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不同来源大麦对条纹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来源大麦对条纹病的抗性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三明治法"通过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抗性评价,并通过31对SSR标记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后共鉴定出4份免疫、6份高抗、33份抗病、43份感病和5份高感大麦材料;31对SSR标记共检测出等位基因238个,平均每对标记可检测到7.677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的变幅为2~19;主基因频率变化范围为0.236~0.951,平均值为0.394;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0.094~0.871,平均值为0.667;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91~0.860,平均值为0.613;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3~1.000,平均值为0.522;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3水平上可将参试材料聚为3个大类群,各大类分别包含86份、2份和3份材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供试大麦材料分为3个亚群,每个亚群分别包含47份、33份和11份材料,且在91份材料中,Q>0.6的材料占总数的97.80%。本研究经抗病鉴定及分子标记结果综合分析,可为挑选抗病亲本辅助抗大麦条纹病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麦 大麦条纹病 抗性鉴定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旅游研究中生态学理论与实践(英文)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2 CSCD

摘要:旅游是人们应对过快生活节奏、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休闲行为之一。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增多、旅游活动范围扩大,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生态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旅游目的地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旅游开发模式相对单一、粗放,导致地方一时难以应对大量人口的涌入,自身内部系统受到一系列的干扰,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危及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也受到了威胁。旅游-环境问题成为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学理论为旅游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学者们开始致力于研究旅游活动对植被、动物、水、土壤等具体要素及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收集1990–2020年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相关的旅游文献,梳理生命周期、景观生态学、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生态足迹等生态学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这些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生态理论在旅游领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并对生态理论在未来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研究 生态学理论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田的扩散规律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致灾性害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在田间调查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以及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田间扩散规律。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2019年的36 m~2和2020年的64 m~2小区中存活率分别为43.4%和60.3%,为害株率分别为24.3%和21.1%,扩散半径分别为336.4 cm和611.3 cm。在扩散方向上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向四周随机扩散趋势,两年试验最远扩散距离均达到小区边缘。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的总被害率、被害级别及草地贪夜蛾幼虫扩散半径与玉米单作田无显著差异,表明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并不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田间迁移扩散起到阻碍作用。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上的存活率分别为24.67%和23.67%,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田中幼虫存活率,表明玉米-大豆间作可能会对其种群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大豆 间作 田间扩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对绿熟期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模拟辣椒田间生产中的贮藏温度条件——常温(20℃)和高温(30℃),对辣椒(Capsicum annum L.)品种'P1808'的绿熟期果实进行短期贮藏,并在贮藏后24 h和48 h分别对果实硬度、失水率、辣椒素类物质、氨基酸含量等商品性、风味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温贮藏24 h和48 h条件下,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4 h升高50% 以上),叶绿素类物质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而失水率、相对电导率和蛋白质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而高温贮藏24 h和48 h条件下,辣椒素类物质含量逐步升高(24 h升高近50%,48 h升高近150%),叶绿素含量逐步下降,硬度48 h后显著下降,而失水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和总胡罗卜素含量显著上升.对不同温度贮藏48 h后的辣椒果实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价值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常温还是高温,贮藏48 h后辣椒果实中不同种类氨基酸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而常温贮藏在提升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及各类风味相关氨基酸的含量上效果尤为显著.从氨基酸营养价值角度考虑,蛋氨酸+胱氨酸是辣椒果实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与对照相比,常温和高温贮藏48 h均会导致辣椒果实中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均低于氨基酸模式谱标准.本研究结果有望为田间辣椒贮藏保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辣椒;绿熟期果实;贮藏温度;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桑果菌核病的田间防效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桑果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桐庐县、临安区3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桑果肥大型菌核病和小粒型菌核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06~424 mg a.i./kg范围内防效达到89.66%~98.58%,其防效显著优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结论]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桑果菌核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桑树叶片和植株未出现药害。

关键词: 果桑 桑果菌核病 防治效果 悬浮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霉唑手性异构体及其代谢物在柑橘贮藏中的选择性行为

农药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确定了抑霉唑及其代谢产物咪唑乙醇的绝对构型,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柑橘不同部位抑霉唑和咪唑乙醇对映体的手性分析方法,并开展了柑橘贮藏过程中抑霉唑的选择性降解行为研究.柑橘(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果肉、全果和果皮样品通过乙腈(含体积分数1% 的乙酸)提取,抑霉唑和咪唑乙醇分别采用Lux Cellulose-2和Chiralpak IG-3手性柱分离对映体.结果表明:抑霉唑和咪唑乙醇对映体在0.001~~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15,>0.9991),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005 mg/kg;4个添加水平(0.0005、0.05、0.125、0.25 mg/kg)在不同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101% 和73%~~10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4%~~2.9% 和0.4%~~5.6%.抑霉唑在柑橘中的贮藏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抑霉唑在全果和果皮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36 d和158 d,S-抑霉唑在全果和果皮中半衰期分别为77 d和82 d,即S-抑霉唑的降解速率明显快于R-抑霉唑;其代谢产物S-咪唑乙醇在柑橘果实各部位的积累速度均高于R-咪唑乙醇.

