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茭白壳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乙醇浸提、硅胶色谱层析得到茭白壳提取物(Zizania latifolia shell extract,Zlse),探究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对Zlse预防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实验设置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Zlse低、中、高剂量处理组(Zlse-L组、Zlse-M组、Zlse-H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Zlse组通过灌胃3.5%(质量分数)葡聚糖硫酸钠溶液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阳性对照组和Zlse组分别进行美莎拉嗪和Zlse灌胃处理,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5%(质量分数)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每天记录小鼠健康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e index,DAI)评分,比较6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率、DAI评分、结肠长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组织病理学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通过GeneCards、OMIM、TTD和DAVID数据库筛选关键靶点及重要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构建“活性成分-靶点-KEGG通路”网络图。结果表明,相较于模型组,Zlse组体质量降低趋势显著减缓(P<0.05),各组结肠长度有所恢复,结肠损伤减轻,此外,Zlse组血清中各促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MPO活力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8个活性成分、77个交集靶点和119条KEGG通路,关键活性成分为小麦黄素及小麦黄素-4’-O-丁香醇醚,其中重要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受体激活和活性氧积累等,与动物实验结果相印证。结果表明Zlse能够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的释放,调控结肠抗氧化防御能力,预防葡聚糖硫酸钠盐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且其功效与浓度呈正相关。


红美人杂柑果肉不同部位的品质和矿质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明红美人杂柑的品质特性,对红美人杂柑果肉不同部位的糖酸及矿质含量的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对同一果园不同时间及浙江省内不同区域果园的红美人成熟适收期果实进行取样,将每批样品果肉分成果蒂部、果中部及果顶部,采用理化分析法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及矿质成分含量,结果数据经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果肉3个部位的TSS及固酸比(TSS/TA)由果蒂部、果中部再到果顶部的含量呈增加趋势,且果蒂部与果顶部均为显著差异,各部位TA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全果的TSS和TA均与果中部最接近且差异不显著,对应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0 7和0.946 9;矿质养分中大量元素K含量由果蒂部、果中部到果顶部呈下降趋势,元素P含量则正好相反;中量元素Ca与Mg在果肉各部位的含量特征基本一致,呈V形分布;微量元素Zn、B以果顶部积累最多,而Fe、Cu在各部位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为果实TSS含量和固酸比均与元素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K含量、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TSS与Zn含量、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固酸比与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TA与K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Ca、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红美人杂柑果肉的TSS、固酸比分布具不均匀性,果顶部显著高于果蒂部;大中量矿质元素在各部位的积累呈规律性;果实的中部最能代表全果,田间速测可采取果中部榨汁取样;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及K、P、Ca、Zn等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呈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品质评价和提质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载果量对初果期晚熟杂柑风味及质地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树体载果量水平对初果期红桔、美国糖桔、春见、红美人和胡柚等5个晚熟杂柑品种风味品质及果实质地的影响,以期为各品种初果期最适宜树体载果量区间设定和鲜食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以生长势基本一致、4年生的各品种挂果树为材料,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设定单一载果量处理,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可滴定酸(TA)含量比值变化趋势为主要指标,判断各品种果实成熟进程并选定相对适宜的采收期;2020年在此基础上设定高、低载果量2个处理,分别测定各品种成熟期果实TSS和TA含量,果肉和果皮中可溶性糖、有机酸组分及含量,以及果实质地相关参数,并对载果量与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适宜的低载果量下,初果期红桔果肉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和柠檬酸含量不同程度提升;春见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提升的同时柠檬酸含量下降、苹果酸含量提升;而红美人在低载果量下果肉中蔗糖含量下降、葡萄糖含量提升的同时苹果酸含量下降,各品种果肉中糖酸比例不同程度发生改变;至采收时,高载果量处理下红桔TSS/TA比值较低载果量降低12.7%;春见和美国糖桔2个品种TSS/TA比值较低载果量分别增加7.3%和7.1%.在红桔上,树体载果量水平与果皮硬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与果皮韧性和果肉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下同);在胡柚上,载果量与果皮韧性呈极显著相关,与果皮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相关;在红美人上,载果量与果皮硬度呈显著相关,与果皮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在春见上,载果量与果皮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在美国糖桔上,载果量与果肉硬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果肉韧性呈显著相关;但所有供试品种果肉化渣性指标,即果肉紧实度和囊衣硬度与树体载果量水平均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初果期红桔、红美人和胡柚3个供试品种在较低载果量下,TSS/TA比值略高、最终采收时综合风味更好,春见和美国糖桔2个品种则在较高载果量下TSS/TA比值略高,综合风味更佳.该结果可为不同品种柑橘控产提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 晚熟杂柑品种;树体载果量;果实风味;果实质地;果皮/果肉糖酸代谢


浙江海涂围垦区适用桑树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蚕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适于浙江海涂围垦区种植的桑树品种选择,实现海涂资源的科学开发。选择12个桑树品种于浙江海涂围垦区种植,进行盐害相关指标的调查统计,并进行叶片中生理相关指标及耐盐基因表达检测,然后以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桑树品种在海涂围垦区的耐盐性能。12个桑树品种的海涂围垦区耐盐性强弱依次为果选2号、强桑3号、河北红、大10、果选3号、72c002、红果2号、A18、琼46、红果3号、金蔷63、桂花蜜。综合各桑树品种海涂围垦区耐盐性能表现,适宜海涂围垦区栽植的品种为果选2号、强桑3号、大10、果选3号。


1-甲基环丙烯通过调控香菇能量代谢抑制其采后褐变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香菇褐变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香菇能量代谢与褐变的关联,为香菇采后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采用0.25、0.50、0.75mg/L的1-MCP对香菇进行熏蒸处理,测定香菇采后色泽、呼吸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结果:1-MCP能够有效降低香菇菌盖的褐变度;且1-MCP处理后,香菇的呼吸作用得到抑制,呼吸强度降低;同时,1-MCP处理能抑制香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的增加;在1-MCP处理下,香菇在贮藏期间的能荷水平较高,子实体维持了较高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力、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活力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力.结论:1-MCP可以通过调节香菇的呼吸作用,降低PPO活力,维持子实体的能量水平和影响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延缓香菇菌盖的褐变.


