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分析了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特征,阐释了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剖析了当前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扬中杂草稻的遗传相似性及起源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扬中地区杂草稻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对江苏省39份试验材料(扬中地区杂草稻10份、其他地区杂草稻6份、塘稻4份、穞稻2份、普通野生稻3份、典型的粳稻和籼稻14份)从分布在水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上的63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6对多态性丰富、重复性高的引物,利用这36对引物对39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3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92个多态性片段。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39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35~1.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份杂草稻材料都属于籼稻类型,与籼稻9311、IR26相似性较高。10份扬中杂草稻可以聚合为2个组群,2个组群间的相似系数为0.74,2个组群间在株高、穗长、落粒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扬中地区的杂草稻可能是由于栽培稻的基因重组或回复突变产生的返祖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磁珠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微囊藻毒素LR单链抗体筛选与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鼠源合成噬菌体抗体库中,快速分离获得微囊藻毒素LR单链抗体。【方法】采用磁珠筛选和负筛选方法,设计两轮微囊藻毒素LR单链抗体的筛选方案。用噬菌体产出投入比和多克隆噬菌体免疫分析,对每轮筛选后微囊藻毒素LR特异性噬菌体的富集效果进行鉴定。再将第2轮筛选获得的次级库提取单链抗体基因,转入可溶性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单个噬菌体克隆鉴定并测序。【结果】两轮筛选的噬菌体产出投入比分别为4.8×10-8和2.88×10-6。第2轮筛选后的次级库,经多克隆噬菌体免疫分析得到的荧光信噪比,比原始抗体库提高了22.8倍。最终鉴定得到5株不同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其中最佳的克隆对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灵敏度(IC10)为13 ng.mL-1,抑制中浓度(IC50)为435 ng.mL-1,线性范围在31—5 952 ng.mL-1。【结论】本研究筛选到的单链抗体,有潜力应用于微囊藻毒素LR的免疫学检测或免疫亲和柱的制备,同时也探索了一种高效的微囊藻毒素LR单链抗体的库筛选、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知类型的土壤样点及其所处位置的高程、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复合地形指数等数据,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对安徽宣城样区的土壤类型进行预测和制图表达。结果表明,土纲级别的预测效果较好,正确率达到84.2%。但随着从土纲到亚类级别的降低,由于受土壤样点数量限制,土壤类型预测的准确率也逐步降低。通过与样区1986年基于发生分类的土壤图进行对比,采用的方法无论是在制图精度,还是图面信息的负载量方面都要优于传统方法,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土壤在自然界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 Fisher判别分析 土壤类型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对蓝藻堆肥效果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和优化脱水藻泥大规模堆制处理工艺,以室外堆肥为平台,研究55%、65%和75%含水率条件对蓝藻堆腐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堆制过程中pH值及养分含量在3个水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含水率55%的处理中氮素损失大于高含水率的处理,堆体达到腐熟的速度更快,其种子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堆制结束后3个水分处理的总养分含量分别为5.12%、4.90%和4.56%,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4.64%、37.70%和38.80%,均已达到有机肥行业标准。含水率为55%的处理堆制后藻毒素残留最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BA对甘薯体细胞胚分化及再生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徐薯28、徐薯29、徐55-2、徐20-1等4个甘薯新品种(系)茎尖分生组织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脱落酸(ABA)在甘薯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BA对体细胞胚发生的调节作用与甘薯基因型和作用时间有关。胚性愈伤组织在体胚诱导培养基(MS+1.0 mg/mL ABA)上,10 d即可产生大量体细胞胚,其中徐薯29体胚诱导率最高,达90%以上,徐薯28次之,徐20-1最低;ABA作用时间延长至30 d时,所有品种(系)体细胞胚均褐变死亡,但将ABA处理10 d后得到的体胚进一步转移至MS基本培养基上,体胚可再生出完整植株,但再生率和植株长势明显不如未经ABA处理组。在MS固体基本培养基上,各品种(系)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体细胞胚时间延长,但延长培养时间至20 d时,最终可获得与ABA诱导基本相同的结果,说明用ABA诱导胚性愈伤可以缩短形成体细胞胚所需时间,促进体胚的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麦两熟制农田稻季温室气体甲烷及养分减排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研究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农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稻季甲烷排放的影响及自然降雨条件下稻季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总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表现为麦季免耕+稻季翻耕>麦季免耕+稻季旋耕>麦季翻耕+稻季翻耕>麦季旋耕+稻季翻耕>麦季翻耕+稻季旋耕>麦季旋耕+稻季旋耕,在稻麦两季采用旋耕措施能有效减少稻麦两熟制农田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常规施肥条件下稻田全氮径流流失总量为3.92 kg/hm2、全磷径流流失总量为147.30 g/hm2,全氮、全磷流失率分别为1.45%和0.2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减肥和氮肥后移处理均可减少稻季氮、磷养分径流流失量。表明,合理农业措施的运用能有效减少稻麦两熟制农田稻季温室气体排放及养分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叶面喷施L-谷氨酸和鼠李糖对红叶桃叶片色素变化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年生红叶桃嫁接苗为试材,研究了夏季叶面喷施不同浓度L-谷氨酸(500、800和1 000 mg.L-1)和鼠李糖(50、80和100 mg.L-1)对红叶桃叶片色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及花色素苷合成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L-谷氨酸溶液和鼠李糖溶液后,红叶桃叶片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显著促进了红叶桃花色素苷(Ant)积累,提高了花色素苷与叶绿素比值(Ant/Chl),增加了观赏效果。其中1 000 mg.L-1L-谷氨酸处理后30 d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2.85%和7.17%,PAL和POD活性比对照增加了14.72%和11.28%,Ant含量和Ant/Chl比值较稳定,对于促进红叶桃叶片着色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NO_3)_2胁迫对茄子嫁接苗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本引进的茄子设施栽培专用耐盐品种Torvum Vigor为砧木,栽培品种苏崎茄为接穗,用营养液栽培,对80 mmol/L Ca(NO3)2胁迫下茄子嫁接苗和自根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a(NO3)2胁迫下茄子嫁接苗株高和生物量积累显著高于自根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自根苗,叶片O2.-产生速率与H2O2含量显著低于自根苗,叶片MDA含量与电解质渗透率显著低于自根苗。因此,Ca(NO3)2胁迫显著降低了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了O2.-产生速率、H2O2与MDA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但嫁接苗受Ca(NO3)2胁迫的抑制程度显著小于自根苗,良好的活性氧清除机制保护了植株细胞膜的完整性,使嫁接苗在Ca(NO3)2胁迫下表现出较高忍耐力。
关键词: 嫁接茄子 Ca(NO3)2胁迫 活性氧代谢 膜脂过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