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疫情调查及其发生规律初探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3年,项目组对云南、海南、广东和广西等橡胶主产区的棒孢霉落叶病(CLFD)疫情进行调查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总共调查的81个监测点中,约有92%的监测点发现了该病的为害,且疫情逐年加重,以海南省的大丰农场、西庆苗圃、十月田苗圃和保显农场,云南省的勐醒农场、蚂蝗堡农场和坝撒农场以及广东省的红十月农场等监测点的发病率最高,病情严重。主栽品种田间调查发现,文昌11、云研277-5、云研77-4和热研7-33-97等品种的抗/耐性水平较高,而RRIM600、PR107、GT1和红星1等品种的抗/耐病性水平较差。全年病害消长动态调查发现,该病一般3~4月出现病情,8~9月病情急剧上升,10~11月达到全年最高峰,后逐步下降。多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棒孢霉落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逐年加重趋势,且主栽品种中很少有品种(品系)表现出耐病或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多酚氧化酶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果树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多酚氧化酶(PPO)基因启动子序列并初步分析其功能,为进一步研究PPO基因表达规律及应用PPO基因启动子提供基础。【方法】通过TAIL-PCR和接头PCR方法相结合获得荔枝PPO基因启动子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缺失结合瞬时表达法分析核心启动子调控元件。【结果】从‘妃子笑’荔枝基因组中克隆获得了1048bp的荔枝PPO基因启动子序列,含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序列均能驱动GUS基因在‘妃子笑’、‘无核’和‘紫娘喜’荔枝叶片和果皮中表达,但都不能驱动GUS基因在‘妃子笑’和‘紫娘喜’荔枝种子中表达。【结论】获得了荔枝PPO基因启动子序列并获得了其调控基因表达的部分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usarium mangiferae对杧果酚类代谢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POD、PPO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接种病菌45 d和30 d,酚类代谢相关酶中PAL活性变化与总酚含量变化趋势相同,POD和PPO活性在接种病菌后直线上升。F.mangiferae侵染对杧果酚类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可干扰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的含量变化,影响其相关酶活性,降低杧果对病菌的抵抗能力。杧果酚代谢紊乱失衡可能是病菌的重要致病机理之一。
关键词: 杧果畸形病 Fusarium mangiferae 侵染 酚类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PME-GC×GC/TOFMS对香草兰中挥发、半挥发性成分萃取与分析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萃取香草兰中挥发和半挥发性的成分,再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技术进行定性分析。试验共鉴定出香草兰中181种挥发、半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香兰素、呋喃甲醛、(2S,3S)-(+)-2,3-丁二醇、邻甲氧基苯酚、2,3-丁二醇、苯酚、正己醛、(2R,3R)-(-)-2,3-丁二醇、对羟基苯甲醛、3-甲基丁酸、2,3,5,6-四甲基吡嗪、3-羟基-2-丁酮、香草酸、壬醛、正己酸、1-辛烯-3-酮。结果表明,GC×GC/TOFMS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非常适合复杂组分体系的定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钟藤蔓延成灾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金钟藤表现出的入侵性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机制,通过采样分析,比较了本地有害植物金钟藤不同覆盖程度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金钟藤覆盖程度的加深,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而降低了土壤全磷的含量,但对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在重度覆盖土中分别达44.96、2.57 g/kg和8.96、17.42、1.37、12.67 mg/kg,分别是裸土的4.40、10.28、2.30、1.57、1.83、1.90倍。在重度覆盖土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为3.39、0.52、7.70 mg/g,分别是裸土的2.92、2.26、1.39倍。可见,金钟藤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形成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微生态环境,这可能是其能够成功入侵新区域和快速蔓延扩张的生态机制之一。
关键词: 金钟藤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成灾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所产血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所产血竭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研究从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所产血竭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3,4-二羟基烯丙基苯(1)、3',4',5'-三甲氧基苯丙烯醇(2)、松脂醇(3)、(2R)-7,4'-二羟基-8-甲基黄烷(4)、(2R)-7,4'-二羟基-5-甲氧基-8-甲基黄烷(5)、(2S)-7,3'-二羟基-4'-甲氧基-8-甲基黄烷(6)、(2S)-4',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7)、4,2',4'-三羟基查耳酮(8)、4,4'-二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耳酮(9)和Cambodianin E(10)。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4,10对香蕉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西瓜枯萎菌F.oxysporum f.sp.niveum,棉花枯萎菌F.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和烟草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枯萎病菌T-DNA插入转化子库的构建及其质量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西瓜枯萎病菌的致病分子机理,开展了病原菌的转化子库构建工作。采用携带潮霉素抗性p TFCM双元载体的农杆菌AGL-1介导的ATMT转化方法 ,获得菌株FON-01的转化子,通过表型观察筛选突变体。结果表明:当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μmol/L、农杆菌OD600为0.4、分生孢子浓度为1×106个/m L时,于28℃共培养48 h转化效率高达(663.33±24.95)个/106个孢子。构建了总数为3 832个的转化子库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从2 201个转化子中筛选出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产孢量等方面有所变异的突变体73个。病原菌转化子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致病分子机理及相关基因克隆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罗非鱼片冷藏保鲜作用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罗非鱼片为原料,探讨了壳聚糖分子量对罗非鱼片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感官评分、细菌总数、p H、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鲜度指标(K值)等作为罗非鱼片保鲜评价指标,研究了罗非鱼片在4℃冷藏时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藏保鲜期间,经过壳聚糖处理的罗非鱼片感官评分值下降缓慢,细菌总数、p H、TVB-N值、K值均低于对照实验组。经过壳聚糖处理的罗非鱼片能够延长保质期1~3 d,并且分子量较小的壳聚糖(4 ku)对罗非鱼片的保鲜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McGS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分析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热研3号"苦瓜为试材,根据苦瓜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McGS1)全长序列信息设计引物,提取"热研3号"苦瓜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作为模板,通过PCR扩增、产物测序、酶切等方法与pET-30a(+)原核表达载体相连,构建苦瓜McGS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分析,研究不同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对苦瓜McGS1基因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构建了苦瓜McGS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37℃、0.2μmol/L IPTG诱导4h苦瓜McGS1基因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可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5k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叶山楝根化学成分与细胞毒活性的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hydroxycadalene(1)、dregeana-1(2)、4-oxopinoresinol(3)、4-ketopinoresinol(4)、6-deoxyjacareubin(5)、schleicheol 1(6)、豆甾醇(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山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有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1、5和6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有生长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