3个桃品种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涝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浙江省主栽3个不同成熟期桃品种响应淹水胁迫的形态及生理特性变化,综合评估其耐涝性,为桃抗涝栽培技术制定及耐涝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早熟春红、中熟新川中岛和晚熟锦绣等3个桃品种的毛桃砧1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模拟涝害试验,比较植株表型、根系细胞解剖结构、涝害指数变化,同时测定叶片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评价耐涝性.[结果]淹水使砧木根系受损腐烂,皮层细胞裂解形成气腔;叶片萎蔫黄化脱落,涝害指数持续上升,其中春红品种的涝害指数始终显著低于新川中岛、锦绣品种;随着淹水进程,叶片光合作用受阻,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参数持续下降,胞间CO2浓度(Ci)逐步上升,春红的光合性能始终强于新川中岛和锦绣;叶片细胞膜透性不断增加,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应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3个桃品种耐涝性强弱依次为:春红>新川中岛>锦绣.[结论]持续淹水导致桃根系及叶片光合性能严重受损,3个不同成熟期桃品种的耐涝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红耐涝性表现最好.
关键词: 桃;栽培品种;淹水胁迫;生理特性;耐涝性;主成分分析


耐药基因blaTEM-1、blaIMP-3、fosA3多重重组聚合酶扩增(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中国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同时检测多种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blaTEM-1、blaIMP-3、fosA3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恒温检测上述3种耐药基因的多重重组聚合酶扩增(RPA)方法。条件优化结果显示,所建立的RPA方法在引物浓度为480 mmol/L,37℃恒温反应20 min时检测效果最佳。该方法对携带blaTEM-1、blaIMP-3、fosA3基因的菌株能扩增出条带,阴性菌株无条带,特异性高;对blaTEM-1、blaIMP-3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8×10~1拷贝/μL,对fosA3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8×10~2拷贝/μL,敏感性较强。用多重RPA方法对浙江省内水产养殖环境及生物体中分离到的400株菌株进行检测,养殖用水分离菌株的blaTEM-1、blaIMP-3和fosA3检出率分别为81.00%(81/100),11.00%(11/100)和29.00%(29/100);水产动物体内分离菌株的blaTEM-1、blaIMP-3和fosA3检出率分别为73.67%(221/300),1.33%(4/300)和23.33%(70/300),与常规PCR基本一致。建立的RPA方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检测限低、结果可靠,适用于多种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为快速摸清养殖产业链各环节的耐药基因谱,减少耐药基因传播,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多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快速检测 耐药基因


五种免疫增强剂对绍兴雏鸭胸腺组织部分炎症和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严重威胁着鸭产业的发展,甚至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寻找可靠的抗生素替代物已成为当务之急.免疫增强剂可以通过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机体应对病原微生物或病原体的防御.本研究旨在对5种不同的免疫增强剂对绍兴雏鸭(Anas platyrhynchos)胸腺组织凋亡及免疫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将150只1日龄的绍兴雏鸭随机均分为6组,连续3 d分别于颈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绿原酸、β-葡聚糖、黄芪黄酮、未甲基化CpG的核苷酸(CpG-containing DNA,CpG DNA)和鸡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18日龄采集胸腺组织,通过qPCR结合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基因和凋亡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注射绿原酸、β-葡聚糖、黄芪黄酮、CpG-DNA和鸡IgG的绍兴雏鸭胸腺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在不同程度上调.此外,分别注射五种免疫增强剂后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胸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水平,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Ⅰ,RIG-Ⅰ)、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和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基因的mRNA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综上所述,绿原酸、β-葡聚糖、黄芪黄酮、CpG-DNA和鸡IgG可作为免疫增强剂调控鸭先天性免疫.本研究为预防鸭重要传染性疾病提供新途径,同时也为动物生产过程中抗生素替代物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兰属植物资源与育种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兰属植物资源、育种研究现状及主要观赏性状改良的分子研究。中国是兰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在全球83个种中占有57个种,经过2 500多年的驯化形成了大量的传统品种。迄今为止,兰属植物的育种仍以传统的杂交育种为主,在RHS上登录的兰属植物杂交种已超过17 000个,经农业农村部授权的兰属植物新品种有43个。基因工程育种是兰属植物未来育种的重点方向,已通过转录组、基因组等挖掘出一批与主要观赏性状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部分基因还进行了功能验证,为兰属植物从传统育种转向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基于GBS技术的铁皮石斛种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铁皮石斛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本研究旨在通过GBS技术探讨不同省份来源的铁皮石斛的群体遗传结构。以59份来自不同省份的铁皮石斛为材料提取DNA,构建文库,库检合格后上机测序,测序数据质量合格后进行酶切,然后基于石斛参考基因组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分析其进化树、主成分及遗传结构。从59份铁皮石斛样本中获得有效数据51.442 G,高质量SNP位点为69 943个,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59份不同省份来源的铁皮石斛可被分为3组,来自云南的品种与浙江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与进化树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提供依据,为挖掘优良种质及培育优良品种提供资源。
关键词: 铁皮石斛 GBS SNP 系统进化树 群体遗传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