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五指山猪MYH基因家族结构变异对背最长肌肌纤维性状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通过探究五指山猪背最长肌MYH基因家族结构变异(SVs)对背最长肌肌纤维性状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肌纤维生长规律和分子机制提供基础。研究对象为五指山猪,采用大白猪作为对照组。屠宰前一周将3头五指山猪(4月龄母猪,平均体重14.2 kg)和3头大白猪(4月龄母猪,平均体重58.0 kg)饲养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喂充足的食物和水,所有猪饥饿处理24 h之后屠宰。采集6头猪背最长肌组织,提取完整DNA,PacBio平台建库测序,每个样本测序大约40 Gb,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Sscrofa 11.1)比对,使用Sniffles和PBSV软件的默认参数检测SVs,过滤条件:50 bp≤SVs≤10 kb;提取每头猪背最长肌总RNA,转录组测序,计算基因表达量;统计五指山猪和大白猪SVs在染色体上分布位置和数目,比较五指山猪相对于大白猪SVs差异,筛选五指山猪特异性SVs,构建五指山猪MYH基因家族系统发育树,预测结构域,分析MYH基因表达量与肌纤维指标相关性。结果表明:1)五指山猪共有7个特异性MYH基因,主要分布在第3、5、6、12、13号染色体,第12号染色体包含3个MYH基因;2)系统进化树显示,五指山猪7个MYH基因分化为2个分支,分别编码非肌肉肌球蛋白和肌肉肌球蛋白,MYH9与MYH11基因、MYH1与MYH4基因同源性最高;7个MYH基因都包含结构域Motor domain, 5个MYH基因包含结构域Myosin-N,MYH基因头部结构域(Myosin-N和Motor domain)相对保守,中间和尾部结构域差异较大;其中五指山猪MYH1、MYH4和MYH9基因包含SVs而大白猪没有SVs,皮尔森系数统计表明,MYH基因是否包含SVs可能与基因表达量相关;综合转录组测序和Q-PCR试验,检测这3个MYH基因的表达量与肌纤维指标相关性,MYH1基因表达量与肌纤维密度和数量正相关,MYH4基因表达量与肌纤维密度和数量负相关,MYH9基因表达量与肌纤维密度负相关,与直径正相关。综上所述,五指山猪第12号染色体上特异性MYH基因最多;MYH基因家族主要分化为非肌肉肌球蛋白和肌肉肌球蛋白2个分支;MYH蛋白头部结构域相对保守,中间和尾部结构域差异可能是造成MYH基因家族分化的主要原因;MYH1、MYH4和MYH9基因表达量均与肌纤维密度相关,可能通过调控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影响肌肉生长发育。本研究不仅扩展了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相关内容,也为优化结构变异有关的遗传育种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五指山猪 肌纤维 结构变异 蛋白结构域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辅助去糖处理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去糖预处理方法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利用超声(US)、超声辅助酶法(US+EM)、超声辅助碱法(US+AM)、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4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红枣脆片,分析干燥后红枣脆片的色泽、质构、滋味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超声辅助去糖预处理方法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对比不同去糖预处理组,超声(US)和超声辅助酶法(US+EM)处理下红枣鲜样固形物减少率分别为2.53%和3.36%,显著低于超声辅助碱法(US+AM)和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处理;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处理下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多糖含量最低,去除多糖效果最佳,其次是超声辅助酶法(US+EM)处理;超声辅助酶法(US+EM)去糖处理下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黄酮保留量最高,VC损失量最小.电子舌结果显示超声辅助酶法处理下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口感最佳.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处理在减少糖分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红枣脆片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关键词: 红枣脆片 热风干燥 压差闪蒸干燥 超声辅助酶法 去糖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PLC-MS/MS对槟榔壳中六种活性物质分析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槟榔壳中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样品使用50%甲醇水提取,色谱条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Column(1.8μm,2.1*100m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8℃,流速0.4mL·min-1,进样体积2μL;质谱条件:喷射流电喷雾(AJS 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在相应浓度范围内,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平均回收率为80.13%~106.22%,RSD为0.25%~3.55%。