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粱GATA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ATA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转录因子,在动植物发育分化、生长增殖、分解凋亡以及植物响应环境变换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高粱(Sorghum) GATA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得到31个GATA基因家族成员,定位在9条染色体上(第7号染色体除外);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这些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上;系统进化分析可将高粱GATA成员分为3个亚家族,大部分相似功能的已知植物GATA成员被聚在同一分枝上;表达模式分析表明,21个高粱GATA家族成员在6个高粱组织中表达具有特异性。本研究鉴定并分析了高粱GATA转录因子的生物学信息特征,为分子水平上高粱GATA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适宜贵州中度镉污染烟田安全生产的烤烟品种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烟草对Cd的吸收及在整株中的分配规律,为烤烟在贵州中度Cd污染烟田安全生产及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贵州中度Cd污染烟田土壤开展盆栽试验,分析5个烤烟品种不同部位Cd的分配,探究5个烤烟品种安全生产及其对中度Cd污染烟田的修复潜力.[结果]5个烤烟品种烟叶Cd浓度为1.510~2.110 mg/kg,均远低于贵州烟叶Cd限值(5.0 mg/kg),其Cd浓度表现为贵烟8号>云烟87>CF225>南江3号>毕纳1号,贵烟8号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南江3号与毕纳1号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5个烤烟品种均对土壤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为127.695%~204.549%,富集能力表现为毕纳1号>云烟87>CF228>贵烟8号>南江3号;毕纳1号对Cd的累积量最大,为583.102μg/株,对土壤的修复效率为4.113%,远大于其他4个品种(2.269%~3.262%),其富集的Cd主要储存在根、茎及叶脉等不可利用部分,叶片中Cd分配率最小,为41.03%,其他4个品种均大于50%;与其他4种烤烟相比,毕纳1号降低了原料烟叶生产中的不利因素(Cd浓度与分配率).[结论]5个烤烟品种中,毕纳1号对Cd的累积量最大,Cd主要储存在根、茎及叶脉等不可利用部分,与其他4个烤烟品种相比,降低了原料烟叶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因此,毕纳1号在实现贵州 中度Cd污染烟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不同品种马铃薯干片及其油炸脆片品质的比较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于干片及油炸脆片加工的马铃薯品种,生产高品质的休闲食品,该研究将9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加工成干片和油炸脆片,并进行品质比较.此外,分析了新鲜马铃薯成分和色泽、马铃薯干片品质和油炸脆片品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干片在色泽、硬度、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新鲜土豆中还原糖含量低,感官评分高,蛋白质含量高,油炸脆片油脂吸附率较低;大西洋和龙薯12号2个品种制备的油炸脆片色泽、酥脆度较好,感官评分也较高,因而这2个品种更适合作为生产马铃薯脆片的原料;新鲜马铃薯淀粉含量与其干片、油炸脆片的硬度均呈正相关性,新鲜马铃薯色泽与其干片和油炸脆片色泽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马铃薯原料化学成分的组成直接影响马铃薯干片及其油炸脆片的品质.


贵州绿茶滋味分属性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构建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绿茶感官滋味特征和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及其Dot值,探究智能感官滋味特征属性及其相关化学物质,为建立贵州绿茶数字化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5个茶叶主产区(遵义、铜仁、贵阳、黔南和六盘水)39个绿茶样品,经人工感官审评、智能感官审评和化学组分检测,结合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结果]醇度和鲜爽度是贵州绿茶的典型共有属性,不同产区贵州绿茶智能感官在鲜味和涩味上均有较高响应值,分别为12.85~18.21和13.15~26.77;苦味响应度较低,为3.98~8.44.不同产区贵州绿茶在滋味化学组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小,其中水浸出物、总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5.15%~46.63%、5.49%~6.46%和25.56%~27.63%,咖啡碱和绿原酸平均含量分别为35.85~41.63 mg/g和1.96~2.53 mg/g.构建了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Y(苦)=-0.3041+0.4189X6+0.2182X22+0.0015X1X3-0.0016X1X4-0.0885X2X6+0.6868X2X7-0.0434X6X7;Y(涩)=21.9559-0.4562X6+0.2728X22-0.0196X1X6+0.1206X1X7+0.0192X3X6-0.0308X4X7;Y(鲜)=13.3301+0.1096X22-0.0037X1X6+0.0058X3X6-0.0013X4X6[X1、X2、X3、X4、X6和X7分别表示茶氨酸、谷氨酸、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绿原酸];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在0.8100以上,决定系数在0.6600以上,参考模型滋味强度鲜味为9.62~23.10、苦味为0.69~10.99、涩味为2.95~40.51.[结论]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咖啡碱和适中茶多酚形成贵州绿茶浓、醇、爽的滋味特征,根据3个模型能拼配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的最高强度和最低强度.


