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徐薯25’与‘徐22-5’杂交F_1薯块品质性状遗传倾向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徐薯25’与‘徐22-5’及其正反交F1为材料,研究甘薯薯块品质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徐薯25’与‘徐22-5’F1薯块品质性状大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1鲜薯块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变小的趋势,正反交遗传传递力仅分别为39.72%和62.61%,变异系数却高达119.24%和87.18%;鲜薯淀粉含量呈趋中遗传,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6.66%;F1还原糖含量介于双亲间的比例较低,超高亲与低于低亲的比例较高,出现向两级分化遗传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趋中变小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和变异系数分别为82.25%和21.93%;粗蛋白含量呈超中趋高遗传变异,正反交后代超高亲率分别为15.53%和16.2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海滨雀稗转录组学研究
《草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000对海滨雀稗叶片转录组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基因表达谱研究和功能基因预测。通过测序,获得了47520544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包含了4752054400个碱基序列(bp)信息。对reads进行序列组装,获得81220个单基因簇(unigene),平均长度1077bp,序列信息达到了87542503bp。另外从长度分布、GC含量、表达水平等方面对unigene进行评估,数据显示测序质量好,可信度高。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46169个unigene与其他生物的已知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海滨雀稗转录组中的unigene根据GO功能大致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大类48个分支,其中有大量unigene与代谢进程、结合活性和细胞进程相关。将unigene与COG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25类。KEGG数据库作为参考,依据代谢途径可将unigene定位到112个代谢途径分支,包括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植物与病原物互作、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黄酮类化合物合成、萜类骨架生物合成、脂类代谢、RNA降解等。SSR位点查找发现,从81220个unigene中共找到22721个SSR位点。SSR不同重复基序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A/T,其次是CCG/CGG和AGC/CTG。本研究首次对海滨雀稗转录组进行了分析,为草坪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数据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梨PbCBL10基因表达与启动子功能分析
《果树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s,CBLs)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在响应逆境胁迫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明杜梨CBLs家族成员PbCBL10在逆境下的表达模式并在转录水平上揭示表达差异,为揭示梨抗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unge)幼苗为试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PbCBL10在Na Cl、Ca Cl2、甘露醇(Mannitol)、聚乙二醇(PEG6000)、脱落酸(ABA)、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温度诱导下的表达特性;通过基因组步移技术分离PbCBL10启动子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功能进行预测;构建启动子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研究多种胁迫及激素诱导下GUS蛋白瞬时表达情况。【结果】RT-qPCR分析表明:PbCBL10表达受Na Cl、Ca Cl2、甘露醇、PEG6000、ABA、6-BA、NAA和温度诱导;获得了长度为919bp的PbCBL10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含有典型调控元件与多个胁迫顺式元件;瞬时表达结果表明,多种胁迫与激素作用因子均可诱导PbCBL10启动子调控GUS基因的表达。【结论】PbCBL10参与多种激素和逆境胁迫过程的信号转导,在调控梨树生长发育及响应环境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杜梨 胁迫响应 PbCBL10 RT-qPCR 启动子 GU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中秸秆/SPI改性脲醛树脂复合材料花盆降解行为
《复合材料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环境中秸秆/大豆分离蛋白(SPI)改性脲醛树脂复合材料花盆的降解性能,采用土壤掩埋(SB)和户外曝露(OE)2种方式对试样进行降解处理,通过力学性能、质量损失和吸水性测试,热重-红外联用(TG-FTIR),SEM和EDS能谱对花盆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US)相比,经SB和OE降解处理12个月后,花盆的抗拉强度分别下降了36.51%和19.92%,抗拉弹性模量分别下降了9.38%和3.92%,断裂伸长率分别减少了41.36%和36.61%,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3.74%和4.69%,且试样吸水性均增强。TG-FTIR联用分析表明:降解处理后花盆的热解脱气条件变得温和,最大热解峰延后。SEM扫描观察发现:SB处理后花盆表面腐蚀度及形貌变化大于OE处理后的,两者表面C和N含量均显著下降,表明秸秆/SPI改性脲醛树脂复合材料花盆经SB和OE处理后均发生不同程度降解,SB处理后花盆的降解速率高于OE处理后的。
关键词: 秸秆 改性脲醛树脂 复合材料 生物降解 土壤掩埋 户外曝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麦9号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麦9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广泛的适应性及抗小麦黄花叶病、赤霉病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江苏淮南麦区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为了解宁麦9号对新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利用170对SSR引物,对宁麦9号及其9个衍生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共检测到471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可检测1~6个,平均2.8个。UPGMA聚类分析表明,扬麦18与宁麦9号遗传距离最小,扬辐麦4与宁麦9号遗传距离最大。遗传相似系数表明,在人工选择的作用下,这些以宁麦9号为亲本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一半以上来自宁麦9号。宁麦9号等位变异在其衍生材料中的分布比例因品种而异,且不同染色体间差异较大,但相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比例在A、B、D染色体组间相近。全基因组SSR扫描分析发现,10个标记位点在宁麦9号和由其选育的9个新品种具有完全相同的扩增带型,其中9个位点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或与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紧密连锁。将宁麦9号与主要弱筋小麦生产品种宁麦13(宁麦9号系选)进行基因组比较,两者遗传相似系数达0.732,说明宁麦13与宁麦9号遗传背景高度相似,而且两品种在蛋白质含量和抗赤霉病位点相关标记位点高度一致,这一结果可以部分解释宁麦13同样具有的抗赤霉病与优质弱筋的优点。
