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茶园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氮磷钾化肥(NPK)处理,以及氮投入总量不变条件下以猪粪替代25%(OM25)、50%(OM50)、75%(OM75)、100%(OM100)化肥氮的有机肥替代处理。氮肥每年分3次追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一次性基施。于2018—2019年间定期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茶叶产量,同时检测降雨量和地表温度。【结果】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同一养分含量年际间的变异幅度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上升而增加,除铵态氮含量外,NPK与OM25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年际间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低于其他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25处理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提升了1.42~3.35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硝态氮平均含量的变异系数在有机肥替代处理下超过150%,其含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提高,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CK和NPK处理的土壤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显著低于较高的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100处理下土壤有效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较最低的CK分别提高了4.12、13.83、2.77、12.32和36.32倍。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表层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随之上升,而铵态氮含量和茶叶的鲜叶产量则呈下降趋势。除铵态氮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取样前7天的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任意阶段的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全有机肥模式不利于茶叶增产和土壤养分的供应,且土壤pH的升高对茶树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降雨过多和地表温度过高也会加剧养分流失风险。低有机质替代比例可以保证氮素的充足和稳定供应,且不会引起pH明显变化,因此是较为适宜的茶园有机肥替代比例。


紫玉米花色苷辅色配方优化及其对紫玉米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热加工过程中紫玉米花色苷的辅色配方。方法:以果糖、单宁酸和果胶作为辅色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玉米花色苷的辅色配方,并以未处理的紫玉米作为对照,对不同处理后紫玉米花色苷组分、色泽、质地、滋味和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最佳辅色配方为果糖质量分数19%、单宁酸质量分数0.07%、果胶质量分数1.9%。与对照组相比,经最佳配方辅色处理后紫玉米中矢车菊-3-O-葡萄糖苷、天竺葵-3-O-葡萄糖苷和芍药-3-O-葡萄糖苷含量分别增加了77.64%,64.82%,54.75%,总花色苷含量增加了67.98%;色泽L*值、b*值和ΔE值均下降,a*值增加;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增加,弹性、内聚性降低;苦、涩和涩的回味差异不大,酸、甜、咸、鲜、苦的回味及鲜的回味存在差异;在0.02~0.10 m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紫玉米花色苷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为39%~79%,54%~74%,27%~67%。结论:果糖质量分数19%、单宁酸质量分数0.07%、果胶质量分数1.9%的组合对紫玉米花色苷的辅色效果最佳。
关键词: 紫玉米 花色苷 组分 色泽 质地 滋味 抗氧化活性


甘薯块根膨大机制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兼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甘薯块根是甘薯收获的主要器官,营养价值丰富,并且其发育及膨大直接影响甘薯的产量。因此,了解块根膨大的机理对提高甘薯产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影响甘薯块根膨大的温度、光照、水分、施肥水平和塑料薄膜等环境因素,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等块根代谢物,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茉莉酸(JA)等内源激素,以及MADS-box和Homeobox等转录因子和淀粉合成、块根形成等相关基因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甘薯块根膨大的研究进展,为甘薯块根膨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犬瘟热病毒和犬腺病毒2型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建立犬瘟热病毒(CDV)和犬腺病毒2型(CAdV-2)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CDV的N基因和CAdV-2的E3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与两条标记不同荧光基团的TaqMan-MGB探针,对引物、探针的浓度、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性。结果:该方法在CDV和CAdV-2阳性参考质粒浓度1×10~1~1×10~7 copies/μL的范围中,R2值为0.997和0.993,表明所建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关系,能检测到最低浓度为5 copies/μL,并对其他病原无扩增现象,特异性良好;重复性试验中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小于1.54%。综上,建立的双重TaqMan RT-q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好等优点,可用于CDV和CAdV-2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犬腺病毒2型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长江中下游地区糯玉米花期耐热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明显,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糯玉米丰产稳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糯玉米的耐热性,筛选耐高温评价指标,可为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增温方式(覆膜增温处理和延迟播种处理)以及自然对照处理(CK),测定了13个与耐热相关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糯玉米花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除叶绿素a和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外,各指标在高温处理下的降低幅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 13 个单项指标转换为 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 64.46%、15.06%和 7.76%,代表了糯玉米耐热性 87.28%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综合耐热评价值(D值),将 10 个参试糯玉米品种划分为 3 类,分别为 3 个耐热型、4 个中等耐热型和 3 个热敏感型.筛选出的耐热型品种为苏玉糯 2 号、中糯 2 号和苏玉糯 901,生产中应用这些品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温热害对糯玉米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糯玉米耐热性评价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PV)与D值基本一致,确定了产量、Fv/Fm、叶面积指数和花粉活力作为糯玉米花期耐热性评价指标.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热品种和鉴定指标可为今后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绿豆GPX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绿豆基因组中筛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基因家族成员,并探究其组织表达模式及其对若干胁迫的响应.[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绿豆GPX家族的等电点、相对分子质量、共线性、上游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qPCR进一步分析绿豆GPX基因家族的组织表达模式以及在不同逆境胁迫和激素作用下的表达水平.[结果]从绿豆基因组中筛选出 8 个GPX基因,其不均匀分布于 1/2/3/5/10 号染色体上.基因结构及基序分析结果显示,8 个GPX的基因结构类似,均含有 6 个内含子区域,并且大部分 GPX成员都具有UTR区.转录组以及RT-qPCR分析结果表明,多个GPX家族成员均能响应多种逆境胁迫.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不同GPX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呈特异性表达;GPX家族整体在绿豆中表达丰度较低,但表达量能被各种胁迫强烈诱导.[结论]绿豆GPX基因家族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不同GPX成员响应的胁迫类型不同.


