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的乡村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双重战略背景下,乡村康养作为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康养需求的产业模式,是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乡村康养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但针对乡村康养产业系统性、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不足。基于此,从城乡融合角度对乡村康养产业的效应特征、生成机制、实践类型和实践路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康养产业是多业态融合的产业综合体,具有属地差异性、全生命周期性、高度融合性、福祉福利性、组织协同性的特征,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居民养老互助、空间功能互补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乡村康养产业在政府政策保障、舒适资源驱动、产业融合推动、多元化需求拉动下蓬勃发展,具体呈现出生态资源型、文旅赋能型、田园旅居型、医养康疗型4种实践类型。因此,为解决乡村康养的实践困境,需要在聚焦品牌培育、智慧管理、医养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围绕产业融合、全龄友好、全民共富理念,推动乡村康养产业全链条升级、多场景构建、多利益联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小果型西瓜的品质综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江苏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精良小果型西瓜品种,对春季设施条件下10个不同品种小果型西瓜进行品质分析和综合评价。依据品鉴标准由品鉴人员品尝后对西瓜打分,依次对西瓜的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品及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及记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含品鉴得分在内的18项指标进行分析,获得10个西瓜品种的综合得分及最终排名。从品鉴结果看,‘苏梦107-446’的评分最高,表现最好;从西瓜果实经济性状方面比较,‘苏梦108-020’的单瓜重和横径最大,‘早春红玉’的果实纵径、果皮厚度和果形指数表现最高,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内在品质中可溶固形物方面‘,苏梦107-446’的中心和边际可溶固形物含量最大;其他内在品质指标方面,‘早春红玉’的蔗糖含量最高,‘苏梦111-034’的柠檬酸含量最高,‘苏梦107-409’的莽草酸含量最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项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取5个主成分,5项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9.7%,能够解释89.7%的原始数据信息。10个供试小果型西瓜的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苏梦107-409’‘、苏梦111-032’‘、苏梦111-034’‘、苏梦108-020’‘、早春红玉’‘、苏梦107-446’‘、苏梦7号’‘、苏梦10号’‘、苏梦107-462’和‘苏梦108-019’。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品种 指标 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成式情报学术语自动抽取与多维关联知识挖掘研究
《情报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情报学术语承载了情报学科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从概念维度梳理与分析情报学术语对推动学科发展、助力下游知识挖掘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数量快速增长的科技文献,自动术语抽取替代了人工筛选,但现有方法严重依赖大规模标注数据集,难以迁移至低资源场景.本文设计了一种生成式情报学术语抽取方法(generative term ex-trac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GTX-IS),将传统基于序列标注的抽取式任务转化为序列到序列的生成式任务.结合小样本学习策略与有监督微调,提升面向特定任务的文本生成能力,能够在低资源有标签数据集场景下较为精准地抽取情报学术语.对于抽取结果,本文进一步开展了情报学领域术语发现及多维知识挖掘.综合运用全文科学计量与信息计量方法,从术语自身、术语间关联、时间信息等维度,对术语的出现频次、生命周期、共现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与知识挖掘.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时间维度特征,从术语角度出发,完善期刊的动态简介,探究情报学研究热点、演变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方法在术语抽取实验中的表现超越了全部13种主流生成式和抽取式模型,展现出较强的小样本学习能力,为领域信息抽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情报学术语 术语自动抽取 文本生成 科学计量 热点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沼液量与化肥配比,为化肥减量和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兴实心芹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0)、沼液 50%替代化肥(N50)和沼液 100%替代化肥(N100)对水芹生长发育、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水芹的生长状况、营养品质、田面水的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不同.