薏苡新品种'仁薏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薏苡新品种‘仁薏1号’由贵州省兴仁市回龙镇鸡谷村发现的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株型紧凑直立,矮杆,根系发达,抗倒伏性强,抗黑穗病,生育期158 d。多穗型,单株粒数270粒,卵圆形,甲壳质,千粒质量100 g,单产4 875 kg·hm-2。蛋白质含量18.6%,脂肪含量7.3%,碳水化合物含量56.8%,适宜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海拔1 100~1 300 m,安顺市海拔1 100~1 200 m范围内种植。


不同薄膜包装对火龙果贮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薄膜包装对火龙果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紫红龙'火龙果为试材,采用聚乙烯保鲜袋(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保鲜袋(Polyvinyl chloride,PVC)、聚乙烯微孔保鲜袋(Polyethylene microporous,WK)3种薄膜包装对果实进行处理,包装后于(6±1)℃下进行贮藏.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薄膜包装均能延缓火龙果果实的失重率及腐烂率上升,并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抑制火龙果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Vitamin C,V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下降,减少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阴离子(O2·?)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其中,在贮藏30 d时,CK、PVC、WK、PE组的火龙果腐烂率分别为44.44%、33.33%、22.22%、11.11%.采后用PE薄膜包装处理火龙果的保鲜效果最好,可以有效延缓火龙果采后果实品质劣变,更利于果实货架品质的保持.
关键词: 火龙果 聚乙烯薄膜(PE) 聚氯乙烯薄膜(PVC) 聚乙烯微孔薄膜(WK) 果实品质 生理特性


不同小米品种理化品质及感官品质分析与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10个品种小米,对比理化品质差异,然后分别加工成小米饭、小米粥和小米鲊,通过感官评定结合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小米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可溶性糖、粗纤维、粗蛋白、直链淀粉、胶稠度、碱消值分别为1.3%、0.7%、12.09%、7.93%、122 mm、3.7级,感官评价结合模糊数学评价结果显示,贵州品种三月小米得分最高.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品质表现最好的分别是山东品种济谷18号、河北品种冀创1号、山西品种汾选8号.胶稠度、直链淀粉、粗蛋白、碱消值、可溶性糖、粗纤维、感官评定在小米综合品质评价中的贡献率分别为18.81%、18.24%、16.03%、15.93%、12.14%、12.14%、6.71%.


低氮胁迫对高羊茅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黔草1号'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材料,通过低氮条件下高羊茅的生物学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探究低氮条件对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低氮胁迫下高羊茅的株高、生物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而高羊茅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受低氮胁迫诱导显著升高.液相质谱分析高羊茅叶片中的游离氨基酸成分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大部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正常处理组相比显著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油菜素内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赤霉素与脱落酸的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低氮严重影响了高羊茅的正常生长,而高羊茅通过调节自身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来适应低氮胁迫.
关键词: 低氮胁迫;高羊茅;内源激素;氨基酸


贵州芥菜型油菜苗期耐旱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芥菜型油菜是贵州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山地环境种植常受到秋冬干旱的危害,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筛选和鉴定苗期耐旱型种质资源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水培结合10%聚乙二醇处理的方法对198份贵州芥菜型油菜进行鉴定,根据处理和对照相对根长、根鲜重、上部鲜重、根干重、上部干重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耐旱性评价,并测定了苗期耐旱型和干旱敏感型种质干旱处理根部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贵州芥菜型油菜种质对干旱敏感,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将198份种质划分为Ⅰ~Ⅴ共5类,其中中耐以上种质27份;不同耐旱级别种质盆栽鉴定发现,水培和盆栽鉴定相关系数极显著正相关(r2=0.833),表明水培鉴定比较可靠;对苗期耐旱型、干旱敏感型极端表型种质根部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可能不是芥菜型油菜响应干旱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而脯氨酸含量在芥菜型苗期耐旱性上具有重要作用;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芥菜型油菜苗期耐旱性相关,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不能反映芥菜型油菜苗期的耐旱性.本研究为芥菜型油菜苗期耐旱育种提供了种质,并为揭示芥菜型油菜苗期耐旱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柑橘黑点病菌种群对嘧菌酯敏感性基线的建立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柑橘黑点病菌Diaporthe citri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以及嘧菌酯在我国柑橘黑点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来自浙江、湖南、江西、贵州4个主要柑橘产区的66个柑橘黑点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并建立了其种群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结果显示:嘧菌酯对柑橘黑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228 5±0.113 8)μg/mL和(0.025 6±0.006 9)μg/mL,种群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次分布曲线为连续的单峰型,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嘧菌酯对这6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作为柑橘黑点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该敏感性基线可作为监测田间柑橘黑点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变化的参考,对指导今后科学用药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本研究所使用的66个菌株对嘧菌酯敏感性均较高,没有抗性菌株出现,表明未来可以将嘧菌酯用于柑橘黑点病的防治,作为黑点病防治主打药剂代森锰锌的一种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