关键词: 抑霉唑;咪唑乙醇;手性拆分;代谢产物;柑橘贮藏;降解行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次发现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甘薯茎腐病

植物病理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ickeya和Pectobacterium属细菌的植物寄主广泛,包括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伞形花科和禾本科等科的农作物~([1]),所引发的细菌性软腐病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威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Dickeya和Pectobacterium属不同种的菌株能侵染同一种植物,产生相似的病症。如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并导致软腐病害的有D. solani、D. dianthicola、D. dadantii、D.chrysanthemi、D. zeae、P. versatile、P. carotovorum、P. brasiliense、P. atrosepticum、P. betavasculorum、P. parmentieri、P. parvum、P. peruviense、P. polaris、P. actinidiae和P. punjabense等种的细菌~([2-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漂烫与干燥方式对豆腐柴叶干粉营养组分及豆腐适制性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豆腐柴叶干粉营养组分、抗氧化活性和适制性的影响.采用漂烫及不同干燥方式处理豆腐柴叶并分为新鲜组(F)、冷冻干燥组(FD)、热风干燥组(HAD)、新鲜漂烫组(FB)、漂烫+冷冻干燥组(BFD)、漂烫+热风干燥组(BHAD)6组.结果表明,与HAD组相比,FD组干粉色泽翠绿,且能维持较高的氨基酸、还原糖、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6.16 mg·g-1、61.98 mg·g-1、6.31 mg·g-1和106.56 mg·g-1.其中,FD组、BFD组和HAD组干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FRAP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采用不同处理的干粉制作柴叶豆腐,结果表明,BFD组干粉制作的柴叶豆腐色泽翠绿,凝固时间短,出品率高,渗出液少,且硬度、弹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指标高,感官评分为83.33±2.86.因此,采用漂烫+冷冻干燥的方式处理豆腐柴叶,其干粉既能保留部分的营养成分又具有强抗氧化能力,且能制作出品质较佳的柴叶豆腐.

关键词: 豆腐柴叶干粉 营养组分 质构 感官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道条件和粒径对加工山核桃体外消化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健康成人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EPI)人群的肠道条件,设置不同的胆盐浓度、肠道pH和胰脂酶浓度,分析加工山核桃基质降解率(matrix degradation rate,MDI)、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率、总酚和抗氧化活性,探究不同肠道条件和粒径大小对加工山核桃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粒径大小对加工山核桃体外消化影响最显著,小颗粒加工山核桃MDI、抗氧化活性以及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率均高于大颗粒加工山核桃.pH和胆盐浓度与脂肪消化和抗氧化活性相关,pH 7,胆盐浓度为10 mmol·L-1时,脂肪消化效果更好;胰脂酶浓度越高,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率越高.因此,EPI人群可适量摄入补充益生元、胰酶制剂,提高对山核桃制品营养素消化利用率.

关键词: 山核桃 肠道条件 粒径大小 体外消化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光对设施栽培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红蓝光组合对设施栽培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6年生塑料连栋大棚栽培东魁为试材,选择全光谱LED育苗灯(50 W,RB 2∶1,LYM)、全光谱LED生长灯(50 W,RB 5∶1,LSZ)、荧光育苗灯(60 W,RB 1∶4,YYM)和荧光生长灯(60 W,RB 1.2∶1,YSZ)共4种灯,设计每株树1盏灯和3盏灯两个补光水平共8个处理,以不补光为对照(CK),分析补光对杨梅营养生长、果实品质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所有补光处理对杨梅的叶长/宽/厚和梢长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盏灯的处理总体表现为促进果实发育,其中悬挂1盏全光谱LED育苗灯处理的成熟期单果质量增加最大。各处理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增加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悬挂1盏全光谱LED生长灯处理的糖酸比和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最多。各补光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结论】悬挂1盏全光谱LED育苗灯和悬挂1盏全光谱LED生长灯的补光处理对设施栽培杨梅增加单果质量和改善果实综合品质效果最好,值得在产业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杨梅 设施栽培 补光灯 营养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