沼液 50%替代化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水芹茎鲜重、叶鲜重、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为 46.68 g/Pot、16.20 g/Pot、64.23 g/Pot和 49.53 cm;增加茎部和叶部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 0.21 mg/g FW、0.03 mg/g FW、2.61 mg/100g FW和 2.02 mg/g FW、0.31 mg/g FW、28.08 mg/100g FW;硝酸盐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降低 30.52%和 48.77%;同时降低了水芹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经 2次追肥后分别在 11d和 23d达峰值,为 113.14 mg/L和 38.49 mg/L;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达最大,分别为53.53 kg/kg和12.37 kg/kg.[结论]采用沼液50%替代化肥施用有利于促进水芹生长,提高营养品质,同时降低由降雨等引发的氮素排放风险,可在水芹种植上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用菊花产业概况及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是菊花的原产地,自古以来就有饮用菊花茶的习俗。当前茶菊市场发展迅速,茶菊品种多样,种植地广泛。虽然各茶菊品种、生长特性不尽相同,但普遍均有连作障碍,这对当地菊花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小的影响。该研究整理了全国茶用菊花种植概况,分析菊花连作障碍的原因为土壤微环境的改变,包括菊花化感自毒物质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变化;并提出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改良耕作模式两大方面缓解菊花连作障碍,旨在更好地促进茶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冷冻干燥不同升温程序对蓝莓干燥特性及品质影响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真空冷冻干燥(FD)程序中的温度设定影响果蔬干制品的感官和营养品质.为获得蓝莓FD较优程序,本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探究蓝莓热力学特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变化,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水分分布及含量变化,以收缩率、花青素含量和质构品质为指标,探究5种FD不同升温程序对蓝莓脆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蓝莓共晶点、共熔点和Tg无显著变化;随着蓝莓含水率的降低,其Tg升高,蓝莓中的自由水先转换为不易流动水,随后不易流动水转换为自由水和结合水.FD不同程序设定下,蓝莓脆粒的收缩率、色泽、感官和营养品质变化显著(P<0.05).程序2干燥后蓝莓脆粒的收缩率最小,程序1干燥后蓝莓脆粒的脆性最大,程序5干燥后蓝莓硬度最大;程序4干燥后蓝莓△E值最大,程序1干燥后蓝莓脆粒的维生素C(Vc)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较高.综合考虑,确定较优FD程序为程序2:0℃(2 h)→5℃(2 h)→10℃(2 h)→20℃(2 h)→30℃(2 h)→40℃(2 h)→50℃(12 h).本研究结果为蓝莓脆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冠腐病抗病性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花生冠腐病抗病性快速鉴定方法,为抗冠腐病花生品种筛选、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萌发期花生种作为接种材料,在无菌培养皿中进行接种,设置冠腐病孢子悬浮液不同接种浓度(6×10~5个/mL、8×10~5个/mL、1×10~6个/mL、2×10~6个/mL、4×10~6个/mL)及时间(3 d、4 d、5 d、6 d、7 d)试验,筛选最优接种条件,对徐花甜30、驻花18号、周科花18等10~4个花生品种(系)进行冠腐病抗病性鉴定,验证其有效性并进行抗病种质资源筛选。【结果】当冠腐病孢子悬浮液接种浓度为2×10~6个/mL、培养时间为5 d时,各品种(系)间感染情况差异明显,能有效鉴定不同品种(系)的抗性差异。利用该方法对104个花生品种(系)进行冠腐病抗病性鉴定,能有效区分不同品种(系)的抗性差异,并筛选出12个抗病品种(系)、40个中抗品种(系)、38个感病品种(系)和14个高感品种(系)。【结论】在萌发期建立的花生冠腐病抗病性快速鉴定方法能够快速有效鉴定不同花生品种(系)对冠腐病的抗性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轮状病毒G1P[7]株分离鉴定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明确猪场腹泻原因并分离猪轮状病毒(PoRV).采集腹泻猪粪便,经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接种于单层细胞,通过细胞病变(CPE)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来检测病毒增殖;RT-PCR扩增VP4 和VP7 基因并测序以确定G/P基因型,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VP4 和VP7 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传代病毒灭活后制苗接种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测定中和抗体,并经Western blot和IFA鉴定其特异性.结果: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伪狂犬病毒(P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均为阴性,只有PoRV为阳性;过滤粪便样接种单层MA104 细胞,连续传5 代均可观察到以细胞圆缩、最后瓦解脱落为特征的CPE,IFA检测到PoRV的特异性荧光,表明病毒分离成功,命名为JSNJ2019;分离株连续传代,病毒滴度逐步升高,介于105~106.5 TCID50/mL;分离株JSNJ2019 为G1P[7]基因型;3 次免疫后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可达 211,Western blot出现特异性条带且IFA荧光亮而特异.本研究成功分离PoRV JSNJ2019(G1P[7])且免疫原性良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为研究PoRV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分离鉴定 基因型 免疫原性,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