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个桃砧木品种对淹水的光合生理响应特征
《西北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产中常用的3个桃砧木品种毛桃、山桃和列玛格幼苗为试材,以正常供水为对照,采用模拟水涝试验研究了淹水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桃砧木耐涝的光合机理。结果显示:淹水胁迫下,3个桃砧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相对含水量(RWC)、水分利用效率(WUE)、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等均显著低于对照,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试验后期,淹水胁迫下列玛格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显著高于毛桃和山桃,MDA含量显著低于毛桃和山桃,且Pn、RWC、Tr、WUE和Gs下降幅度最小,光合能力最强,而毛桃次之,山桃下降幅度最大;3个桃品种的耐涝性表现为列玛格>毛桃>山桃。研究表明,淹水使桃砧木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气孔开度减小,水分代谢机能降低,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碳同化能力下降,光合机构受损,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而列玛格品种在淹水胁迫下叶绿素合成加强,叶片RWC下降缓慢,光能吸收、传递和水分代谢能力以及抗光抑制和光氧化能力最强,膜脂过氧化程度最轻,从而保持最高的光合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属野生种旱地棉蛋白激酶基因GarCIPK8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IPK(calcineurinB—likecalciumsensorinteractingproteinkinase)是植物钙感受器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特定靶向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将棉属野生种D亚组旱地棉(Gossypiumaridum)盐胁迫前后RNA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一C1PK相关基因存在较高的转录丰度。盐胁迫下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根部表现诱导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植物在高盐胁迫下的生理调控。利用电子克隆及RT-PCR方法从旱地棉中克隆了一个ORF全长为1350bp的蛋白激酶基因GarClPK8。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44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1.12kD,理论等电点为8.13,其N端催化结构域包含一个丝氨酸/苏氨酸蛋向激酶域,C端具有植物CIPK蛋白家族特有的24个氨基酸组成的NAF保守结构域;与水稻OsClPK8蛋白的相似度为73.95%。为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利用组成型高效强启动子CaMV35S和拟南芥逆境胁迫启动子rd29A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经PCR和RT—PCR分子检测,证明GarCIPK8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正常表达。T1代转基因植株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GarCIPK8基因对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有较明显的作用,PEG干旱模拟试验也证明GarCIPK8基因可增强植株的抗旱性。
关键词: 旱地棉 GarCIPK8 耐盐性 耐旱性 Gossypium aridum GarC1PK8 Salt stress Drought stres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组猪鼻支原体P3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37是猪鼻支原体(Mhr)的主要免疫原之一,也是Mhr中目前唯一已知的与肿瘤直接相关的抗原。为原核表达Mhr P37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人工合成能够在E.coli中优势表达P37蛋白的编码序列,以pET-28a(+)为载体对P37重组蛋白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表达的P37重组蛋白约为45.97 ku并能够被Mhr高免血清识别。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Mhr高免血清呈强阳性反应。此外,将P37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能够诱导高滴度特异性抗体,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为Mhr检测方法的建立、P37蛋白功能研究以及P37相关重组肿瘤疫苗和Mhr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鸭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色谱等方法对麻鸭脂肪氧合酶(Shelduck Lipoxygenase)进行了纯化。结果显示,麻鸭LOX粗提液经60%~80%硫酸铵沉淀、DEAE离子交换层析、Superdex75凝胶过滤、SOURCE15Q离子交换层析后可达电泳纯,麻鸭LOX比活力为85714.3U/mg,纯化倍数98.64,经SDS PAGE分析麻鸭LOX的分子质量约为62 kDa。麻鸭LOX与大豆LOX的酶学性质差异较大,麻鸭LOX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0,且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均优于大豆LOX。同时,Zn2+、Ca2+对麻鸭LOX的激活作用明显,而Mn2+对麻鸭LOX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碘、硒水平对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水平碘和硒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期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36只体重(38.60%2.65)kg的2.5周岁辽宁绒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个水平的碘(1 kg干物质添加0 mg、2 mg和4 mg碘)和2个水平的硒(1 kg干物质添加0mg和1 mg硒)进行饲喂。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碘或硒对干物质采食量(DMI)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氮代谢也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碘或硒对绒山羊日增重及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碘对绒山羊绒纤维细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绒毛长度、绒毛生长率和区域产绒量(P<0.05),添加硒对绒山羊纤维细度、绒毛长度、绒毛生长率和区域产绒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抗病毒剂20%丁香酚水乳剂防治番茄病毒病田间药效试验
《农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源抗病毒剂20%丁香酚水乳剂对番茄病毒病的田间防治试验。[方法]以番茄病毒病为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方法检测20%丁香酚水乳剂对其防治效果。[结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丁香酚水乳剂135 g a.i./hm2三次药后的防效为89.75%,高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结论]20%丁香酚水乳剂对番茄病毒病效果较好,对作物安全,是防治番茄病毒病的较好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编制我国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制定合理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种植区江苏省苏州市,研究设计了休闲水稻(对照,CK)、紫云英水稻(T1)、黑麦草水稻(T2)、小麦水稻(T3)和油菜水稻(T4)5种水旱轮作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H4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比例为65%~81%,而N2O仅在水稻烤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水旱轮作方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有极显著(P 0.01)影响,CH4季节总排放量表现为T1(283.2 kg.hm 2)CK(139.5 kg.hm 2)T3(123.4kg.hm 2)T4(114.7 kg.hm 2)T2(100.8 kg.hm 2),N2O季节总排放量顺序为T1 T4 T3 T2 CK,依次为1.06kg.hm 2、0.87 kg.hm 2、0.81 kg.hm 2、0.72 kg.hm 2和0.53 kg.hm 2。T1处理稻季排放CH4和N2O产生的增温潜势最高[7 396 kg(CO2).hm 2],显著(P 0.05)高于其他处理,比CK[3 646 kg(CO2).hm 2]增加103%,T2[2 735kg(CO2).hm 2]较CK减少25%(P 0.05)。紫云英水稻轮作方式增加了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温室效应。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稻田 CH4和N2O排放 增温潜势 太湖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猪3个候选基因的多态性与繁殖性状关联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ESR、PRLR和FSHβ基因在山猪群体内的分布及其对繁殖性状的影响,采用PCR-RFLP技术进行基因的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山猪ESR基因和PRLR基因的优势基因分别是B和A等位基因,山猪FSHβ基因只发现AA型和AB型2种基因型。ESR基因BB型头胎和二胎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均显著高于AA型(P<0.01);PRLR基因AA型和AB型头胎和二胎TNB和NBA均显著高于BB型(P<0.01);FSHβ基因AA型头胎TNB和NBA均高于AB型。ESR基因AA型头胎、二胎仔猪初生质量(BW)均高于AB型和BB型(P<0.05),AA型头胎、二胎仔猪断奶质量(WW)均显著高于BB型(P<0.05);PRLR基因BB型头胎和二胎WW均高于AB型和AA型(P<0.05);FSHβ基因AB型是初生质量和断奶质量优势基因型。表明FSHβ、PRLR和ESR基因对山猪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莓花色苷对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黑莓花色苷提取物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法测定抗氧化酶活性,流式细胞计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用不同剂量的黑莓花色苷预处理,细胞形态与损伤组相比较为完整。经50~200μg/mL黑莓花色苷预处理,内皮细胞存活率由106.5%升至157.0%,显著降低H2O2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黑莓花色苷预处理可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细胞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00μg/mL黑莓花色苷预处理使POD活性提高50%;而血管内皮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从12.96%降低到5.21%,晚期凋亡从18.16%降低到2.01%,与H2O2处理比,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黑莓花色苷通过提高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对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