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军曹鱼淋巴囊肿病毒的系统关系研究及基因型分析
《高技术通讯 》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淋巴囊肿病的养殖军曹鱼肿瘤中分离到一种虹彩病毒,命名为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为探讨LCDV-RC的系统地位,从DNA水平上分析了该病毒株与淋巴囊肿病毒中国牙鲆分离株(LCDV-CN)、淋巴囊肿病毒韩国鲈鱼分离株(LCDV-SB)、淋巴囊肿病毒日本牙鲆分离株(LCDV-JF)、淋巴囊肿病毒欧洲分离株(LCDV-1)和淋巴囊肿病毒日本岩鱼分离株(LCDV-RF)的系统关系.以核衣壳蛋白(MCP)基因为分子标记,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长度为1356BP的含178个信息位点的MCP基因序列;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BAYESIAN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并进行了置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淋巴囊肿病毒ML、NJ、MP和BAYESIAN系统树的拓扑结构一致,LCDV-RC和LCDV-SB聚为一支,LCDV-CN和LCDV-JF聚为一支,LCDV-1和LCDV-RF分别各为一支.在35种虹彩病毒的系统关系分析中,LCDV-RC与另5株淋巴囊肿病毒在系统树上聚为一大支,说明LCDV-RC与淋巴囊肿病毒的关系近于其他虹彩病毒.根据遗传距离和系统关系分析认为,LCDV-RC属于一种新的基因型,称其为淋巴囊肿病毒Ⅳ型基因型.
关键词: 虹彩病毒 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 系统关系 基因型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花鲈胚胎干细胞株的建立及其体外分化
《高技术通讯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基因(PCMV-EGFP)为报告基因,用GENEJAMMER、GENEJUICE和METAFECTENE三种脂质体介导花鲈胚胎干细胞(LJES1)的基因转移.实验发现,GENEJAMMER介导的细胞转化效率最高,高达27.3%,其余分别为12.1%和5.3%.转移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LJES1细胞经过药物筛选和单克隆化培养,获得了表达GFP基因的阳性克隆细胞株,经PCR对GFP阳性细胞株的基因组DNA及提取的RNA扩增,获得了目的条带,证实了GFP基因已经整合到LJES1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获得了正常的表达.通过体外诱导,GFP阳性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用悬滴法培养获得了GFP阳性细胞的拟胚体,证实了经过长期的药物筛选后,LJES1细胞仍然保持着发育的多能性.这一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海水鱼类胚胎干细胞进行遗传操作及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探索.


牙鲆选择性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高技术通讯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三个牙鲆群体各30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普通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显著高于感病群体的5.80,略高于抗病群体的7.2.普通群体的10个位点的平均基因型数为11.4,而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分别只有8.3和9.0.普通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97,略高于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的3.78和3.72.普通群体10个位点最高频率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值为0.388,而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分别为0.407和0.425.普通群体低频等位基因(0-0.05)总共有27个,而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分别只有15个和19个.普通群体共得到14个私有等位基因,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仅各得到3个等位基因.研究结果表明了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两个选择性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快速生长群体不同世代间的AFLP分析
《高技术通讯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7对AFLP引物组合检测了中国对虾连续五代选育群体基因组DNA的遗传结构,根据AFLP分析结果计算了选育世代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AFLP标记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检测效率,7对引物共产生500余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33.7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杂合度为0.0854~0.1025,非常适合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群体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成为一个品系.


真鲷肌肉生长抑素(MST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高技术通讯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的策略,设计了3对引物,首次分离、克隆了2820BP的真鲷肌肉生长抑素(MSTN)基因组序列,该序列在GENBANK上注册(注册登录号为AY965686).经过剪接、比较,分析了真鲷MSTN基因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真鲷的MSTN基因具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整个开放阅读框编码着384个氨基酸,第1个外显子上有一个连续11个Q氨基酸的残基,C-末端具有9个保守的半胱氨基酸及一个RVRR的蛋白酶解加工位点.在第1、第2内含子和3''非翻译区上分别具有一个微卫星重复序列.RT-PCR分析表明,MSTN基因在真鲷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但表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MSTN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小肠、头肾、鳃和性腺,心脏、眼睛、肝脏中只有极少量表达,脾脏中没有检测到MSTN的表达.
关键词: 真鲷 CHRYSOPHRYS MAJOR 肌肉生长抑素基因 CDNA 表达分析


