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褪黑素预处理对桃耐涝性的调控效应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褪黑素对桃耐涝性的调控效应,用200μmol·L-1褪黑素对桃苗进行预处理,再经涝害处理,通过生理指标与转录组分析褪黑素和涝害对桃的影响.结果表明,涝害胁迫下外源褪黑素能保护细胞膜和根系.褪黑素能激活微管形态建成、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蛋白结合相关的基因,巩固根系骨架,激活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逆性.涝害诱导E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大量表达,通过HRPE和GCC-box顺式作用元件激活下游ADH、ALD、GAPD等糖酵解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为低氧胁迫下的植株供能.ERFⅦ成员Prupe.8G264900可能是桃响应涝害的关键基因.


花椰菜花球发育相关基因BoCAL的KASP标记开发和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oCAL基因是控制花椰菜花球发生的关键基因之一。为了提高对花椰菜BoCAL基因型鉴定效率,根据该基因第5个外显子中第16个碱基(Ex5+16)G-T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开发了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BoCAL-KASP1)。利用该标记对甘蓝类7个变种的蔬菜作物与野生种共计86份材料进行了BoCAL等位基因的分型,发现共有36份材料的基因型是T:T,包括28份花椰菜、6份青花菜与2份引进的地方种材料;43份材料的基因型是G:G,包括2份花椰菜、9份青花菜、6份结球甘蓝、5份芥蓝、3份苤蓝、7份羽衣甘蓝、2份抱子甘蓝、4份引进的地方种与5份甘蓝野生种材料;7份材料显示杂合基因型T:G,包括2份青花菜、2份羽衣甘蓝和3份引进的地方种材料。这86份材料的BoCAL基因型KASP鉴定结果和酶切扩增多态性标记(BoCAL-CAPS1)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说明,BoCAL-KASP1标记可以高效准确地鉴定BoCAL基因目标位点的基因型,从而为花椰菜花球发育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可靠的功能性标记。


萝卜乙烯合成途径基因的鉴定及对胁迫的响应
《西北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乙烯合成途径关键结构基因(MAT、ACS和ACO)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利用转录组数据和荧光定量方法探究其组织表达和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萝卜基因组中包含8个MAT、16个ACS和7个ACO基因,均可分为3个亚家族.(2)这些基因启动子中至少含有1个光响应顺式作用元件;除ACO1.1和ACO3外,其余基因启动子中均至少含有一种响应植物激素的顺式作用元件;多个基因启动子中含有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3)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萝卜所有MAT、ACS6.1和ACO2/3/4在叶片中均具较高的表达量;根癌农杆菌侵染诱导抗病萝卜的MAT2-4、ACS2/7.1/7.2和ACO1.1/1.2/4显著上调表达,而感病材料多个基因下调表达;铅、镉和铬胁迫均显著促进MAT4.2和ACO1.1/4的表达,但抑制MAT1和ACO5.1的表达;4℃低温显著抑制MAT2.1/2.2/4.1和ACO1.1/5.2的表达.(4)qRT-PCR分析表明,NaCl和PEG-6000均显著促进ACO5.1/5.2的表达,但抑制MAT4.1和ACO4的表达;果糖和蔗糖可能参与了萝卜对PEG-6000胁迫的响应.该结果为研究萝卜乙烯合成途径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乙烯 基因表达 冷胁迫 重金属胁迫 根癌农杆菌侵染


基于重测序的长豇豆基因组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3份长豇豆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重测序数据挖掘InDel位点,根据这些位点开发分子标记,并验证这些标记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经过严格筛选,获得981个易于凝胶电泳检测的长度大于30 bp且多态性高的InDel位点,挑选其中在基因组上均匀分布的165个设计引物并进行验证.用6份长豇豆材料对165对引物进行初筛,其中162对可获得PCR扩增产物,共扩增出673条条带;85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带333条(占总带数的49.48%).利用85个多态性高的标记对173份长豇豆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33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1~0.37,平均值为0.29;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01~0.50,平均值为0.36,表明现有长豇豆资源遗传背景相对狭窄.通过聚类分析,173份长豇豆被分为2个类群,成功将不同类型长豇豆划分到不同亚群.另外,选用亲本间多态性标记用于6个杂交组合的F1代真实性鉴定,鉴定出5个真实杂交种.本研究所开发的多态性InDel标记在长豇豆遗传多样性分析、杂交种纯度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长豇豆 InDel标记 遗传多样性 F1代真实性鉴定


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绵羊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是羊毛发育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分子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技术和手段,但是现有贴壁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所需时间长、效率低,双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筛选法对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效果尚不清楚.该实验目的在于通过优化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过程,提高培养效率和细胞纯度.采集新生羔羊的耳皮肤组织,采用胰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进行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培养2~3天后进行传代分离,直至获得高纯度的成纤维细胞,该过程用时约7天.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纯度达100%.该实验采用优化的双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筛选分离成纤维细胞,提高了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效率,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细胞纯度.


掌叶覆盆子染色体计数及基因组大小测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由于基因组数据缺乏,导致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本研究采用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来确定其倍性;利用流式细胞术和K-mer分析方法对其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掌叶覆盆子根尖染色体数目为2n=2x=14;采用流式细胞术,以萝卜'Saxa'为内标测定的掌叶覆盆子基因组大小为(255.39±7.58)Mb;K-mer分析估测的掌叶覆盆子基因组大小为262.2 Mb,杂合率为0.91%,重复序列比例为42.54%;根据各分析指标,推测该掌叶覆盆子基因组为一般复杂基因组.本研究结果将为掌叶覆盆子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掌叶覆盆子 染色体数目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术 K-mer分析


紫花野菊软腐病的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正>紫花野菊(Chrysanthemum zawadskii Herbich),又称山菊、西伯利亚菊,是浙江省淳安县高山特色茶用菊花,饮用历史悠久。该菊味微苦,性温和,有清热解毒和消炎降火的功效。2020年5月,淳安县多个苗圃发现一种紫花野菊茎叶部病害,发于幼苗茎基部,或植株的中上部茎,初期表现为病部产生湿润状暗绿色斑点,遇雨水病斑呈水渍状迅速扩展,茎表皮组织发黑腐烂,无臭味,病原细菌沿导管向叶柄和叶脉发展,叶柄及叶脉发黑,叶片瘫软,


甜樱桃新品种'江南锦'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南锦’是从‘大紫’(♀)ב那翁’(♂)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樱桃新品种。果实肾形,果柄长,平均单果质量6~8 g,果形指数0.92;果皮较薄,黄底带红晕;果肉细腻、软糯、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7%;裂果率低,畸形果少。适宜浙江气候及相似生境设施栽培,适合观光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