江苏省褐飞虱灾变规律及原因分析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分析江苏省2005—2021年褐飞虱灯诱虫量和田间发生程度及其防治实践,并结合气象条件,揭示了江苏省褐飞虱灾变规律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年之前褐飞虱重发频率高,2009年后重发频率下降。(2)南方稻区虫源地的发生程度影响江苏褐飞虱前期发生量,且不同发生程度年份间后期迁入的虫源地不同,发生较重年份其虫源地主要位于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以及浙江北部,发生较轻年份则主要位于江苏中、北部。(3)后期迁入虫量是江苏省褐飞虱暴发与否的重要影响因子,迁入虫量大小与发生程度密切相关。(4)气候条件影响江苏褐飞虱迁入后的发生程度,其中风向是影响后期虫源迁入的重要因素,当南风、西风和东南风偏多时,多为偏重发生年份,当北风或东北风主导时,多为偏轻发生。迁入后“凉夏暖秋”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种群繁殖和发生为害。(5)虫源关联区域使用的农药品种协同性及防控策略调整也是影响江苏褐飞虱发生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为褐飞虱的精准监测和区域性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四唑虫酰胺复配对草地贪夜蛾的联合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
《农药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获得对草地贪夜蛾具有速效性及持效性的杀虫剂复配组合.[方法]选择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四唑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并利用共毒因子以及共毒系数法明确不同杀虫剂复配的生物活性,随后在田间条件下对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进行试验.[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四唑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72 h的LC50分别为0.088、4.380 mg/L.利用共毒因子法筛选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为1∶50、1∶25;利用共毒系数法筛选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为1∶30、1∶40、1∶50、1∶60,LC50分别为0.936、0.742、1.086、1.915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四唑虫酰胺1∶40进行复配,药后3、14d均表现出良好防控效果.[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四唑虫酰胺复配对于草地贪夜蛾防控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农药复配 共毒因子 共毒系数 田间试验


江苏省大米重金属调查与膳食摄入评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大米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经大米途径摄入重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4-2018年收集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产地的980份稻谷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糙米中镉(Cd)、砷(As)、铅(Pb)和铬(Cr)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大米中Cd、总As、无机As、Pb和Cr含量范围分别为0.002~0.314、0.003~0.513、0.003~0.385、0.002~0.722 mg·kg-1和0.002~1.982 mg·kg-1,算术平均值分别为0.038、0.147、0.110、0.032 mg?kg-1和0.042 mg?kg-1.相较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大米中Cd、Pb和Cr含量超标率依次为0.9%、2.8%和0.2%,据估测大米中无机As含量的超标率为0.2%.与全国和全球水平相比,江苏省大米中总As和无机As含量较高,人群具有较高的大米无机As暴露风险.江苏省大米中Cd含量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苏南地区人群具有相对较高的大米Cd暴露风险,间接地反映出了苏南地区的土壤Cd活性较高,这可能与苏南地区发达的工业经济和土壤pH较低相关.江苏省成人单位体质量日均大米Cd、无机As、Pb和Cr摄入量分别为0.19、0.48、0.14 μg·kg-1和0.18 μg·kg-1,与世卫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健康指导值相比,通过大米膳食摄入重金属量整体较低,但江苏省大米无机As和苏南地区大米Cd的暴露风险相对较高.综上,江苏省大米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安全范围,建议加强监测江苏省各产地大米中Cd和无机As的含量,降低江苏省局部地区成人的大米Cd、无机As的膳食暴露风险.


包覆式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的研究与设计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番茄大多是成簇生长,当在簇中采摘单个番茄时末端执行器容易受到非目标番茄的干扰,导致采摘成功率降低.为此,根据番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具有新采摘策略的末端执行器,可在非目标番茄干扰的情况下成功地从簇中包裹住目标番茄并收获它.同时,根据与目标番茄接触的非目标番茄数量对测试番茄进行分类,验证了末端执行器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整体采摘成功率为92.5%,整体无损采摘成功率为85%,非目标番茄与目标番茄的接触对采摘成功率的影响较小;只有2.5%的目标番茄轻微受损,2.5%的作物受损,5%的非目标番茄受损.因此,提出的具有新采摘策略的末端执行器是可行的,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