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培育中蜂适龄采集蜂的3种推算方法

蜜蜂杂志 2024

摘要:提前培育适龄采集蜂是提高产蜜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以华中型中蜂和郎氏箱为例,阐述了 3种提前培育适龄采集蜂日期的推算方法.一是在大流蜜期到来前45~60 d开始培育采集蜂;二是既考虑采集蜂的培育,又考虑培育强群;三是在大流蜜期短促的情况下(不足20~25 d),应在流蜜结束前28 d适当控制蜂群的繁殖,以集中力量突击采蜜.培育适龄采集蜂时应奖励饲喂蜜粉;不同中蜂生态类型维持群势不同,推算起繁日期时应有所区别.

关键词: 中蜂 适龄采集蜂 群势 培育日期 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技能竞赛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分析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

摘要: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选手提供参考资料,探讨技能竞赛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效果,分析技能竞赛对学生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影响。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以贵州省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家畜繁殖员)为契机,选拔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学生参赛,由具备丰富经验和高度责任心的指导老师进行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训练,学生在家畜繁殖员领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竞赛中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技能竞赛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创新 实践教学 职业素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对芒果果实糖酸含量与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有机肥对芒果果实糖酸含量与品质的影响,为改善和提升芒果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煌芒为试材,于2020—2022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CK)、羊粪有机肥(T1)、菜籽饼有机肥(T2)、沸力佳生物有机肥(T3)和巴迪生物酵素肥(T4),研究不同有机肥对芒果果实不同种类糖和有机酸含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后的当年和第2年不同有机肥处理下金煌芒果实的总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升高,T1和T2处理显著提高第2年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T3处理显著提高第2年的葡萄糖含量,T4处理显著提高当年和第2年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有机肥施用的2年间T1处理的总酸含量均显著低于CK,而T2处理第1年的总酸含量显著高于CK,第2年总酸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T3和T4处理的总酸含量在肥料施用的当年和第2年均与CK无显著差异。有机肥对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的影响与总酸的影响趋势相似;甜酸比在有机肥施用的2年间结果相似,T1和T4处理的甜酸比较CK显著增加,T2和T3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以T1处理的金煌芒果实糖酸品质最佳。【结论】不同有机肥均提高金煌芒果实总糖与不同种类糖含量,其中,对总糖和蔗糖的影响显著;对总酸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羊粪有机肥对金煌芒果实的品质改善作用最佳。

关键词: 芒果 有机肥 糖酸品质 糖含量 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酶协同正交试验对3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影响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酶组合对3种饲草原料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菌酶制剂与饲草组合.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4因素分别为纤维素分解菌(A)、乳酸菌(B)、酶制剂(C)和原料(D),每个因素3水平.试验共9个组,每组3个重复.1组为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纤维素酶+甜高粱,2组为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木聚糖酶+多年生饲草玉米,3组为枯草芽孢杆菌+鼠李糖杆菌+淀粉酶+象草,4组为泛菌+粪肠球菌+木聚糖酶+象草,5组为泛菌+植物乳杆菌+淀粉酶+甜高粱,6组为泛菌+鼠李糖杆菌+纤维素酶+多年生饲草玉米,7组为草螺菌+粪肠球菌+淀粉酶+多年生饲草玉米,8组为草螺菌+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象草,9组为草螺菌+鼠李糖杆菌+木聚糖酶+甜高粱.各组青贮60 d后对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参数以及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组、5组和9组的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2组和6组(P<0.05),3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1组和9组(P<0.05),4组和8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4组的pH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组、7组和8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1组、2组和5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9组的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组的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除9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综合平衡法正交分析结果表明,4因素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原料>酶制剂>乳酸菌>纤维素分解菌,正交筛选最优组合为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木聚糖酶+甜高粱.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菌 乳酸菌 酶制剂 青贮发酵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莠去津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山东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挖掘玉米抗除草剂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包含234份玉米自交系的关联群体为材料,结合包含56 000个SNPs标记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和该群体抗莠去津相关性状的评价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出62个与玉米抗莠去津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TNs)(P<0.001),其中PZE-104041162和PZE-104041163同时与叶绿素含量和玉米受害率两个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分析共鉴定出57个玉米抗莠去津相关候选基因,其中GRMZM2G311465、GRMZM2G017536、GRMZM2G172826、GRMZM2G129431、GRMZM2G334791、GRMZM2G177878、GRMZM2G030768等基因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免疫、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的调节,生物胁迫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探讨不同玉米种质对莠去津的抗性机制提供关键候选基因。

关键词: 玉米 莠去津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河白香猪种质资源现状与保护开发建议

