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浙江省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摸清区域森林碳储量现状,为区域碳汇功能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温州市2018年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的马尾松林、其他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柏木林、硬阔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等10种主要类型的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以及30个调查样地的实测数据,用平均生物量转换因子法计算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有机碳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8年,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81.70 Tg,其中乔木层18.46 Tg,灌草层1.55 Tg,凋落物层1.02 Tg和土壤层60.67 Tg,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2.60%、1.89%、1.25%和74.26%。温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23.81 t/hm~2,其中乔木层27.98 t/hm~2,灌草层2.34 t/hm~2,凋落物层1.54 t/hm~2和土壤层91.95 t/hm~2,土壤有机碳库为植被有机碳库的2.88倍。乔木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储量是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占全部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96.86%。乔木层碳密度最大的是柏木林,达到46.06 t/hm~2;阔叶混交林碳密度最低,为20.50 t/hm~2;土壤层中,碳密度最大的为柳杉林,达到136.97 t/hm~2;最小的为其他松木林,为49.38 t/hm~2。不同林分生态系统碳密度有一定差异,其中柳杉林碳密度最大(185.42 t/hm~2),最低的是马尾松林(83.34 t/hm~2)。各组分碳储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乔木层与凋落物层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层碳储量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说明土壤层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各组分之间相关关系均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温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略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森林碳密度。


杨梅衰弱病根际土壤真菌的定量检测与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衰弱病在杨梅主产区发生严重,但其成因尚未明确。为明确根际土壤真菌与衰弱病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来自仙居、临海和兰溪3个不同地区的健康植株和衰弱植株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4种与连作障碍相关的土壤真菌进行了定量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根际真菌群体的含量比较丰富;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p.)和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p.)在发病植株根际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与杨梅衰弱病呈正相关关系;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在发病植株根际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植株,与杨梅衰弱病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建立了杨梅根际土壤真菌的快速检测体系,明确了健康株和衰弱株根际真菌菌群的差异,为杨梅衰弱病的研究和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杨梅衰弱病 定量检测 Mortierella Verticillium Penicillium


植物肉的蛋白质消化特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植物肉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食品巨头开始生产、销售植物肉。然而,其消化吸收特性还不明确,亟待研究。本文以基于大豆蛋白的植物肉为对象,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研究其蛋白质消化特性,并与市售猪肉和大豆蛋白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植物肉与猪肉的组织化度相近,而前者的纤维状结构较后者更为致密,弹性和内聚性也更佳。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植物肉粒径最大,SDS-PAGE、可溶性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生成量的结果均显示:植物肉的蛋白质水解程度低于猪肉和大豆分离蛋白,植物肉中的纤维结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蛋白质的消化。


超声辅助的异喹啉-离子液体的合成和表征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传统加热法合成异喹啉-离子液体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合成异喹啉-离子液体的方法.通过异喹啉季铵化过程的对比研究,证明了该方法具有环保性强、产率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将其扩展至阴离子交换反应,发现超声辐射法有效促进了异喹啉溴化物与简单阴离子[N(CF3SO2)2]?和[PF6]?,以及与复杂阴离子2,4-二氯苯氧乙酸的阴离子交换反应.对所得到的异喹啉-离子液体进行了结构表征以及热行为和溶解度的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所得液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为快速、高效建立绿色多功能化离子液体库奠定了基础.


鼻黏膜复合佐剂LTB-Rg1在小鼠体内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灭活疫苗的增强作用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重组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B subunit of heat-labile enterotoxin,LTB)和人参皂苷Rg1联合滴鼻免疫小鼠的佐剂效果并评估其生物安全性,本研究分别将生理盐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灭活疫苗,PRRSV灭活疫苗混合LTB或Rg1或LTB-Rg1滴鼻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小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小鼠脾脏和肺脏中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定期监测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单独PRRSV疫苗组相比,LTB-Rg1/PRRSV组能够在血清和呼吸道黏膜表面迅速产生高水平的IgM、IgG和IgA抗体,并有效延长抗体的作用时间;显著上调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对小鼠的体质量增长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LTB-Rg1是一种比较安全且极具潜力的鼻黏膜免疫佐剂,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LTB-Rg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鼻黏膜 复合佐剂


不同时期喷硒对‘本地早’柑橘养分吸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时期喷硒对柑橘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15年生‘本地早’柑橘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叶面喷施200 mg/L亚硒酸钠溶液,分析柑橘成熟期叶片与果实硒含量、其他养分含量以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果实着色期之前喷硒均可增加叶片、果实的总硒含量;喷硒时间越早,硒的有机化比例越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喷硒可促进柑橘对全氮、全钾的吸收,抑制对全磷、全钙、全镁的吸收;幼果期喷硒的果皮较薄,酸含量较低,而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较高。说明叶面喷硒通过增加柑橘硒含量,影响养分的吸收平衡,提高果实的抗氧化能力,进而改善果实品质,其中以果实幼果期叶面喷硒的综合效果最佳。
关键词: ‘本地早’柑橘 叶面喷硒 硒含量 养分吸收 果实品质


