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惠州西湖外来鱼类入侵与鱼类群落状况研究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2024

摘要:[目的]摸清惠州西湖鱼类群落组成和外来鱼类入侵现状.[方法]2023年2月,在惠州西湖主湖区开展鱼类资源调查,运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相似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法等方法分析外来鱼类物种组成、丰度差异、分布格局、群聚结构和群落相似性.[结果]共捕获鱼类21种,包括鲤、鲫和鲢等16种土著鱼类以及豹纹翼甲鲇、齐氏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和露斯塔野鲮5种外来鱼类.外来鱼类质量和数量分别占总渔获物的45.36%和44.18%.豹纹翼甲鲇和齐氏罗非鱼在5种外来鱼类中质量和数量占比相对较高,表明外来种群资源量具有一定规模;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平均Jaccard相似性指数处于相似等级(数值为0.62),表明惠州西湖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相似度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78.73%的相似性水平时,惠州西湖鱼类群落可分为4组,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未达到生态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惠州西湖各站点鱼类群落较为相似,豹纹翼甲鲇和齐氏罗非鱼在各个站点均有出现,入侵较为严重,亟需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外来鱼类 空间分布 群落相似性 豹纹翼甲鲇 齐氏罗非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β-雌二醇和曲洛斯坦对大口黑鲈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雌性化逆转的最适参数,建立伪雌鱼性别诱导和全雄苗种创制技术,采用15日龄(daysposthatching,dph)且体长为(1.00±0.01)cm的大口黑鲈幼鱼为实验对象,投喂拌有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或曲洛斯坦(trilostane,TR)的人工配合饲料,3个实验组饲料分别含有30mg/kg17β-E2、30 mg/kg TR和20 mg/kg 17β-E2+10 mg/kg TR (依次命名为E30、TR30和E20TR10),对照组饲料不含17β-E2和TR(命名为C), 60 d后停止投喂外源激素,分析饲喂17β-E2和TR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雌性比例、性腺发育的影响;12月龄时,采集各实验组伪雌鱼和对照组雌雄鱼血液和性腺组织,检测性类固醇类激素含量、dmrt1和cyp19a1a基因表达水平及卵巢发育形态。结果表明,饲喂外源雌性激素60 d后, E30和E20TR10组的体长和体重显著低于C组(P<0.05),TR30组的体长和体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E30、TR30和E20TR10组雌性比例分别为100.00%、0%、100.00%,C组雌性比例为53.33%;性腺组织切片结果显示,C组卵巢有大量初级卵母细胞,E30和E20TR10组遗传雄鱼出现卵巢腔、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而TR30组雄鱼未发生性逆转; 12月龄时,各实验组伪雌鱼比例未发生变化,C组雌性比例为46.67%;E30和E20TR10组伪雌鱼的卵巢发育迟滞,处于II期;此外,E30和E20TR10组伪雌鱼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lol,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雄鱼(P<0.05),TR30组低于对照组雄鱼,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雌鱼(P<0.05)。与对照组雄鱼相比,E30和E20TR10组伪雌鱼cyp19a1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dmrt1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投喂30 mg/kg TR未获得伪雌鱼,而投喂30 mg/kg 17β-E2和20 mg/kg 17β-E2+10 mg/kg TR实验组均可获得大口黑鲈伪雌鱼。12月龄伪雌鱼卵巢处于II期,血清中E2含量及卵巢中cyp19a1a表达量均未到达正常雌鱼水平,导致卵巢发育迟滞。

关键词: 大口黑鲈 17β-E2 TR 性腺发育 生长 伪雌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投饲策略研究

淡水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FS3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2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40 d)和FS4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幼虾(7.73±0.05) g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肥满度和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大值。FS2组和FS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组间肝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一粒径组(FS1组)相比,FS3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FS2组和FS4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单一粒径饲料(3 mm)投喂无法满足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需求,适宜饲料粒径组合投喂提高了克氏原螯虾的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促进了生长,降低了饲料系数,其中以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的组合投饲策略最佳。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饲料粒径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河蟹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1年山东长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监测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4 CSCD