关键词: 宁麦9号 宁麦13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贡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风险评估系统的构建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适用于现代规模猪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风险评估方法,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传入猪场和场内循环传播的相关风险因素组成的总体风险为建模系统,将其按层次建成由2个Ⅰ级、8个Ⅱ级和29个Ⅲ级风险指标变量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计算各级指标变量风险值的评估系统。该评估系统通过调查问卷、实地收集和工具辅助3种指标数据采集方法获取猪场PRRS风险相关数据,并计算输出各级指标风险值,提示猪场高风险指标和单一高风险因子,为规模猪场PRRS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雾方式对农药雾滴在水稻群体内沉积分布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喷雾方式对农药雾滴在水稻群体内沉积分布的影响,研究提出稻田合理的喷雾方式,提高稻田农药利用率。【方法】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用配有空心圆锥雾喷头的手动喷雾器叶面喷洒和配有气力式弥雾喷头的弥雾机下倾45°角喷洒指示剂丽春红-G溶液,收集并测定沉积在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点位载玻片上的雾滴指示剂丽春红-G沉积量。【结果】以不同喷雾方式施药,水稻叶片正面、背面及垂直方向不同点位的丽春红-G沉积量有显著差异。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和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丽春红-G的沉积量在水稻群体空间内的分布趋势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水稻分蘖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13.3%玻片上丽春红-G的沉积量接近于平均数;52.9%玻片上丽春红-G沉积量低于平均数;33.75%玻片上丽春红-G的沉积量高于平均数。在水稻分蘖期用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20.4%玻片上丽春红-G的沉积量接近于平均数;45.4%玻片上丽春红-G沉积量低于平均数;34.2%玻片上丽春红-G沉积量高于平均数。在水稻孕穗期和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分别有33.3%和28.1%的玻片上没有丽春红-G的沉积;而用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没有丽春红-G沉积的玻片比例分别为13.9%和5.0%。在水稻孕穗期用手动喷雾器和弥雾机喷雾,分别只有6.4%和11.7%玻片上的沉积量接近于平均值,而在扬花期时该比例分别为7.2%和17.2%。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喷雾雾滴主要沉积在表示叶片正面的载玻片上,其沉积量占总沉积量的66.3%、85.1%和84.9%,其中在植株上层表示叶片正面载玻片上的沉积量占总沉积量的38.7%、42.2%和45.6%,在表示叶片背面和垂直面玻片上的沉积量很少。弥雾机下倾45°角喷雾,在表示叶片背面和垂直面玻片上的沉积量多于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但在表示叶片正面玻片上的沉积量仍占总沉积量的50.5%、50.6%和53.1%,其中植株上层表示叶片正面玻片上的沉积量占总沉积量的32.9%、27.9%和31.5%。【结论】如果以单位面积载玻片上的平均沉积量作为防治病虫害的有效剂量,那么在水稻群体内同时存在剂量浪费与剂量不足的现象。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喷雾雾滴主要沉积在植株上层叶片正面,沉积量占到总沉积量的1/3以上,而在叶片背面和茎秆上的沉积量很少,尤其是在植株基部叶片和茎秆上,沉积量趋向于零。采用弥雾机下倾45°角喷雾,喷雾雾滴在植株上层叶片正面的沉积量仍超过总沉积量的1/4,但在施药量低于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条件下,各层叶片背面和茎秆上的沉积量都显著高于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说明弥雾机下倾45°喷洒,农药雾滴能够进入植株中下层,在叶片背面及茎秆上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对毛桃幼苗生长与光合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毛桃[Prunus persica(L.)Batsch.]1年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土施除草剂对其生长发育、根系结构以及光合作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百草枯后,毛桃幼苗根系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在初期显著升高,随后受损伤程度减轻;处理后40 d叶片蒸腾速率升高,叶片水分利用率、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降低。施用草甘膦对幼苗外部形态影响较明显,处理后7 d,幼叶变黄、向上卷曲,根系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始终显著高于清水处理对照;处理后40 d,根总体积、总根长、总表面积以及根尖数显著减少,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下降,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也显著降低,表明草甘膦可通过根部传导危害地上部,桃园应尽量避免草甘膦等内吸性除草剂的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花青苷高淀粉甘薯品种‘徐紫薯3号’的创制及特性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花青苷高淀粉甘薯品种‘徐紫薯3号’是以高花青苷品种绫紫为母本,‘徐薯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年多点综合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1019。通过对‘徐紫薯3号’的形态特征、品质性状、抗病性和生产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徐紫薯3号’全生育期长势平稳,薯形长纺锤形,结薯习性集中整齐,薯块紫皮紫肉,商品性好;薯块烘干率和淀粉率分别为35.44%和24.46%,极显著超过其双亲‘绫紫’和‘徐薯18’;鲜薯花青苷含量高达1105.4μg/g,花青苷产量达23 kg/hm2以上,比‘绫紫’提高26.98%;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极显著优于其双亲;4年25点次鉴定,鲜薯和薯干平均产量分别为23.87 t/hm2和8.36 kg/hm2;与其双亲相比,鲜薯产量比双亲平均值提高3.42%,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均极显著超过其高亲‘徐薯18’,分别提高12.22%和22.60%;是一个适合花青苷提取和紫薯淀粉加工的优异品种,同时可以作为甘薯品种选育的花青苷源、黑斑病抗源和高淀粉源加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