花鲈胚胎干细胞移植及嵌合体的构建
《高技术通讯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通过花鲈胚胎干细胞(LJES1)移植构建嵌合体,证实LJES1细胞的体内分化能力和发育全能性.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线性化PCMV-EGFP质粒导入到长期培养的LJES1细胞内,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率为5%~10%,以此为供体,通过显微注射方法把20~50个LJES1细胞移植到花鲈囊胚中,共移植囊胚478枚,获得了20枚表达GFP的嵌合体胚胎,其中的15枚胚胎发育成鱼苗.荧光显微观察和PCR检测显示了LJES1细胞可在宿主胚胎内片状嵌合和单细胞分散嵌合,嵌合部位可分布于胚体的三个胚层;同时也证明GFP是一种优良的遗传标记.本实验结果为证实LJES1细胞的发育全能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键词: 花鲈胚胎干细胞(LJES1) 绿色荧光蛋白(GFP) 细胞移植 显微注射 嵌合体


大菱鲆MHCⅡB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高技术通讯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得到了1297BP的大菱鲆MHCⅡB全长CDNA片段.该序列包括741BP的开放阅读框(ORF),35BP的5''末端非编码区(UTR)以及521BP的3''末端非编码区.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大菱鲆MHCⅡB与牙鲆MHCⅡB的同源性高达71.5%,与真鲷、鲈鱼和丽鱼的同源性分别为67.1%,70.7%和68.4%,与人、鼠和鲨鱼MHCⅡB的同源性仅分别为24.1%,25.1%和13.2%.组织表达研究显示,MHCⅡB基因在正常大菱鲆组织中均表达,但表达量在各个组织中不同,其中较强的表达于鳃、脾、头肾、小肠中,中等程度表达于血、心脏和皮肤,在肝、性腺和肌肉中表达最弱.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高技术通讯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结合改进的染色体滴片和压片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远缘杂交正、反交子代4-8细胞胚胎及担轮幼虫的染色体构成及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数目上,绝大部分正、反交子代早期胚胎的染色体数目为38条,与其双亲一致; 在染色体构成上,绝大部分正、反交子代分别继承了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各一套染色体,为真正的杂交种,核型也为双亲染色体核型的综合:2N=6M+29(SM,ST)+3T;正、反交子代之间在染色体构成上无明显差别,结果说明两种扇贝的属间杂交正反方向均能产生正常的杂交种胚胎,合子中两套染色体具有较强的亲合性.此外,杂交子代在胚胎发育早期还存在较小比例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不对称染色体继承等遗传学现象.在群体杂交所产生的正反交子代中还存在极小比例的疑为雌核发育的母本类型个体,但在单对杂交产生的正反交子代中均未见雌核发育的个体.该文就这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养殖鱼类货架期预测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然污染养殖罗非鱼贮藏在0℃、5℃、10℃、15℃过程中的特定腐败菌-假单胞菌生长动态数据,建立假单胞菌在0~15℃温度范围的生长动力学模型,选用V isual B asic为程序编写工具,建立了用于罗非鱼冷却链鲜品流通品质监控和剩余货架期预测的专家系统(FSLP)。剩余货架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可靠性评估表明,相对误差在±10%以内,显示建立的预测系统可以快速可靠地实时预测养殖罗非鱼的鲜度和剩余货架期。该研究采用以自然污染鱼得到试验数据建立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增加了预测的准确度,并较好地解决了在波动温度下预测微生物生长相对困难的难题,提高了预报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该预测系统为设计和评估生鲜鱼品冷却链的技术参数,预测和监控冷却链生鲜鱼的鲜度品质提供一种迅速而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 养殖鱼类 货架期预测 应用软件 假单胞菌 生长动力学模型


板-网结构浮式防波堤消浪性能的试验研究
《工程力学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深较大时,固定式防波堤不再适用,而相比之下,浮式防波堤具有轻便、机动、经济及良好的海水交换功能等特点。因此为保障深水养殖网箱在风浪中的安全,采用浮式防波堤进行掩护是唯一可行的工程措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浮式防波堤结构型式——板-网浮式防波堤。通过实验室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波浪周期、平板宽度、网衣数目、平板刚度以及水流方向和速度对波浪透射系数的影响。试验采用规则波浪,水深为20m,波高为2.5m、4.5m和6.0m,周期为6s~10s。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种浮式防波堤具有较好的消浪效果,但具体参数需根据当地波浪、水流条件而定。
关键词: 海岸和近海工程 浮式防波堤 试验研究 板-网结构 波浪透射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