摘要: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陆架边缘海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是重要的海–陆过渡区域。在自然环境变动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其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长岛毗邻海域具有典型的海岛生态环境特征,为渤黄海渔业种类的洄游通道和关键栖息地,对该海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和能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3月至12月,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长岛毗邻海域开展10航次,每航次10站的底层渔业生物逐月调查与样品测定。通过对渔获物的生物学测定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物种更替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以及包含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构成了本数据集。基于多人全样本交叉复核完成审查与校对过程,确保数据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本数据集可为渤黄海底层渔业生物时空格局和海岛生态系统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底层渔业生物 长岛毗邻海域 群落结构 海岛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基调味料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南极磷虾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生物资源量巨大.在食品领域,南极磷虾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由于其富含蛋白质、脂质、肽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甜菜碱、氨基葡萄糖等呈味物质以及矿物元素等呈味物质助剂,已经成为开发南极磷虾基调味料的良好来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日益增加,对于天然来源、营养丰富食材的需求不断提升,南极磷虾基调味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积极推动南极磷虾基调味料的研发和创新,有望为南极磷虾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助推其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基调味料的呈味物质来源、制备方法、开发现状,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旨在为南极磷虾基调味料及南极磷虾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调味料 呈味物质 现状 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杆菌发酵饲料养殖凡纳对虾效果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养殖对虾的效果,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3种益生菌单一及联合发酵对虾饲料,投喂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28d,分析对虾的存活、生长及饲料利用情况,检测对虾体内外弧菌(Vibrio)数量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变化,同时比较不同组间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氮的浓度差异。研究表明,对虾摄食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及复合菌发酵饲料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提高率分别达到8.54%、8.54%和9.76%;枯草芽孢杆菌及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对虾的体长增长率(P<0.05);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可显著降低对虾的饵料系数(P<0.05);投喂发酵饲料的各实验组养殖至第14、21天时的对虾肝胰腺中弧菌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中,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投喂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酚氧化酶活性(P<0.05),且在养殖末期,投喂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养殖后期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氮浓度。综上可知,3种益生菌单一或混合发酵对虾饲料对提高对虾存活率、促进生长及提高免疫力方面均有积极效果,但嗜酸乳杆菌用于对虾饲料发酵的综合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对虾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酿酒酵母 嗜酸乳杆菌 发酵饲料 凡纳对虾 生长性能 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鱼类耳石研究分析

海洋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耳石蕴藏了鱼类个体生活史全过程的信息,是研究鱼类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年以来关于鱼类耳石研究的发文量、发文期刊、合作网络、研究热点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目前对耳石的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性论文主要发表在水产和渔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其次为生态学、生物学等相关期刊;研究国家主要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排名第六;以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等单位为核心的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网络,我国台湾大学也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耳石研究热点方向主要包括:1)基于耳石的年龄与生长;2)耳石微结构及其生态学含义;3)耳石形态特征;4)耳石微化学与稳定同位素分析;5)基于耳石的标记放流.最后,分析了当前耳石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利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整合耳石研究成果,可深入解析长期环境变化对鱼类的生态影响,并减少生物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重点关注深海、极地和淡水鱼类的耳石研究,以深入了解鱼类生活史策略的多样性.

关键词: 鱼类耳石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生活史 年龄与生长 微化学 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养殖尾水絮凝去除效果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罗非鱼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残饲和粪便等颗粒悬浮物,这些物质是氮、磷营养元素的主要载体。将养殖尾水外排会导致周边水体富营养化。当前常见的尾水处理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效率低等缺点,影响其推广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探索采用絮凝工艺对罗非鱼养殖尾水进行处理,选取聚合硫酸铁、三氯化铁、壳聚糖和碳酸镁等4种絮凝剂,通过比较浊度、总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筛选出适合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絮凝剂。结果显示:聚合硫酸铁的效果优于其他3种絮凝剂。在投加量0.4 g/L、pH=8、絮凝时间15 min时,聚合硫酸铁对养殖尾水的浊度、总悬浮固体颗粒物(TSS)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7%、92.6%和95.1%。对絮凝后絮体评价发现,絮体的沉降高度与浊度去除率具有一定相关性,絮体的成长受成核作用的影响。尾水处理前后的zeta电位说明聚合硫酸铁通过破坏尾水中的悬浮物的稳定结构而净化尾水。研究表明,在罗非鱼养殖尾水处理时,可选择聚合硫酸铁作为絮凝剂。

关键词: 罗非鱼 养殖尾水 聚合硫酸铁 絮凝 尾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方法在多环芳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导刊 2024

摘要:QuEChERS方法具有快速、简单、便宜、高效及安全等特点,是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在农药残留分析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QuEChERS方法可有效分析各种化合物,包括复杂基质中的药物、霉菌毒素、多环芳烃等.近年来,随着多环芳烃毒性的研究,由其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述了QuEChERS方法起源、研究过程以及在多环芳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及优化,以期为QuEChERS方法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QuEChERS 食品 提取 多环芳烃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