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黄皮朝天椒新品种‘黄辣朝天’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朝天椒‘黄辣朝天’是由GY6×SS101配置成的一代杂交种。圆锥形,味辣,青熟商品果黄色,老熟果鲜红色,果长4.5 cm,果宽1.8 cm,单果质量7.27 g,平均鲜椒产量16 000 kg·hm~(-2)以上。可鲜食、干制和泡制。风味极佳,产量高,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适宜在贵州省及周边地区露地种植。

关键词: 朝天椒 多用途 黄皮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白刺花苗期抗旱酶系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促进植物抗旱性机制.以盘江白刺花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白刺花苗期抗旱酶系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综合分析评价AMF接种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浓度AMF菌株对白刺花幼苗的抗旱性影响不同,当接种40%根内球囊霉菌,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接种40%幼套球囊霉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移换酶(GST)活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淀粉含量增加58.2%;接种40%摩西球囊霉菌时,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 25.3%;接种20%根内球囊霉菌时,纤维素含量增加45.5%;当接种20%幼套球囊霉菌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白刺花抗旱指标淀粉、CAT、GST、POD和SOD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耐旱相关指标分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50%;结合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种AMF对白刺花幼苗的抗旱提升效果排序依次为:幼套球囊霉菌>根内球囊霉菌>摩西球囊霉菌,接种40%的幼套球囊霉菌时抗旱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白刺花节水抗旱栽培技术研发及AMF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关键词: AMF 干旱胁迫 白刺花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物和莠去津在高粱中的残留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高粱中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物二氯喹啉酸甲酯和莠去津残留量,并对其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作提取,经GCB净化,外标法定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1高粱基质中的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物和莠去津在0.005~1.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0.99);在0.01~2.0 mg/kg加标水平范围内高粱基质中的二氯喹啉酸平均回收率为83%~90%,RSD为7.04%~9.62%;二氯喹啉酸甲酯的平均回收率为83%~103%,RSD%为1.32%~8.73%;莠去津的平均回收率为83%~104%,RSD为1.91%~9.84%,3种农药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成年男女二氯喹啉酸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分别为7.3、8.9 μg/kg b.w.·d,占日允许摄入量的1.82%、2.22%;成年男女二氯喹啉酸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分别为84、103 μg/kg b.w·d,占急性参考剂量的4.22%、5.1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高粱中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物和莠去津残留的检测.高粱收获期采收安全,认为对一般人群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膳食摄入风险.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二氯喹啉酸及其代谢物 莠去津 高粱 膳食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钝化材料对白及吸收累积镉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镉(Cd)胁迫下,比较不同钝化材料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吸收积累Cd的影响,为提高Cd污染土壤的白及种植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紫花三叉白及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添加1.5 mg/kg Cd模拟重度Cd污染土壤,施用不同钝化材料(5%硅钙肥、5%牛粪有机肥、5%玉米秸秆生物炭、5%含磷物质、5%硅钙肥+5%玉米秸秆生物炭、5%含磷物质+5%玉米秸秆生物炭、5%牛粪有机肥+5%含磷物质和5%硅钙肥+5%牛粪有机肥)后分析测定土壤的pH和Cd有效性及紫花三叉白及各部位Cd的含量.[结果]不同钝化材料中,白及地下部块茎和整株生物量增加效果以5%牛粪有机肥和5%玉米秸秆生物炭较好,与对照相比,地下部块茎生物量分别增加62.87%和59.18%,整株生物量分别增加57.36%和46.07%;土壤pH以牛粪有机肥+硅钙肥、硅钙肥+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硅钙肥的较高,较对照分别提升3.84、3.70和3.67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以硅钙肥、牛粪有机肥+硅钙肥、硅钙肥+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较低,分别较对照分别低92.86%、89.29%和87.50%;白及的根系、块茎和叶中Cd含量均以牛粪有机肥+硅钙肥含量最低,降幅分别为97.60%、88.80%和95.29%.白及各部位对Cd的富集迁移能力为根系>块茎>叶片,牛粪有机肥+硅钙肥处理白及各部位对Cd的富集系数最低.[结论]施加5%牛粪有机肥和5%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白及块茎的增产效果较好;5%牛粪有机肥+5%硅钙肥、5%玉米秸秆生物炭+5%硅钙肥和5%硅钙肥对重度Cd污染土壤钝化效果较佳;5%牛粪有机肥+5%硅钙肥对白及各部位阻Cd效果最好.