适度干旱和叶喷调环酸钙对设施柑橘开花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和调环酸钙对设施柑橘开花和树势的影响,以3年生避雨限根栽培枳(Poncirus trifoliate L.Raf.)砧'鸡尾'葡萄柚(Citrus paradise Osbeck.)为试验材料,进行适度干旱(DR)和叶喷500 mg/L的调环酸钙(PC)处理,常规水肥管理作为对照(CK),观察不同处理对'鸡尾'葡萄柚开花时间和花枝数的影响,并测定复水前的树势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可以有效延迟'鸡尾'葡萄柚的秋季开花时间,且翌年春季每枝开花数显著升高;干旱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b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和SOD酶活活性显著增高,净光合速率、叶绿素总含量、C/N比值和POD酶活性降低;与对照相比,叶片喷施调环酸钙对'鸡尾'葡萄柚秋季始花时间和数量无显著影响,但翌年春季每枝花数显著增加;调环酸钙处理植株叶片的厚度和质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CAT活性等增高,淀粉含量,C/N比值和POD酶活性等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喷施调环酸钙能调节'鸡尾'葡萄柚的营养和生殖生长,结合适度的干旱处理则可以调控设施栽培'鸡尾'葡萄柚的集中开花时间.
关键词: ’鸡尾’葡萄柚 设施栽培 干旱胁迫 调环酸钙 开花调控


抗生素降解菌剂对猪粪堆肥腐熟和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接种抗生素降解菌可促进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去除,但相关污染物降解菌对堆肥进程及土著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甚少.分析一种以抗生素降解菌种为核心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猪粪抗生素去除中的作用,探究接种菌剂对猪粪堆肥理化进程以及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降解菌剂接种处理猪粪中抗生素去除率达81.95%,与对照相比,其抗生素残留总量下降42.18%.在堆肥条件下,接种抗生素降解菌剂促进了猪粪堆肥升温,加速了堆体水分去除,降低了堆肥中氨气和硫化氢累积排放量,使得堆肥产物中氮磷钾总养分含量和萝卜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提高6.80%和68.33%,同时堆肥产物中稳定性有机质含量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难分解物质含量下降.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指出,接种菌剂提高了堆肥中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其中与堆体升温正相关的嗜热菌丰度显著增加(P<0.01),而致病细菌相对丰度下降.细菌群落共现网络分析表明,接种菌剂改变堆肥土著细菌群落互作模式,降低了细菌群落网络的复杂度和连通性,优化了有益细菌与其他菌群的生态关系,为建立新的和更加健康的堆肥细菌群落奠定了基础,可为抗生素降解菌剂在堆肥中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猪粪 抗生素降解 微生物复合菌剂 好氧堆肥 群落结构


西藏茶叶稳定同位素特征与区域差异及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藏茶叶具有高原茶品质特征,是助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高价值农产品.为探明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探索气象环境对茶叶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茶叶以及全国主产区茶叶样品,分析茶叶中稳定同位素值(δ13 C、δ15 N、δ2 H、δ18 O),同时收集部分采样点的环境气象信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探究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及环境因子关联性.结果表明,西藏茶叶δ13 C值分布于-31.9‰~-27.8‰之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著低于其他主产区样品(P<0.01),δ13 C值主要与采样当月的日照时间和气温有关;西藏茶叶δ15 N与其他主产区样品无显著差异,且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较弱;δ2 H值介于-111.5‰~-40.5‰之间,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最强,受相对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δ18 O值介于22.2‰ ~27.6‰之间,主要与气温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为西藏茶叶产地特征挖掘提供了研究思路,为西藏茶叶品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藏茶叶 稳定同位素 环境因子 偏最小二乘 变量重要性


三个油橄榄品种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过程观测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油橄榄在酸性土壤、夏雨型气候环境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田间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南方3个油橄榄适生良种豆果、柯基和尼Ⅰ为材料,比较花芽分化、花期物候、花序特征、单果重和含油率差异.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花芽分化均起始于3月上旬,豆果和尼Ⅰ初花期为5月3日,花期分别为10、6 d;柯基初花期为5月4日,花期11 d.豆果、尼Ⅰ、柯基的平均花序长度分别为2.5、2.5、2.9 cm,单个花序平均小花数量分别为16.3、14.9、17.9个.果实转色的先后次序和成熟期的早晚一致,依次为尼Ⅰ、豆果和柯基;单果重和含油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增速不同,单果重在果实发育前期增长较快,含油率在果实发育后期增长较快.至10月24日果实成熟度分别达M5(尼Ⅰ和豆果)和M4(柯基),尼Ⅰ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3.40 g、13.05%,豆果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1.15 g、14.31%,柯基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0.77 g、12.31%.综上表明,3个品种花期基本一致,柯基的花量大、花期长,可作为授粉品种加以利用;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确保树体处于良好的营养水平,为后期油分积累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在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