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抗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B毒蛋白质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抗Bt Cry1B毒蛋白质的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ies,scFv)。将扩增后的噬菌体抗体库与固相化包被的Cry1B毒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经4轮"吸附-洗脱-扩增"后,富集特异性识别Cry1B毒蛋白质的噬菌体单链抗体。从最后一轮筛选中随机挑取单菌落进行单克隆ELISA鉴定,对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DNA电泳鉴定及测序,成功筛选获得8个阳性噬菌体scFvs,经鉴定均有完整外源基因片段插入。挑取阳性值最高的scFv(1E2)建立了基于单链抗体的Cry1B毒蛋白质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Cry1B毒蛋白质对噬菌体scFv(1E2)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075μg/ml,最低检测限(IC10)为0.013 4μg/ml,线性检测范围在0.5μg/ml至4.0μg/ml之间。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 Cry1B毒蛋白质 单链抗体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南通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路径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苏南通是我国典型的人多地少地区,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能否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依靠科技的力量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经济强市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两个率先"的进程。通过分析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主要存在问题及其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指出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应的8大路径。

关键词: 南通市 农业科技创新 现状 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加工中阿霍烯产生过程的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阿霍烯是一种高生物活性硫化物,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在新鲜大蒜中阿霍烯的含量极少,且稳定性差。本文用新鲜大蒜中的内源酶将其加工成富含阿霍烯的"黑大蒜"制品,调查国内外12种大蒜在加工中蒜氨酸、大蒜辣素和阿霍烯含量的变化,分析各成分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揭示阿霍烯的产生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蒜氨酸含量在加工中逐渐减少,并趋于平衡;大蒜辣素含量在加工前、后都较低,而加工第2天出现最大值(即最大生成量);阿霍烯含量在加工20d内随时间呈线性增加。黑大蒜制品的阿霍烯含量随大蒜辣素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大蒜辣素含量随新鲜大蒜中蒜氨酸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充分说明蒜氨酸经过大蒜辣素向阿霍烯的转化过程。当新鲜大蒜中蒜氨酸含量为5.94%时,黑大蒜制品中阿霍烯的含量可达新鲜大蒜的17.5倍。

关键词: 大蒜 蒜氨酸 大蒜辣素 阿霍烯 功能食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沿江地区以苏裸麦1号为主体的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与推广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苏裸麦1号高效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形成苏裸麦1号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体系,并在裸大麦种植区推广,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效益,促进了品种的推广。

关键词: 苏裸麦1号 种植模式 研究与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制备大豆皮微晶纤维素及其理化特性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法制备大豆皮微晶纤维素,研究加酶量、酶解pH值、温度、时间、液料比等因素对大豆皮酶解产物中微晶纤维素(MCC)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大豆皮微晶纤维素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20(g/mL),加酶量1%,反应pH4.8,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1h。通过理化特性和电镜扫描分析表明,制备的大豆皮MCC的平衡聚合度、持水性和表观黏度等理化特性与台湾明台商品MCC接近,且大豆皮MCC电镜扫描结构疏松,比表面积较大,从微观结构上解释了大豆皮MCC吸水后的溶胀体积较大,对肠道产生的容积作用较强,据此推断大豆皮MCC对加强肠蠕动、促进体内垃圾的排泄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大豆皮 纤维素酶 微晶纤维素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京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南京市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南京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科学规划、分类建设、创新机制和政策扶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现代 农业 园区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秆还田量对盆栽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小麦优质高产条件下适宜的稻秆还田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还田量对小麦出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和CAT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秆还田量不影响小麦出苗率,但影响出苗整齐度。适当的稻秆还田量能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SOD和CAT活性及光合速率,延缓生育后期旗叶衰老,使其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次生根数目、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及活性,实现增产,其中以9 000kg.hm-2稻秆还田量较为突出。

关键词: 小麦 稻秆还田 生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醚菊酯与吡蚜酮混配剂对灰飞虱的控制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21%醚菊·吡蚜酮悬浮剂300~600 mL/hm2对灰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为89.39%~98.30%,速效性好,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7~14 d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86%以上,与吡蚜酮处理无显著性差异;21%醚菊·吡蚜酮悬浮剂450 mL/hm2药后3~7 d防治灰飞虱成虫的效果为75.00%~86.96%,与吡蚜酮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略好于毒死蜱处理。从防治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21%醚菊·吡蚜酮悬浮剂推荐用量为450 mL/hm2,大发生年份用量可以增加到600 mL/hm2,兑水750 kg/hm2,喷药时力求均匀。

关键词: 醚菊·吡蚜酮 灰飞虱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质材料的表面自由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临界表面张力法、几何平均法、调和平均法和酸碱作用的试验方法,通过SIGMA 701(KSV)仪器测量麦秸表层、麦秸内层、狼尾草表层、狼尾草内层、福建柏薄木和杨木的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麦秸、狼尾草内层表面自由能均比其表层高,福建柏薄木和杨木的表面自由能比狼尾草与麦秸高,且杨木的表面自由能高于福建柏薄木.

关键词: 狼尾草 麦秸 福建柏 表面自由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粳稻徐优502亲本的开花习性和生长发育习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杂交粳稻徐优502的母本(不育系徐8908A)和父本(恢复系徐恢502)3年观察和调查结果表明,父本叶片数比母本多0.8~1.2张,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小,播种期4月20日至5月30日,平均每晚播10 d,叶片数就减少0.2张;同期播种的父本播始历期与母本相差3~7 d;父本群体日开花高峰值出现时间较母本迟2~3 d;父本、母本同时段开花量重合率在12:00前合计46.09%,在11:40—12:40时段内达74.67%;割叶喷洒赤霉素,自然异交结实率提高0.50~11.12百分点。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亲本 播始历期 开花动态 异交结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