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WSSV感染中国对虾肌肉与鳃膜蛋白变化及差异蛋白的鉴定
《高技术通讯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 MS)、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了WSSV感染中国对虾后鳃膜蛋白和肌肉组织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WSSV感染中国对虾12H后,鳃膜蛋白27KD蛋白增强,至72H, 27KD蛋白增强显著.肌肉组织蛋白在感染48H后,出现1 条明显差异分子量为22KD的蛋白带.通过对该差异蛋白进行MALDI -TOF/ MS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及其生物信息分析,鉴定为钙离子结合蛋白,其在对虾抗病毒感染免疫中的功能值得关注.
关键词: 中国对虾 WSSV感染 MALDI-TOF/ MS 钙离子结合蛋白


圆形重力式网箱浮架结构在波浪作用下的运动响应
《工程力学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Stokes二阶波浪理论和莫里森(Morison)方法,对圆形重力式网箱的浮架结构在两种锚碇系统(折线形和直线形)的作用下,浮架上特定点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计算与水槽试验,比较结果发现在研究的波况下浮架的运动位移受波长影响较小,而与波高关系密切,在锚碇系统的约束下水平位移远小于垂向位移。数值计算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了此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模拟浮架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打下基础。
关键词: 海岸和近海工程 重力式网箱 试验研究 数值计算 浮架结构 莫里森Morison方法


Triton X-100-无机盐双水相体系的相平衡模型及碱性蛋白酶在该体系中的分配系数模型
《化工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TritonX-100-无机盐双水相萃取体系在298K时的相行为,建立了包含界面吸附效应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液-液平衡模型及碱性蛋白酶在其中的分配系数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研究发现,该模型对中性范围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萃取体系的相行为及碱性蛋白酶分配平衡的模拟效果较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由于易结合离子而影响相行为,使体系更易分相;无机盐增大了碱性蛋白酶的表面疏水性,使碱性蛋白酶在疏水相中增溶.


水生动物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我国水生动物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分析,提出对其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应用的前景.考虑到建立风险评估系统的复杂性,通过水生动物生境模拟实验模型,获取评估对象的繁殖力、竞争力和生存力指标,结合环境监测等数据,建立我国水生动物外来物种信息数据库,并将外来物种分为肉食性物种、杂食性物种和适生区物种三个大类,分别建立名录检索、引入文献数据检索和专家名录检索等相关检索,结合计算机技术,初步确定入侵风险评估的具体指标,构建了一个具体可行的水生动物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系统.


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对凡纳滨对虾脂肪酶活性影响的体外实验
《高技术通讯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析芽孢杆菌提高水产动物的消化酶活性的作用机制,在体外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DE株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以半透膜法收集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以匀浆离心法提取凡纳滨对虾成虾的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将胞外产物和对虾消化酶按体积比10:90混合,于体外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PH及胞外产物添加量对样品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最适的PH8~10下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18%和136.5%;而在其最适温度30℃~50℃时样品的脂肪酶活性则比两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4.2%和195.1%.研究还发现,胞外产物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与样品中胞外产物的添加量呈正相关.可见,在体外条件下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的脂肪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精子冷冻保存对大菱鲆后代遗传结构影响的微卫星分析
《高技术通讯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微卫星技术对大菱鲆冻精和鲜精受精鱼苗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间接地检验冷冻保存没有对精子的遗传结构产生影响.精子冷冻按三步法进行,冻后成活率为65%(对照为85%).精子在液氮中保存半小时后解冻授精,冻精受精率和孵化率与鲜精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用冻精和鲜精受精鱼苗各15条,且来自相同的父母本,这减少了亲本遗传结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10对微卫星引物的分析结果显示,15条鲜精受精大菱鲆苗共得到等位基因30个,基因型25个,杂合度为0.5747;15条冻精受精大菱鲆苗共得到等位基因30个,基因型25个,杂合度为0.5714.在鲜精受精大菱鲆和冻精受精大菱鲆的30个等位基因中,只有7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比较显著变化.


牙鲆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全长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高技术通讯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的方法,分离和测定了牙鲆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CDNA的全长核苷酸序列,5''RACE扩增分离得到了400BP左右的片段,3''RACE扩增得到了800BP左右的片段,经过拼接得到了牙鲆NKEF全长CDNA序列.牙鲆NKEF CDNA全长1028BP(不包含POLYA),其中包括67BP的5''非翻译区、597BP的开放阅读框和364BP的3''非翻译区(不包含POLYA),整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98个氨基酸.RT-PCR分析表明,NKEF基因在牙鲆不同组织中普遍表达,但是表达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提高牙鲆自身免疫防御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牙鲆 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 快速扩增 CDNA 末端 CDNA


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研究
《高技术通讯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名优经济鱼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胚胎的玻璃化冷冻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适合于牙鲆胚胎平衡和培养的基础液BS2,对牙鲆不同时期胚胎在玻璃化液VS2中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随着平衡时间的延长,胚胎成活率逐渐降低,4-5对肌节期、16-20对肌节期、尾芽期表现出对玻璃化液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洗脱液的种类和浓度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0.125MOL/L蔗糖洗脱成活率最高.在室温(21~22℃)和6℃下分别对牙鲆不同时期胚胎在VS1中的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出15-20对肌节期在室温下的成活率高于低温,其它时期胚胎低温下的成活率高于室温.利用VS4、VS2、VS3分别对牙鲆尾芽期、肌效应期、出膜前期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取得了5粒成活胚,4粒孵化出膜,成活时间为14~67H.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ATPAS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高技术通讯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隆了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RBIV)的重要功能蛋白-腺苷三磷酸酶(ADENOSINE TRIPHOSPHATEASE, ATPASE)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及其上下游部分的核苷酸序列.经多序列比对和分析发现,TRBIV与GENBANK中6种代表性虹彩病毒的同源性介于35%~98%之间.绘制出的包含TRBIV在内的14种虹彩病毒的系统发育树证实,TRBIV是一种新的鱼类虹彩病毒,其分类地位处在虹彩病毒科待指定病毒属内的真鲷虹彩病毒亚群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亚群之间.
关键词: 大菱鲆 病毒病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 腺苷三磷酸酶


WSSV-VAP1基因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高技术通讯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WSSV-黏附蛋白(VAP1)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在5''引物和3''引物中分别引入ECORI和XBAI酶切位点.经PCR扩增,将VAP1基因克隆至穿梭载体PGAPZαA之GAP启动子下游位点,构建成含α-FACTOR信号肽的重组表达载体,获得的重组质粒PGAPZαA-VAP1经线性化后转入毕赤氏酵母SMD1168菌株,构建成分泌型表达VAP1的酵母工程菌株.SDS-PAGE和WESTERN-BLOT及结合活性检测分析表明,VAP1基因在该体系中得到成功表达,表达产物与对虾细胞膜具明显的结合活性.
关键词: WSSV-VAP1 基因 克隆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