2007年7月16-18日、26-29日的新疆大降水过程进行降水估计,并对估计值与区域站地面实时观测降水值作了比较,结果显示相对误差为31.97%,均方根误差为2.31 mm。降水量级的定量误差在±3 mm以内的占66%,±5 mm以内的占86%。因此,该模式具有较好的降水估计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质栽培,选用抗盐性较强的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6%、0.9%、1.2%)NaCl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等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降低,茎粗减少,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气孔限制值(L s)、蒸腾速率(T 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减小,细胞间隙CO2浓度(C i)增大,细胞膜伤害率增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且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各指标变化幅度增大。高浓度(0.9%、1.2%)NaCl处理下,叶片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幼苗存活率下降,各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综合来看,0.3%NaCl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各生理指标影响较小,0.6%和0.9%NaCl处理下,黄瓜幼苗生物量显著下降,1.2%则达到了黄瓜幼苗生长的极限盐浓度。
油菜3个栽培种发芽期耐盐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评价是培育耐盐油菜品种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室内分别采用3种盐(NaCl)浓度(86 mmol/L、170 mmol/L、256 mmol/L)对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白菜型油菜(B.rapa)和甘蓝型油菜(B.napus)等3个栽培种的203份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各栽培种的发芽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菜型油菜表现最好,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基于发芽率筛选出14份优异种质。进一步利用梯度浓度盐(NaCl)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发现各栽培种发芽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符合Boltzmann曲线,但白菜型油菜下降最为缓慢。通过比较盐胁迫下各栽培种6个性状值(胚轴长、根长、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总叶绿素含量和电导率)后发现,白菜型油菜发芽期耐盐性优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对170 mmol/L NaCl胁迫下14份种质各性状值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白菜型油菜Br2、甘蓝型油菜Bn1和Bn3为最耐盐种质,可用于耐盐油菜品种的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VdPKAC1对菌丝型大丽轮枝菌V07DF2培养性状及致病力的调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敲除技术,解析菌丝型大丽轮枝菌中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VdPKAC1在调控微菌核发育、产孢及其致病力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Gateway技术构建VdPKAC1的同源重组敲除质粒。该质粒的潮霉素抗性基因盒两端分别为靶标基因5′和3′端各1 kb的DNA序列。通过农杆菌AGL-1的介导,将该质粒的T-DNA区域整合到来源于棉花的菌丝型大丽轮枝菌V07DF2菌株中。从6个随机选择的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片段的转化子中,通过靶标基因的PCR检测,获得了5个VdPKAC1基因敲除突变体。经过Southern杂交检测,选择了3个敲除突变体材料(2B5、C5和HH2)进行突变表型的观察和分析。在液体PDB培养7 d后观察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的黑色素产生情况;在固体PDA培养28 d后,观察敲除突变体与野生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休眠结构形成情况。此外,利用棉花根提取物对液体Cazpek-Dox培养7 d的各菌株分别进行诱导处理,在处理24、72 h后分别统计分生孢子数量,以此对敲除突变体和野生菌株的分生孢子产生能力进行评估。最后,将孢子浓度为1×107个/mL的突变体和野生菌株的分生孢子液灌根接种2叶期的棉花,测定其致病力。【结果】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上述5个敲除突变体中,只有2B5和C5两个菌株为T-DNA单拷贝插入,而其他菌株均存在T-DNA异位整合的情况。在PDA培养条件下,3个敲除突变体(2B5、C5和HH2)与野生型相比具有黑色素合成增加,气生菌丝更加发达的特点。其中,敲除突变体2B5和C5在平板培养条件下还形成了野生型菌株没有的、与典型微菌核形态不同的深褐色"链状休眠菌丝体结构"。在棉花根提取物的诱导处理下,3个敲除突变体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少于野生型菌株。另外,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敲除突变体材料仍然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却显著弱于野生菌株V07DF2。【结论】在大丽轮枝菌中,通过蛋白激酶A介导的环腺苷酸信号途径控制多种重要性状,而VdPKAC1是这一途径中的重要成员。以前的报道证实,VdPKAC1负调控微菌核的数量,而本研究利用菌丝型菌株V07DF2在PDA培养基上不产生微菌核的这一特性,通过同源重组原理敲除该负调控基因,成功获得可以在PDA上产生休眠结构的菌丝型大丽轮枝菌菌株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材料将为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发育信号途径及其调控基因的发掘提供平台和基础。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棉花黄萎病 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 微菌核 致病力 生物学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鱼眼影像技术反演不同株型水稻的冠层结构参数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快速、可靠、精确地评估植被冠层结构参数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探明鱼眼影像在水稻冠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冠层结构的水稻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带有鱼眼镜头的数码相机在冠层的8个不同高度分别拍摄冠层影像,通过对影像的预处理提取冠层间隙度参数,根据冠层内辐射环境与冠层结构之间的定量化关系,利用Beer-Lambert定律反演水稻冠层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平均叶倾角(mean leaf angle,MLA)。研究结果表明,鱼眼影像反演的LAI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2~1.5,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为18.6%~22.5%,仅比人工测定结果低估7.6%~13.1%,优于Sunscan的测定结果。反演的MLA与人工测定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205**,RMSE为11.7?,RE为16.1%。研究结果表明,鱼眼影像反演水稻冠层结构是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鱼眼影像 水稻 冠层结构参数 叶面积指数 平均叶倾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和奶牛粪污厌氧发酵中固相磷形态变化分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2O、NaHCO3、NaOH和HCl连续抽提法分析了猪和奶牛粪污厌氧发酵前后固相磷的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猪粪厌氧发酵后的出料(沼液)固相中酸溶磷(HCl-P)所占比例为85.50%,较进料显著提高(P<0.05);NaHCO3提取态磷(NaHCO3-P)、残留磷、水提取态磷(H2O-P)和NaOH溶性磷(NaOH-P)所占比例分别为5.83%、4.71%、2.15%和1.81%,均较进料有不同程度降低。牛粪厌氧发酵后排放的沼液固相中HCl-P、NaHCO3-P、H2OP、残留磷和NaOH-P所占比例分别为53.73%、19.62%、12.66%、8.60%和5.39%,均较进料无显著变化。沼液固相中各形态无机磷占总磷的比例为60.98%~100.00%。厌氧发酵运行结束后,猪粪沼渣固相中各形态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HCl-P、NaHCO3-P、残留磷、H2O-P和NaOH-P,分别占沼渣固相总磷的87.43%、5.17%、4.33%、1.79%和1.28%;牛粪沼渣固相中各形态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HCl-P、NaHCO3-P、H2O-P、残留磷和NaOH-P,分别占沼渣固相总磷的69.74%、9.91%、8.75%、8.30%和3.30%。猪粪经厌氧发酵后,磷由液相向固相转移,而固相中水溶态磷向难溶态磷转化;牛粪沼渣中的磷较猪粪沼渣中的磷更难被作物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介导gus基因转化西瓜枯萎病菌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的致病机理,以西瓜枯萎病菌GY16为受体菌株,优化了其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通过PEG介导进行hph和gus基因的共转化,并对转化子生物学特性以及转化子中gus基因表达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0.8 mol/L的NaCl为渗透压稳定剂,10 mg/ml溶壁酶酶解3 h可以释放出1 ml 2.48×108个原生质体,两个基因共转入受体菌株的效率为40%以上。对转化子进行gus基因PCR检测和活性表达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已转进西瓜枯萎病菌基因组中,并能在转化菌株中表达。在PSA培养基上继代培养7代后,所有转化子仍能稳定表达gus。接种西瓜植株后,通过染色观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转化子对不同抗性西瓜品种的侵染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