贵州畜牧兽医 2024

摘要:文章介绍了剑河白香猪的品种特征、资源现状、价值与优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保护开发机制、划定白香猪遗传资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特色养殖、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的建议,以加强对剑白香猪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 剑河白香猪 种质资源 品种保护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驯化时间对马鞍型白及驯化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马鞍型白及驯化苗在不同驯化时间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为科学规范培育白及优质种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鞍型白及贵芨 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Li-6400光合连续动态测定方法,测定其驯化苗 6个驯化时间(30 d、60 d、90 d、120 d、150 d和 180 d)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指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驯化时间对马鞍型白及驯化苗生长和叶片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马鞍型白及的根长、单叶面积和株高随驯化苗时间增加呈正比增长,叶片数在驯化 120 d时趋于稳定,为 4片;随驯化时间不断增加,白及驯化苗更多地向地下部分分配,根生物量从对照 30d时的 0.07 g增长到 180 d时的 0.55 g,显著增加 6.86倍;白及光饱和点明显大于光补偿点,对强光的利用率较高,表观量子效率为 0.04~0.07 μmol/(m2·s);马鞍型白及的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qP、ETR、Fo'、Fm'、Fv/Fm值在驯化 180 d时达最大值,分别为 0.30、0.60、88.17、467.25、901.97和 0.48,驯化 180 d时的qN值为 0.73,较对照(30d时的 0.82)显著降低 10.98%.[结论]马鞍型白及驯化苗早期,随驯化时间增加,叶片光合能力不断增强,光合作用效果越明显,驯化 180 d时,叶片光合能力达顶峰,具有较强的光合潜力和较高生产率,可培育出优质的马鞍型白及驯化苗.

关键词: 马鞍型白及 贵芨1号 驯化时间 光合特性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来源花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挖掘优异的鲜食花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分等方法,对287份不同来源花生种质资源的11个品质性状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1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286%~19.506%,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046~2.073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1.467%.通过聚类分析,287份材料被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脂肪、硬脂酸含量较高,共计100份材料;第Ⅱ类群共有61份材料,油酸含量较高;第Ⅲ类群含126份材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基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权重,构建了综合评分公式:F=0.588F1+0.277F2+0.135F3,据此公式筛选出了综合评分大于1的材料51份,其中大于5的材料有3份,可为今后花生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 品质性状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在辣椒根系定殖形态及对植株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辣椒疫霉菌对丛枝菌根真菌(AMF)在辣椒根系定殖能力以及专性内生细菌(MRE)在宿主AMF促进辣椒抗病害胁迫中的潜在作用,选择摩西斗管球囊霉(Fm)、明根孢囊霉(Rc)和幼套球囊霉(Ce)3种与MRE共生的AMF和根内根孢囊霉(Ri)无MRE的AMF种类为试材,通过盆栽建立AMF与辣椒植株的共生定殖体系,然后采用挑战接种方法将辣椒疫霉菌接种于辣椒根系周围,并检测根系中几丁质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能够影响AMF在辣椒根系的侵染定殖,不同种类AMF在辣椒根系侵染定殖能力不同,挑战接种辣椒疫霉菌6 d后,MRE共生的Fm、Rc、Ce对辣椒植株的侵染率显著高于无MRE共生的Ri,AMF定殖的辣椒根系中几丁质酶与PAL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增强;挑战接种辣椒疫霉菌6 d后,接种MRE共生的Fm、Rc和Ce的辣椒几丁质酶活性比接种Ri的分别提高了10.54%、17.00%和13.20%,PAL活性则分别提高了12.49%、3.84%和10.03%.MRE与AMF共生并相互作用,可能是造成不同种类AMF在宿主植物根部侵染率以及诱导宿主抗病害胁迫等方面差异的潜在因素.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专性内生细菌 定殖 侵染率 几丁质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以18个水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对其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综合评价稻虾共作模式下11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8个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稻虾共作模式下对垩白度、垩白粒率、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对整精米率、长宽比、蛋白质含量、胶稠度、粒长、精米率、糙米率7个品质性状影响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主成分共同解释了稻虾共作模式下86.897%的稻米品质变化,其中第一主成分以垩白因子为主,第二主成分以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因子为主,第三主成分以稻米粒长因子为主,第四主成分和第五主成分以稻米加工因子为主,这些因子是影响稻虾共作模式下供试水稻品种(系)品质的主要因素。基于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品种选择应用中,应优先考虑推广垩白度低、营养品质优良兼顾加工品质好的优质稻种资源类型,从而实现改善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米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稻米 品质性状 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