关键词: 钝化材料 紫花三叉白及 富集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土壤蓄水能力评价土壤的水分涵养量特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贵州赤水河流域0~20 cm 土层总水源涵养量在64.6~136.4 mm,平均99.9 m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在19.0~122.4 mm,平均81.2 mm;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县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差异较大,大方县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大,其次为七星关区,赤水市土壤总水源涵养量最小,仁怀市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小.[结论]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偏低,不同县域中赤水市和仁怀市水源涵养量较小,应当提升对该区域土壤水源涵养的保护力度,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空间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依托进行了 22年的黄壤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及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了稻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含量,且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变化因稻田、旱地不同所受影响差异较大.稻田和旱地土壤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中性磷酸酶(NEP)活性均高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除个别处理外,施用化肥对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5.8%~27.1%;旱地上,长期施用氮肥的处理(NK、NP、NPK)ACP活性显著提高了 14.2%~29.0%,ALP活性显著降低了 20.1%~50.7%,施用有机肥处理ACP和ALP活性分别提高了 11.7%~17.7%和9.4%~56.9%,NEP活性降低了 10.5%~32.3%.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稻田上缺素施肥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施用有机肥处理ACP、NEP、ALP活性分别提高了 9.1%~18.5%、6.9%~17.3%和8.3%~15.0%;旱地上,NK处理ACP和NEP分别显著提高了12.9%和12.9%,PK处理则分别显著降低了 16.7%和18.9%,施用有机肥处理NEP活性降低了 5.9%~28.9%,ALP活性显著提高了 50.1%~115.3%.相关分析表明,NEP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但在稻田和旱地上相关性相反;ALP活性在旱地和稻田上与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磷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除旱地上ALP活性受pH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外,其他磷酸酶活性受土壤磷素的直接影响作用均较大.[结论]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磷素有效性密切相关,稻田上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有效途径,旱地上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尤其是氮钾处理可提高ACP活性,增加土壤磷素供应,施用有机肥可通过提高土壤pH增加ALP活性.

关键词: 黄壤 长期施肥 磷酸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的抗旱生长及生理响应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火龙果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索其抗旱生长和生理响应,为火龙果的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一年生红肉火龙果"紫红龙"扦插苗为材料,模拟自然状态,进行降雨—干旱交替处理的正常供水(CK,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轻度干旱胁迫(LD,土壤最低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中度干旱胁迫(MD,土壤最低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和重度干旱胁迫(SD,土壤最低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0%)的盆栽干旱处理试验,于火龙果生长期间对植株生长和生物量、植株养分、根系形态特征、气孔形态特征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轻、中度干旱总体上对火龙果新枝生长,地上和地下部干重无显著影响;重度干旱条件下火龙果未出现幼苗死亡的现象,表明火龙果抗旱强与地上部的生物学形态、水分保持和生理代谢等密切相关.火龙果根系仅占总生物量的极少部分(≤4.71%),火龙果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总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等根系生长指标值随水分胁迫的加重而减小.干旱提高植株氮、磷、钾含量,火龙果一级、二级分枝的含水量和水势均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相同干旱胁迫程度下一级分枝的含水量均低于二级分枝.SOD、POD、脯氨酸、丙二醛含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以MD胁迫下SOD、POD、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最高;CAT活性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结论]火龙果抗旱性极强,可种植于西南干热河谷地区.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左右有利于火龙果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火龙果 干旱胁迫 生物量 养分含量 养分吸收量 抗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杀虫剂对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和防效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工饲料药膜法和盆栽试验,分别比较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及绿僵菌对水稻二化螟初孵、4龄幼虫的毒力和防效,以期为筛选有效控制二化螟的高效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其中球孢白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均保持相对较高的毒力,LC50为4.06~16.99 mg/L,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LC50为77.17~166.19 mg/L;而苏云金杆菌和杀虫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水平差异很大,其对初孵幼虫的LC50分别为156.25、333.56 mg/L,但对4龄幼虫的LC50依次升至46 204.78、31 883.12 mg/L.盆栽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结果基本一致,即5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幼虫的防效随龄期增加而下降,其中球孢白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防效最高,为70.3%~97.1%,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防效为48.6%~88.6%;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杀虫双对初孵幼虫的防效为65.7%~82.9%,但对4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降低,仅2.7%~24.3%.因此,建议于二化螟低龄幼虫期,选用球孢白僵菌或氯虫苯甲酰胺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杀虫剂 幼虫龄期 毒力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品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本研究对406份甘蓝型油菜连续两年的含油量、蛋白质、硫苷、芥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棕榈酸、脂朊总量11个品质性状进行分布特征、相关性、多样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6份甘蓝型油菜具有很好的遗传多样性。11个性状变异系数在3.97%~255.72%之间,其中,芥酸变异幅度最大,脂朊总量变异幅度最小;相关性系数大于0.800的性状有含油量与脂朊总量等3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油酸因子、含油量因子和亚麻酸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5.55%;在欧式距离为5处将40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分为5类。本研究探明了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特征特性,为下一步油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育及基础研究等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aGST基因改良菊苣新种质创制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s,GSTs)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羊茅叶片中克隆获得FaGST基因,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设计酶切引物,通过Bam HI和PstⅠ双酶切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 1300-35 S上,成功构建pCAMBIA 1300-35 S-FaGST过表达载体.将过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DH5 a)细胞,利用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菊苣,通过潮霉素(Hyp)进行筛选后获得阳性植株.经PCR鉴定呈阳性,结果表明,pCAMBIA 1300-35 S-FaGST过表达载体已成功导入菊苣中,获得转基因菊苣阳性苗9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该基因表达量明显提高.这将为下一步分析该基因的抗逆性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菊苣;FaGST;遗传转化;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