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副猪嗜血杆菌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方法,从裂解液配方、样品前处理、上样量以及聚焦时间对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通过超声-裂解(7mol·L-1尿素裂解液)-离心法提取全蛋白,结合2-D clean up试剂盒纯化样品,用银染方法确定了24cm胶条上样量为500μg,一向等电聚焦电压达到60 000Vh,可以获得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双向电泳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产低温蛋白酶芽胞杆菌FJAT-24893的筛选与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为了解西藏尼玛县甲热布错湖及其周边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低温蛋白酶的高效生产生物技术,采用温度梯度法和稀释法,NA平板涂布分离可培养芽胞杆菌,通过酪素培养基筛选产蛋白酶的耐低温菌株,对甲热布错湖耐低温菌进行分离,并对其中的产低温蛋白酶菌株进行筛选,分析分离菌株生理生化特征、最适产酶条件,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产低温蛋白酶菌株的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地位。从获得的16株分离物中筛选到1株产低温蛋白酶芽胞杆菌菌株FJAT-24893,经16SrRNA鉴定为耐寒芽胞杆菌(Bacillus frigoritolerans)。该菌株最适产酶温度为25℃、最适pH为8。

关键词: 芽胞杆菌 耐低温蛋白酶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橄榄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果树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橄榄种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方法】参考《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和《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标准进行观测和描述,应用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结果】11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2.00%,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44%。16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2.9个,果实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5个。Q型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7.81时分为3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实的形状、大小和品质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27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2.27处聚为3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或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7个表型性状简化为8个主成分,包含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结论】橄榄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橄榄 种质资源 果实 表型性状 多样性 数量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橄榄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撖榄为橄榄科橄榄属常绿果树,原产我国,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果树,也是地道中药材。福建省是我同橄榄分布最多的省份,其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但是,因病虫危害、人为砍伐、资源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不少橄榄特异性资源正面临濒危灭绝状态。目前我国大部分橄榄因为鲜食品质差,只能用于加工,造成功效成分严重流失。加工用果收购价低,果农种植效益差,严重制约橄榄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肪酸提取方法对芽胞杆菌种类脂肪酸测定结果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脂肪酸是细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物质,受细胞膜上遗传物质的控制,具有灵敏度高、成分高度保守和含量稳定等特点,其碳链长度、双键位置和功能团组合的不同使其成为有效的分类标记。在细菌培养和脂肪酸提取阶段,芽胞杆菌属种类的脂肪酸鉴定结果受到皂化时间和脂肪酸提取试剂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球形芽胞杆菌为例,分析了皂化时间、皂化试剂量和甲基化试剂量对脂肪酸鉴定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皂化时间在25~30min的测定效果较好;皂化试剂量为1.0mL、甲基化试剂量为1.5mL时,球形芽胞杆菌的脂肪酸鉴定效果较好。

关键词: 芽胞杆菌 脂肪酸 提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字福建”之动物疫病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福建畜牧兽医 2015

摘要:动物疫病的发生频率增高,据估计,我国每年因动物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元以上,仅2005年口蹄疫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150亿元。"数字福建"之动物疫病服务体系的构成,弥补了我省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推广体系的不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数字福建"、"数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数字福建 数字信息化 动物疫病 远程诊断 自助推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土壤微生物对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有机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中有机氮大多以聚合物形式存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转变成可溶性有机氮。本文总结了不同生态系统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由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的植被类型、土壤管理措施和环境因素等的不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和组分均存在差异。本文还综述了当前可溶性有机氮生物转化过程的研究现状,指出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组分及胞外酶的活性有关,其生物转化过程为:在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及胞外解聚酶如蛋白酶、几丁质酶等的作用下,大分子有机氮降解为小分子有机氮,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或进一步降解为NH+4和NO-3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认为未来应该加强土壤有机氮转化代谢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

关键词: DON SON 土壤微生物 胞外解聚酶 菌根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探究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福建热作科技 2015

摘要:分析农业科研管理现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科研工作的实际提出一些科研管理改善建议。

关键词: 农业 科研管理 改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玫烟色拟青霉菌兼防茄子蚜虫和叶螨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玫烟色拟青霉菌兼防蚜虫和叶螨是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思路,为了证实其可行性,笔者对所得玫烟色拟青霉菌的孢子萌发条件及毒性等进行研究。通过小容器空气湿度调节法测定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并在适宜条件下,测定1×104~1×108孢子/m 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试验设置:(1)空白对照;(2)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3)喷洒20 m L107孢子/m L孢子悬浮液;(4)喷洒20 m L 107孢子/m L孢子悬浮液后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5)释放2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6)释放5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共6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菌该菌株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为25~30℃、95%~100%RH,在此条件下,第10天时,1×108孢子/m L浓度下,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52%和41.78%,该菌株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蚜虫的毒力远大于对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符合作为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用以防治蚜虫的虫生菌的条件。通过盆栽试验,3、4、6处理的效果最好,第8天蚜虫数量几乎降为0,而且相对而言,捕食螨带菌最省工、省料,还可以兼防叶螨。所以,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利用捕食螨带菌同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是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胡瓜新小绥螨 蚜虫 玫烟色拟青霉菌 兼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发酵床养猪废垫料为替代料的毛木耳菌丝培养基质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探索发酵床养猪垫料废弃资源作为毛木耳培养料的再利用技术,以毛木耳781为试验菌种,采用试管培养的方法,探讨发酵床养猪废弃垫料以不同比例替代麦麸、木屑的培养基质配方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发酵床腐殖质代替50%木屑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后期的持续生长力最强。试验证实,纤维含量丰富的发酵床养猪废垫料,适宜作为毛木耳菌丝培养的木屑替代料,其最大替代比例为50%,可有效促进菌丝生长速度与持续生长势;而以发酵床养猪废垫料替代部分麦麸作为培养料,则明显削弱菌丝后期的生长速度。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废弃垫料 毛木耳 菌丝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