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模拟与展望

农业展望 2019

摘要:哈尔滨地区作为黑龙江省的核心区域,模拟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可以在宏观尺度上把握各种土地类型的变化过程,有利于把握驱动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可以对农业发展、城市扩张等进行合理规划,对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数理统计技术和GIS技术支持下,以Landsat TM5数据为数据源,利用CLUE-S模型以2005年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年,模拟了2010年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与2010年哈尔滨地区实际土地利用数据相对比,模拟准确率为82.13%, Kappa系数为76.17%,说明此模型对哈尔滨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的模拟比较成功.在此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对哈尔滨地区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与最初基年数据相比,面积减少最多的地类为耕地和草地;面积增加最多的地类为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地区为林地边缘和建设用地周围;山区河谷地带草地减少较多,多退为林地或被耕地侵占;水域面积减少多为被耕地侵占,主要表现为坝外地种植农作物.湿地减少多为被耕地侵占;林地增加多为退耕还林较多;建设用地增加多为侵占耕地.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对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哈尔滨地区 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变化 CLUE-S模型 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与优化

福建质量管理 2019

摘要:中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新制度变迁模式,提高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效率.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改变了原有和新的会计制度,反映了利益的再分配.制度变迁模式是利益分配机制的具体体现.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变迁分为诱导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改革 方向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对策探讨

管理观察 2019

摘要:随着基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2019年1月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施行以来,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工作内容激增,出现了各类的管理问题,如何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成为摆在农业科研单位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实际出发,指出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农业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合理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财务 内部控制 管理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 及抗氧化性的比较

经济林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蓝靛果种质资源收集、优良品种的选育、综合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以蓝靛果栽培品种'蓝鸟''蓓蕾'及野生蓝靛果为材料,比较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测定各品种成熟果实提取液中可滴定酸、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分析DPPH、FRAP、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蓝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多,其体积分数为2.49%;按照类黄酮、总酚及花色苷的含量由高到低排序,3个品种依次为'蓓蕾'、野生、'蓝鸟'.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蓓蕾'果实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是野生蓝靛果,'蓝鸟'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蓝靛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与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类黄酮含量与·OH清除能力相关系数最大,即蓝靛果果实类黄酮清除·OH的能力最强.综上可知,'蓓蕾'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比其他2个蓝靛果品种强,适宜进行加工及内含物提取利用,是制备抗氧化剂的优良材料.

关键词: 蓝靛果 生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同江市一起牛炭疽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动物检疫 2019

摘要:2019年7月21日,黑龙江省同江市某养牛户报告发现牛患病死亡.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采用现场调查、入户访谈、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该起疫情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此次疫情共造成9头牛死亡.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认定此次疫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推测发生原因是,汛期雨量较大,疫点上游河岸炭疽掩埋地遭雨水冲刷,从而带出炭疽杆菌芽孢,继而污染江心岛牧草,导致该岛放牧牛感染死亡.该起疫情提示,炭疽病例的及时确诊和规范处置可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关键词: 炭疽 流行病学调查 同江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筛选出寄生玉米螟卵的优势赤眼蜂种类,科学评估优势赤眼蜂的田间防效,应用绿色防治技术替代传统化学防治,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实验室内采用6种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新鲜卵块,初步筛选出3种优势赤眼蜂,田间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进行防效测评,并结合产量、挽回产量损失率和增产率确定优势蜂种.结果 表明:寄生率最高的是玉米螟赤眼蜂,卵块寄生率为74.0%,卵粒寄生率为65.4%;其次是松毛虫赤眼蜂,卵块寄生率为62.0%,卵粒寄生率为59.5%,螟黄赤眼蜂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8.0%和47.1%,此3种赤眼蜂是寄生玉米螟卵的优势蜂种.玉米螟赤眼蜂的田间平均防治效果73.86%;松毛虫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为68.47%,螟黄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为47.97%,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9.58%、7.02%和4.02%;增产率分别为9.65%、7.47%和4.52%.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成本控制,实际生产中应当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关键词: 赤眼蜂 玉米螟 寄生率 防治效果 增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畜牧业与O2O模式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畜牧大省之一,但畜牧业为黑龙江省创造的经济收益与其自然资源不相匹配.本文对黑龙江省畜牧业传统经营的限制因素及结合"互联网+"的新经营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宜的发展意见,以期为黑龙江省畜牧业经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畜牧业 O2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松松仁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活性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松松仁是珍贵的药食同源植物,本研究旨在明确红松松仁稀碱提取物(KPS-AE)对高糖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后,设正常(NC)、高糖高脂(HC)、阴性(DM)、阳性(PC)4个对照组及低、中、高(KPS-AE-L,KPS-AE-M,KPS-AE-H)3个剂量给药组。连续给药2周,在此期间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摄食量、饮水量,每周测定体质量、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在试验末期,检测小鼠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分泌指数(FBCI)。结果:与NC组及DM组小鼠相比,KPS-AE可以控制糖尿病小鼠的"三多一少"症状,有效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值,其中KPS-AE-M组与DM组相比可控制糖尿病小鼠饮水量降低34%,降糖率达25.47%,且KPS-AE-M组可显著改善口服葡萄糖耐量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敏感指数和分泌指数。结论:红松松仁稀碱提取物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具有研制功能性食品药品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力。

关键词: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 红松松仁 稀碱提取物 降血糖 糖尿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平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叶部性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优化黑龙江省南部玉米栽培技术,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主区为8种种植方式,副区为5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品质的变化.结果 表明:平作方式中宽窄行A8处理(55 cm+75 cm)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垄作相比提高4.34%.随密度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低密度B1(5、250万株·hm-2)、B2(6.375万株·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在各生育期内均提高玉米叶面积的平作方式为A8(55 cm+75 cm)和A7(45 cm+85 cm),喇叭口期提高6.23%和4.16%,抽丝期提高2.95%和2.17%,乳熟期提高2.84%和1.13%;不同密度下,高密度(7.500万株·hm-2)B3和B4 (8.625万株·hm-2)处理明显提高玉米叶面积.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与对照垄作相比分别提高A6(85 cm)1.14%、A4 (65 cm)2.27%和A7(45 cm+85 cm)0.42%,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下,除淀粉含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外,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较小.种植方式和密度改变对玉米叶片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的影响.在宽窄行种植方式下辅以适宜的较高密度(8.625万株·hm-2)种植,玉米单株绿色叶面积提高较快,叶面积指数(LAI)明显高于等行距种植产量显著增加的同时对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也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推荐为黑龙江省中南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方式 密度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荚数垂直分布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大豆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荚数类型和空间分布决定产量的形成。以有一个共同亲本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遗传材料,按照植株的上、中、下3个部位调查一粒荚、二粒荚、三粒荚和四粒荚的数量,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两个群体中一粒荚、二粒荚、三粒荚、四粒荚在空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变异,部位间不同豆荚类型组成有显著差异,并且两个群体不同类型豆荚在不同部位分布的遗传基础不同,共检测到59个控制荚数性状的QTL,解释了0~11.45%的表型变异;两个群体检测到的荚数QTL中有30个QTL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

关键词: 大豆 荚数 垂直分布 遗传分析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