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槟榔壳 活性物质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海南省众多普通野生稻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发掘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本研究利用32个SSR标记,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38份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结果显示,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为2.479,丰富度Shannon指数(I,Shannon entropy index)为0.975,Nei′s基因多样性(h,Nei′s genetic diversity)为0.570,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6.27%,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不同地方来源的海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来自临高的海南普通野生稻丰富度最高,琼海的普通野生稻遗传丰富度最低,其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当K=2时,Delta K值最高,将2038份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分成2个类群,第Ⅰ类群有1145份资源,分别来源于海口、澄迈、儋州、三亚、万宁、琼海、临高、陵水、乐东、东方,第Ⅱ类群有893份资源,分别来源于海口、文昌和澄迈。利用居群优先及多次聚类的方法构建海南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192份,占总资源(2038份)的9.42%,核心种质的Shannon指数(I)保留了102.46%,Nei′s基因多样性(h)保留了104.39%,有效降低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冗余度和遗传差异上的重复。海南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代表了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材料。

关键词: 海南普通野生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Ya-1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芽孢杆菌Ya-1(简称Ya-1)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微生态调控防治辣椒枯萎病及芽孢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然土+蛭石(Ns)和灭菌土+蛭石(Ss)2组基质盆栽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利福平标记法,分别对2组基质设接种无菌水(A)、接种抗200μg/mL利福平的Ya-1突变株(Ya-1-200)发酵液(B)、接种辣椒枯萎病菌SMPLJLD-1孢子悬浮液(C)和接种Ya-1-200发酵液+辣椒枯萎病菌SMPLJLD-1孢子悬浮液(D)4个处理,接种后0、1、2、3、7、10和20 d,测定Ya-1在根际、根和叶片的定殖量的,并结合绝对定量PCR验证Ya-1的定殖规律。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0、10、20 d根际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稀释分离法检测Ya-1在辣椒植株及根际中的定殖情况结果显示,接种3 d后,B、D处理下根际和叶中Ya-1的定殖量逐渐下降,20 d后趋于稳定,定殖量均大于1×10~4 CFU/g。绝对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B、D处理后,辣椒根际、根和叶中Ya-1单位样本拷贝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接种3 d后达到峰值,并在20 d后稳定在1.0×10~5 copies/g以上。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Ns组接种10 d与接种20 d相比,B处理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下同),而C和D处理2个指数显著升高。辣椒根际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大于4%的优势菌门包括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和变形菌门。接种10 d时,C处理辣椒根际细菌群落中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最低(4.07%),B处理该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6.77%)。与A处理相比,B处理在接种10和20 d时贪铜菌属、Aquicella、Trinickia、Crenobacter、产碱杆菌属、戴氏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gulbenkiania、芽孢杆菌属、罗河杆菌属和Vogesella均明显富集;接种10 d后,与A处理相比,B处理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Gp6、假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结论】Ya-1可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有效定殖,接种该菌后能改变辣椒根际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提高辣椒根际中具有抗病促生和改善辣椒品质等相关功能细菌的相对丰度。推测Ya-1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利福平标记 绝对定量PCR 定殖 根际细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叶表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槟榔叶表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良CTAB法、MP Biomedicals土壤试剂盒、QIAGEN土壤试剂盒、天根多糖多酚植物试剂盒和MP Biomedicals植物试剂盒分别提取槟榔叶表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MP Biomedicals植物试剂盒提取的DNA效果最好,DNA浓度为81.57μg/m L,A260/A280值为1.80,A260/A230值为2.06,PCR扩增产物亮度高、无杂带,且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污染小等特点。本研究为槟榔叶表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提供了参考,为后续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槟榔 叶表微生物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宝鸽和石岐鸽二元杂交鸽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大宝鸽和石岐鸽二元杂交鸽的繁殖性能和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为后续建立高生产性能配套系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撑.[方法]试验设立了正交组(大宝鸽公鸽×石岐鸽母鸽,子代为DS鸽)和反交组(石岐鸽公鸽×大宝鸽母鸽,子代为SD鸽),测量分析种鸽繁殖性能,杂交子代0~28日龄的生长性能,28日龄乳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胸肌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以及乳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DS鸽种鸽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SD鸽种鸽(P<0.05).SD鸽14日龄体重显著高于DS鸽(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低于DS鸽(P<0.05),pH45min显著高于DS鸽(P<0.05),肉色a*值和滴水损失均显著低于DS鸽(P<0.05).SD鸽与DS鸽相比胸肌肌纤维直径较小、胸肌肌纤维总数更多,且胸肌肌纤维密度较大(P<0.05).SD鸽血清中总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DS鸽(P<0.05),血糖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DS鸽(P<0.05).[结论]DS鸽和SD鸽具备优秀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状,以及良好的肉质特征.研究结果为肉鸽高产配套系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大宝鸽 石岐鸽 二元杂交 生产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戟天多糖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巴戟天多糖(Morinda officinalis polysaccharide,MOP)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旨在为MOP在肉鸡生产中得到深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雌性文昌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鸡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的MOP,试验期40 d.在试验第1、40天分别称重,试验期间以重复为单位记录采食量和剩料量,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在试验第40天每重复选取1只试验鸡采血,屠宰后采集胸腺、脾脏、法氏囊并称重,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并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OP对文昌鸡的终末体重、ADG和ADFI无显著影响(P>0.05),但250 mg/kg MOP组的F/G显著提高(P<0.05),其余试验组F/G无显著变化(P>0.05).②250 mg/kg MOP组文昌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500 mg/kg MOP组血清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500和1 000 mg/kg MOP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2 000 mg/kg MOP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③500、1 000和2 000 mg/kg MOP组文昌鸡法氏囊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250及500 mg/kg MOP可提高文昌鸡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添加500、1 000和2 000 mg/kg MOP可改善文昌鸡血清抗氧化指标,促进免疫器官法氏囊的生长发育.本试验中,MOP添加量以500 mg/kg为宜.

关键词: 巴戟天多糖 文昌鸡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油茶种苗高位嫁接适宜砧木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到适合海南油茶种苗高位嫁接的砧木,本研究以海南本地越南油茶、高州油茶、普通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油茶育成品种等17份油茶种质的幼苗为砧木,‘琼科优1号’良种一年生枝条为接穗,筛选海南油茶种苗高位嫁接的适宜砧木。结果表明,海南本地越南油茶‘三江Y2-10’、‘五指山油茶’、‘三江10-1’和‘三江Y2-9’、高州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在海南生长速度较快[株高介于(22.35±5.79) cm~(24.39±4.67) cm],比生长速度较慢的普通油茶、‘岑软2号’、‘岑软3号’和香花油茶[株高介于(8.60±1.07) cm~(16.10±3.60) cm]更适合作为海南油茶种苗高位嫁接砧木。此外,高州油茶、‘三江Y2-9’和‘五指山油茶’作为砧木时,嫁接成活率高且接穗生长量大,说明这3种油茶种质适合作为油茶良种‘琼科优1号’的种苗高位嫁接砧木。本研究可为海南其他油茶良种种苗高位嫁接快速繁育的砧木种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 砧木 种苗高位嫁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种资源苗期田间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田间抗旱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准确的表型鉴定是数量性状基因发掘和遗传基础研究的关键。而稻种资源田间抗旱性表型的准确鉴定一直是该领域的卡脖子难点,也是抗旱育种工作者所关注的核心技术步骤。本文在前期系统的抗旱性研究基础上,通过多年对田间抗旱性鉴定体系的探索优化,总结制定了包括一般要求、整地、备种、播种、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苗期群体抗旱性调查与评价等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和基本要求,为作物种质资源苗期田间抗旱性鉴定提供技术参考。该技术规程适用于海南省三亚市每年冬季(11月中旬-次年4月上旬)的苗期田间抗旱性鉴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苗期 田间抗旱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